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飾坊,是鄭好那家店鋪的新名字。
在無法保證忠誠度的情況下,殷清風收下鄭氏父子為奴。
因為這事兒,殷清風自己都嘲笑自己。
他一面向李世民勸諫解除關於奴婢制度的法律,一邊自己又大肆蓄奴。在外人
看來,這是典型的說一套做一套。
不管外人怎麽看,殷清風知道自己終究有一天會把這些契約解除的。在此之
前,他要利用這種關系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在外人看來,又是一種為達到目的而不
擇手段的表現。
他也無奈,他屬實對這個時代的人沒多少信任感。
送走鄭氏父子第三天,殷清風又迎來了一對父子。
“老漢韓起,叩見縣男。”“小人韓瀟叩見縣男。”
這爺倆是武士彠派人送來的,他們的身份是耀州窯的老板。
古人愛玉、尚玉!而瓷器某種程度上能體現出玉的那種中庸道德、成熟內斂、
禮義廉恥的神韻和內涵。現在天下安定,有些人就要開始享樂了,而瓷器必將是他
們的選擇之一。
之前瓷器一直是實用器為主,還沒有達到被文人階層認可的程度。所以殷清風
要讓瓷器逐漸成為那些達官顯貴、文人墨客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且,他終極目標是讓世上從此流傳一句話:“家無瓷不貴,室無瓷不雅。”
為此,他將耀州窯、鞏縣窯、均窯、定窯、越窯、壽州窯、渾源窯等等歷史上
有名的窯口都寫給武士彠,並讓他去購買下來。
由於經常看《華豫之門》和北京馬大爺的節目,殷清風對瓷器產生興趣後,也查
看過不少的關於瓷器的資料。
就他所知,有些窯口在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生產了,比如龍泉窯。越窯的
歷史,更可以追溯到商代末期。但更多的窯口形成於隋唐時代,並且發展成青瓷、
白瓷等以單色釉為主的兩大瓷系。
別說瓷器最高境界的‘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還沒有達到,就連
模下印花、釉下彩也還沒出現。這兩樣技術是湖南長沙窯首創的。只是不知道長沙
窯現在建立起來沒有。
想到長沙窯,殷清風又想到了一句纏綿的詩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
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長沙窯初期的銷量並不好,原因就是它們的原料等級不夠高。也就是說,用來
生產瓷器的黏土不夠細致。為了維持生計,長沙窯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點子:在瓷
器上題寫詩詞。
“君生我未生”那句詩,便出自長沙窯的一個酒壺上,而這首詩的作者卻未見於
史書。
原料的瑕疵,並不代表長沙窯的成就不高。
長沙窯是器型最多的窯口,也是最早使用釉下彩繪、最早開創模下印花、最早
在瓷器上體現外國文化的窯口。
長沙窯因為是最早發明銅紅釉的釉下彩的窯口,成為了人類瓷器史上彩瓷的鼻
祖。宋代鈞窯、釉裡紅、祭紅、郎窯紅都是從此衍生出來的。
因為瓷器的檔次不高,長沙窯的經營者又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引進了阿拉伯
文化。如:外國女郎、異國情侶人物圖案、棕櫚樹、葡萄紋、椰棗等植物圖案,以
及獅子等動物圖案。
於是,它又成了專門為海外客戶定製的外銷瓷的鼻祖。
由瓷器,殷清風又聯想到了景泰藍。但是一想到景泰藍主要是由紅銅製作,對
於缺少銅礦的大唐來說,玩兒景泰藍實在是太奢侈了,他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後來聞名於世的瓷器,現在不過才出現在家有巨資的家庭裡。它的黃金時代還
遠未到來。機會,就掌握在他的手裡!
