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永世帝唐》第194章:政治為先
在東宮門前,杜伏威算是見識到殷清風有多威風了:那些守衛遠遠的行禮,沒有任何阻攔和盤問不說,反而都是一副討好的笑臉。

如果這樣,杜伏威也能接受。等他看見一臉笑容的迎出來的李晉安,他算是徹底放心了。

雖然他只見過李晉安一面,但李晉安是誰他還分得清。既然殷清風與李晉安這麽親密,李世民對殷清風應該是沒有惡意了。

“難得吳國公來做客,殿下已經在書房等候了。”

杜伏威沒想到李晉安還記得他,他也笑著口稱“不敢。”

李晉安和杜伏威打過招呼後便不理他了,低聲與殷清風說著什麽。

杜伏威向旁邊讓了一步,看著襄城和李承乾向李晉安乖巧的行禮。而李晉安只是隨意的回了一下,又拉著殷清風說話。

他見這姐弟倆不但不以為意,反而乖乖的跟在殷清風和李晉安的身後,他真不知該說什麽好了。他真想把殷清風拽過來問問,到底誰才是李世民的兒子!

接下來,他又看到相似的一幕:李世民和他客套了一下,然後滿是笑容的回應著殷清風的見禮後,大手一揮就把兩個子女給打發走了。

杜伏威瞅瞅殷清風,又瞅了瞅遠去的姐弟倆,他心裡琢磨著,是不是自己也編一個什麽神仙啊佛祖的回去哄哄自家的婆娘。自家婆娘自從有了身孕後,就愈發難伺候了。

在杜伏威東想西想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在書案後坐下。他得到殷清風的暗示後,趕緊在東面的首座上坐下。

殷清風不知道杜伏威為啥會在這個時候走神兒,但現在不是詢問的時候。他見杜伏威坐下了,他也挨著坐下。如果以前他還擔心杜伏威會在李世民面前出什麽岔子,但那天晚上他明白了,原來杜伏威一直在藏拙。

他不會因為這個而氣憤或產生什麽不該有的想法,亂世中誰敢對別人毫無保留誰才是傻子呢,更何況杜伏威一路上也不知道經歷過多少的暗算與背叛才走到今天的。

當然,也可以按照這個邏輯去推,認為杜伏威向他坦誠,可能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扮豬吃虎。但他不會那麽無聊的去這麽想,因為他不是陰謀論者,心裡也沒那麽黑暗。

杜伏威將殷清風準備好的資料遞給李世民,“伏威在義弟那裡討了一個差事,請殿下過目。”

李世民最喜歡殷清風給他“添麻煩”,“麻煩”越多,國力就越強悍。只是今天竟然拉著李伏威一起來,他多少就有些好奇了。

他接過資料,首先看到的是皇澤院的實施計劃,他眼睛一亮,緊接著開始分析利弊。

利,是肯定有的,畢竟冠以“皇”字。弊端嘛,雖說各地的皇澤院只需要那些家族出第一筆啟動資金,但他們的名字卻永遠留在牆上,也會永遠的留在地方志上。這個,就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地方志,又叫方志,是記述地方風俗、物產、輿地以及故事傳說、地理、沿革、風俗、教育、物產、人物、名勝、古跡以及詩文、著作等的史志。

方志起源的問題,歷來眾說紛紜。一說方志起源於史,它是從古代史官的記述發展而來的。像《周禮》中所提到的外史掌“四方之志”,可能就是方志的源頭。

二說方志脫胎於地理學,是由我國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和《山海經》演變而成的。《尚書·禹貢》記載了戰國前的方域、物產、貢賦等,《山海經》記載了遠古時的山川、形勢、物怪等,它們被認為是方志的雛形。

不管哪種起源,他都不希望看到某些家族的名字被記載下來。

但他也明白殷清風這麽做的出發點,無非就是利用那麽世家罷了。可這在政治層面上,算是一個極大的敗筆。李世民說道:“不知國公可算過,如果每一縣都建這樣一座皇澤院,總計需要錢財多少?”

杜伏威也明白這話不是問自己的,他扭頭看向殷清風。

殷清風看李世民這架勢,就知道他心裡有什麽異議。但這個問題他事先還真沒想過。

他稍微沉吟了一下說道:“若土地由各地縣衙出而不用購買,可以節省一部分錢財;建造圍牆和房屋,以收納五百人算,大約需要兩千貫;再為這些人準備第一個月的糧食等,大約為三百貫。

若以這個數字推算,一千座皇澤院的費用在兩百三十萬貫到兩千五百萬貫之間。”

李世民登時放心了。

如果這個數字放在去年,國庫是絕對拿不出來的。但現今而言,別說兩百多萬貫,就是再增加一倍也無所謂。

最主要的是,這筆錢出得太值了!

只要皇澤院建成,它就始終彰顯皇家的澤被之恩!這在無形中,就起到教化萬民的作用!而付出的,只不過是幾百萬貫而已!

他輕拍了一下桌子,“那好!這筆錢財就由朝堂來支出!”

眼睛一轉,他又說道:“非但如此,我會讓各地縣衙盡量多的騰出一些土地來。等清風起動倡學的計劃後,就在皇澤院裡建學堂。名字就叫皇澤學堂!”

殷清風立刻就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不過這樣也好,由皇室與那些世家打擂,他只要安心把學堂建好就行。誰管李世民是不是為了邀名呢。

滿心歡喜的接下了殷清風送過來的“大麻煩”,李世民翻了兩下“升道坊和立政坊的改造計劃”就隨手放下了。又偏又遠的兩個坊區不值得費心思,何況這還是殷清風的“交換條件”。

殷清風讓李伏威遞交皇澤院的計劃,應該是在自己面前舉薦他。考慮到李伏威這幾年表現得一直很低調,沒什麽可疑之處,李世民說道:“那...這件事關皇家威嚴的事情,就麻煩吳國公了。”

杜伏威大喜,站起來躬身說道:“伏威當不負太子重托!”

李世民頷首,示意他坐下。然後看向殷清風。

殷清風搖搖頭。

“晉安~~~”

李晉安應聲就走進殿內。

李世民吩咐道:“帶吳國公去稍作休息。 ”

杜伏威也知道後面的事兒不用自己操心,他躬身而出。

等杜伏威出去,李世民問道:“你打算要推薦你這位義兄?”

殷清風說道:“江淮之地已經由朝堂上治理多年了,他最大的根基已經消失殆盡,就沒必要再防備他了;他能從一個農家子,又以弱齡之身走到今天,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這等人才不為叔叔所用,就有些可惜了。

況且,他的子嗣也是小侄的義子不是...”

李世民點點頭,衡量著。

李伏威與殷清風走得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賜婚開始,他便讓人留意李伏威的動向,的確是沒有什麽可疑的。既然殷清風這麽堂而皇之的提出來,自己倒真要考慮如何使用他了。

但...到底該如何使用呢?

算了,還是聽聽殷清風怎麽說吧。

“那,你打算是讓他進入軍中,還是別的什麽打算?”

殷清風說道:“自古,外戚作亂有一個共同點:出身文官,但掌握兵權。

以此推論:若外戚沒有兵權,作亂的可能就很低。”

李世民細想了一下,然後點點頭。

“至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文武不分。”

李世民一愣,“你是說...”

殷清風說道:“沒錯!小侄的諫議是,以後文是文武是武,各就其職各咎其責,互不相統!”

李世民明白他的意思:從此,文官不再掌兵權,武將功勞再大也不得入相。

他越琢磨越有道理。

但,隨後他又想到了一個新問題,“那,你是不是接下來要諫議,將兵部從六部中分離出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