瓷器從藝術價值來評估的主要依據是造型、裝飾和圖案三個方面。
在造型上,以陳設器價值最高,價值由高到低的順序為:陳設器、文房用具、
冥器、日用器。
裝飾上以彩裝飾價值最高,如雍正時期琺琅彩,價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
彩裝飾、釉裝飾、胎裝飾。
圖案上以人物圖案價值最高,如鬼谷子下山圖。價值的排列順序為:人物圖
案、動物圖案、植物圖案、山水圖案、吉祥圖案等。
唐初的瓷器過於單一,不但只有青、白兩色,就是器型也很少。
中國人對“紅”尤為偏愛。它喜慶、大氣、熱鬧,太陽升起來都紅透了半邊天。
但古人也同樣知道,在太陽升起之前天地最初的顏色是從青色開始,然後由冷到
暖,由清微淡遠到光芒萬丈。
古人尤愛青色,並將很多美好的寓意,都注入“青”來表達。
若一個人得到喜愛,便稱之為“青睞”、“青眼”;若仕途順利則稱之為“平步青
雲”、“青雲直上”;古人把正氣凜然、公明廉潔的官員稱為“青天”;在佛教中,僧
人們常用“青蓮”來形容佛的眼睛;在古老的風水學中,“祖墳冒青煙”是指祖上有人
得道成仙,將保佑子孫有好運
古人對青瓷有著分外的喜愛之情,而對白色瓷在最初只是無奈的接受。
在其他釉色的瓷器出現之前,瓷器隻以青白兩色為主,但白色又是喪葬的顏
色。所以,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的白瓷更多是用來陪葬的。
隨著人們審美的變化,白瓷的素雅和高貴的美,才漸漸的被世人接受,並從隋
朝開始成為主要的瓷器顏色。
除了顏色單一外,種類和器型也很少。
瓷器以器型來分大致可分為:碗、杯、盤、壺、罐、盆、瓶、爐、盒、匝、
枕、洗、尊等。而每種器型又有若乾個分類。
以瓷瓶為例,玉壺春瓶、梅瓶、筋瓶、淨瓶、卷口瓶、盤口瓶、直徑瓶、穿帶
瓶、弦紋瓶、瓜棱瓶、橄欖瓶、膽式瓶、葫蘆瓶、雙魚瓶、多管瓶等等,超過四十種。
除了這些,工藝也非常簡單。
對瓷器的生產工藝殷清風真的不敢說他懂,因為他真的啥也不懂。但咱們老祖
宗創造的漢字實在偉大: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透雕鏤孔這些工藝他不
懂不要緊,但是他可以望文生義啊,每一個名詞他都大致的解釋一下都可以了。
至於工匠們能不能明白,嘿嘿,這是殷小爺的秘訣秘方,能告訴他們隻言片語
就不錯了。
除了這些‘秘訣秘方’,他還是有優勢的:彩瓷。
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
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
的一種。
殷清風本來不想提出彩瓷的概念,畢竟這不符合資格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可是
當他想到唐三彩的時候,他才發現他還是小瞧了古人。
不過,唐三彩不是瓷器,是一種釉上彩的低溫鉛陶。它的釉水裡含有助溶劑
鉛,所以只能作為冥器使用。
那能不能采用唐三彩的藝術特點,再改變一下製作工藝,將它們變成瓷器呢?
唐三彩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瓷器是由瓷石、高嶺
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只要在原料上變換一下,其余的再按照彩瓷的工藝製
作就可以了。
正是看到了瓷器的偉大錢景和理清了瓷器未來的發展方向,殷清風才決定著手
布置一個瓷器壟斷計劃。
磁州窯的韓氏父子正是第一批參與進來的實施者。
殷清風客氣的說道:“韓老先生和韓郎君客氣了,請坐。”
韓起恭敬的說道:“小老兒可當不得老先生的稱呼,縣男稱小的韓老兒就好。
在縣男面前,小老兒站著就好。”
殷清風在社會地位越低的人面前態度越平和,“那就叫韓掌櫃吧。韓掌櫃還是
和令郎坐下吧,你們畢竟是長者。”
韓起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帶著他兒子拘謹的坐下了。
殷清風問道:“不知韓掌櫃可識字?”
韓起回道:“粗讀過幾卷書。”
“不知韓掌櫃的祖籍是這裡還是遷徙過來的?”
韓起回道:“小老兒的祖上據說是淮陰侯,只是年代久遠,家譜早已遺失。小
老兒是在十年前從邢州逃難至宜州的。”
殷清風知道他說的宜州就是後來的銅川,也就是後來的耀州。
他問道:“不知韓掌櫃燒製瓷器有多久了?”
韓起道:“小老兒從少年時就拜師學藝,至今已有三十二載。”
殷清風問道:“可是在磁州窯學藝?”
韓起楞了一下,小心的說道:“小老兒學藝的地方是彭城。”
殷清風暗罵了自己一句。磁州是宋代的稱呼。
磁州一帶,從七千多年前便開始燒製陶器。漢代時主要的產出是繩紋磚和瓦、
筒瓦和瓦當,直到北齊。從北齊開始,人們終於意識到,他們腳下的黏土還可以用
來燒瓷。
北齊到隋朝期間,磁州窯已能燒製胎質細膩,並施以透明青綠色釉的碗、缽、
壺、罐、硯、高足盤等瓷器。
他接著問道:“不知韓掌櫃的瓷窯現在出產什麽瓷器?”
韓起回道:“以青瓷辟雍硯和箕形硯為主。”
辟雍硯的造型是:中間的硯堂平坦凸起,周邊是一圈的貯水凹槽。槽外一側或
兩側附有兩個或四個筆插,下面四周是獸蹄狀的圈足。
相傳“黃帝得玉一鈕,製為墨海“,是製硯的開始。
原始的硯被稱為研磨器。硯的形製只是一個經過簡單加工的厚厚石餅,由不規
則的鵝卵石簡單加工而成。
漢硯質地以石為主,尚未出現專用硯材,惟堅硬耐磨即可;造型上已初步顯示
了美化的趨勢,紋飾、造型多受同期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硯體多分為硯身和硯蓋
兩部分,硯蓋與硯身相吻合,將硯面保護起來。硯的蓋頂和足部多以鳥獸圓雕作裝
飾,厚樸古拙而不失主動。
中國的文具歷經戰國、秦、漢幾代,已逐漸配套形成,硯也由多種研磨功能逐
漸變成專為書寫所用,完成了它由研磨器到書寫用硯的過渡。
魏晉南北朝,瓷業漸興發展,出現了瓷硯,多為青瓷硯。以瓷土為胎,施青
釉,硯堂無釉,造型仍多為圓形帶足。這一時期的瓷硯的硯面四周出現了高起的
“護堤“,即子母口。硯心也從平坦向中心慢坡隆起發展。這也是後來辟雍硯的形式。
瓷硯在出現辟雍硯之後,發展出了箕形硯。其外觀像簸箕一樣。硯堂也由凸起
變成了內凹。再之後,到了晚唐和五代時,完全內凹的圓形硯堂才慢慢出現。
瓷製的硯台以澄泥硯最為出名。
除了陶與瓷燒製的硯台之外,石質的硯台在唐朝時期也有了突出的發展。如:
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州的歙硯、甘肅洮州的洮硯等。
殷清風說道:“我這裡有些資料,你先拿去看一下。”
韓起起身恭敬的接了過去。
他手裡的資料是一份關於瓷磚的內容。
現代的瓷磚生產需要三百多個工序:選料、均化、球磨、除鐵過篩、乾燥、配
料、壓製、施釉等等;其合格標準是有吸水率、長寬誤差、耐磨性,等等。
但是殷清風不需要這麽高要求的瓷磚,他需要一個方形的瓷器,或者是是瓷片。
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朱元璋和馬皇后,在南京建了一座大報恩寺,當時就使用
了瓷磚。《華豫之門》有一期節目,展示了一塊約為十二乘十二乘二點二厘米的瓷磚。
殷清風不奢求二點二的厚度,哪怕是三公分也沒問題,只要是瓷磚就好。
他決定了:只要這韓起能燒出瓷磚,下一步,他就打算把他所知道的有關瓷器
的工藝都交給韓起去研究,然後竭力把他培養成瓷器的工藝大師。
其實,無論是刻花、劃花還是印花,只要點破了,也就沒什麽神秘感了,殷清
風最想做的是搞出絞胎瓷器和秘色瓷。
絞胎瓷器出現在唐代,以前沒有出現。
絞胎的製作非常複雜,首先用白色、褐色兩種瓷土相間揉合到一起,然和拉坯
成型,這樣胎體出現白褐相間的如木紋狀的變化多端的紋理。施釉後入窯燒製即成
絞胎瓷。
由於泥坯絞揉方式不同,紋理變化亦無窮。能絞出木紋、鳥羽紋、雲紋、流水
紋,有的如老樹纏繞盤根錯節,有的如層山疊嶂起伏不定,構思奇巧,變化萬千。
目前考古發掘的器物,除了李治及女帝的孫子李重潤的墓出土了唯一一件絞胎
瓷騎馬俑外,世上再無第二個絞胎瓷塑了。
殷清風有幸親眼見過那尊絞胎瓷騎馬俑,當時他就被迷住了。現在他“進軍”瓷
器行業,一定不能讓這個榮譽被別人搶走!
至於秘色瓷?只是有名兒而已,他不稀罕。但,只要別人稀罕就行。
除了這些工藝外,殷清風也會在生產方式上給韓起以“指點”。
所謂的生產方式,就是對瓷窯進行改進。
北方傳統的瓷窯叫饅頭窯,南方的瓷窯叫龍窯。
窯牆圍繞著略呈橢園形的窯室、封閉的窯頂、內置的火膛、固定的窯門。特別
是在後窯牆有一個煙囪,在窯牆底部有一個進煙口。這就使火焰的流動方式,從原
來簡單直焰上升式改進為半倒焰半平焰的混合式。
因為它外形像一個饅頭,後世人稱之為饅頭窯。
從東周以至建國前後,兩千多年間,北方陶瓷產區一直沿用此種窯形的窯爐,
雖稍有改變,然而只不過在窯體的大小、煙囪的高低上略有變化而已。
龍窯:多建築在江南地區坡地上。窯長條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龍似
蛇。亦稱蛇窯、蜈蚣窯。
不管是饅頭窯還是龍窯,生產效率都不如後來景德鎮改進的景德鎮窯,也就是
他應用在好疇縣那座水泥窯的樣式。
景德鎮窯是中國傳統製瓷窯爐營造技藝最高水平的體現,再對其進行改造就隻
能往裡添加現代的設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