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歪門斜道》第59章 文鬥(二)
韓爌站起來拱手道:“楊博士,日前你屢建奇功,而且在大殿之上巧舌如簧,今為何如此犯渾,這不但是丟你的臉,也是丟大明的臉,你有什麽話可以在這裡想皇上說,沒必在這裡插科打諢說這些連七歲靈童都不如的話。”

 對面皇太極拱手道:“楊兄,現在在下想聽楊兄剛才那個問題的答案。”

 皇太極自楊博士站立他便陪著楊博士一起站立,這是君子風度彰顯平等,不高你一等,也不低你一輩,我們都同樣一個身價。皇太極表示他的敬仰之情,對面這份敬仰,楊博士沒有任何借口不說真話:“你真想聽?”

 “真想,你站著,在下並沒有坐下,你沒有理由在我面前貶低你自己,大家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當光明磊落做人,我愛新覺羅氏在馬背上討生活,缺的就是這些良語忠言。”皇太極正色道。

 你站著,我也沒有坐下,這已經是表達一種友善的平等,這種平等無論是誰都會感動,特別在被人故意屈辱的環境中,這種尊重如同雪中送碳。

 對於這種毫不掩飾的示好,看似皇太極正在為楊博士抱打不平,在評分過後讓楊博士將內心的答案說出來又好像是在故意讓楊博士的智慧去嘲笑這些當政者,其實最大的用意是告訴楊博士,你的智慧沒人欣賞我皇太極欣賞你。

 君子泛泛之交淡如水,皇太極做道了,他用草原上的直率性格表示出他的尊重與仰慕對方的才華。

 “你真想聽?”

 “不止在下想聽,估計這裡的每一個人包括你的皇上也想聽。”

 楊博士道:“這話我隻告訴你,聖人教化世人這是狗屁理論,聖人是什麽?他何德何能成為聖人?孔老夫子?聖人能教化世人,這個世界為何還有這麽多人貪婪,還有這麽多戰爭?”

 楊博士一張嘴說出大逆不道的話,直接否定了孔夫子,這才是楊博士這個不靠譜的人應有的風格,這風格直接讓圍觀的張靖,小彌勒起哄鼓掌。

 楊博士繼續說:“因此,聖人是狗屁,明君治國首當以天下之憂而憂,也以天下之樂而憂,居安思危,懸梁刺股,方能勉勵自己,再者,行事當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執政,以法治國,嚴己而律人,時刻銘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治國之道當以法明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筆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權法分離,司法公正,務必做到法權無擾,無徇私枉法,相互監督,國才能井井有條,民方可安居樂業。”

 一番狹隘的言論簡簡單單的描述了一個未來權、法分離的自由社會,其驚世駭俗的觀點如同巨雷一樣轟炸得皇太極右手按胸單膝跪下:“先生的金玉良言真是大金國的救命稻草。”

 金國剛建立不久,很多治國東西都沒幾個人知道,所以金國需要大量的治國人才去輔佐努爾哈赤治理國家,畢竟一個馬背上討活的民眾許多王公大臣大字都不識幾個,四個貝勒爺也就是皇太極識字,所以皇太極表現出來一個求才若渴的樣子。

 楊博士笑了:“我說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你做不到,所以再深的東西也沒必要說下去了,就到這裡吧。”

 不單單皇太極感動,就連天啟帝也是瞪大眼睛看著楊博士,但是身邊德朱暄雅則是另一番看法:“楊博士,你是在這裡賣弄你的學問嗎?”

 楊博士謙卑的回答:“回公主殿下,草民無才亦無德,剛才草民已經遵治回答您的問題就是砍人,那個不服就砍到他服為止,剛才那番話草民是在忽悠金國貝勒爺,畢竟這等治國,不出三天鐵定完蛋,所以大明治國就應該砍,那個地方敢叛亂就是滅了那個地方的百姓那個村有人敢加入白蓮教,就滅了一村人,看看當年李斯與別人辯論話題輸了第二天就讓秦始皇把所有的書都丟進坑裡燒了,這樣就沒有古今師之爭,那個敢羅裡吧嗦的起歹念,就挖個坑將他活埋,這才是治國之道。”

 遵旨回答,楊博士做了,暴力統治也是一個治國之道,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暴君,答案的結果剛才葉向高也評述了,楊博士怎麽回答是他的自由,即使是欺君,也是奉旨欺君。

 朱暄雅看到一個有才華的人不再受她控制,而且反過來開刷她,她氣得雙拳緊握,恨不得抓楊博士來鞭打一萬下。

 到底那個才是真正的答案耳朵不聾的都能明白,楊博士如此做也確實踩到了漢奸的紅線上,大有媚金貶明的姿態。天啟帝不悅問:“楊博士,這裡是多國文鬥賽場,你有何不滿現在對朕說,在如此胡鬧,朕將降罪於你,屆時你可別怪朕無情。”

 楊博士道:“皇上,聖賢書皆言,以禮待人,草民自問是守信之人,然而草民為皇家辦事種種皆問心無愧,今日之賽草民本可不來,但終究還是準守了諾言,但皇家的待人之道草民不敢苟同,故認輸退出。”

 朱暄雅冷笑:“不就是破椅子,爛凳子不爽是不是,剛才不是讓太監過去問你了,現在你才發作,看來你這人確實小心眼。”

 楊博士道:“有誠意待客之人不會搬出這種垃圾擺設,不僅丟了皇家的顏面,也丟了皇家的尊嚴,難道皇家真沒錢買椅子桌子了?”

 朱暄雅道:“你愛比就比,不比就滾!”

 天啟帝拍案而且:“大膽,朱暄雅,閉嘴,你給朕坐下!”天啟帝對身邊的太監說:“去給楊博士換下椅子桌子,該有的不能缺!”

 然,椅子桌子換上之後皇太極卻坐到了地上,楊博士無奈也跟著坐到地上,天啟帝本想發作,怎奈女真族確實就是這樣生活,沒辦法,只能忍。

 第一道題龍逸辰領先一分,之後楊博士攪和,比賽中斷,第二題開始,朱暄雅走出來道:“現在本宮說出一個典故的名字,爾等背出全文並說出出處,回答正確得一分,本宮會一個個詢問過去直到每一方忍只有一次機會,而且都不會相同。第一個林丹汗,聽題,魚腸尺素!”

 林丹汗一直忙碌於恢復蒙古國得榮耀,哪裡有時間理會這些漢人的書籍,所以他直接說不懂!

 “你身邊的人可直到?”

 林丹汗身邊的人一樣搖搖頭。

 朱暄雅笑道:“典故來源於《飲馬長城窟行》,全文曰: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林丹汗丟分依舊保持蒙古大汗的風范,他拱手道:“受教了!”

 楊博士心裡臭罵:你奶奶的,什麽題不考靠這種十不沾邊的題,你怎麽不去問和尚借梳?

 朱暄雅這一輪無疑是考各方的閱讀是不是博覽群書,她一個外出留學多年的忍回來還不停的看書,要配得起她,這個人也必須是博覽群書的人。

 朱暄雅問朝鮮方:“李卓憲請聽題——魚釜塵甑。”

 李卓憲不出意外的回答:“不知道!”

 公主再問:“那你身邊的人

 朱暄雅也不打算再出題,直接問龍逸辰:“龍逸辰,你可能回答這個題目?”

 龍逸辰站起來彬彬有禮的拱手說:“典故來源於《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范冉》典故原文為:

 范冉字史雲,陳留外黃人也。少為縣小吏, 年十八,奉檄迎督郵,冉恥之,乃遁去。到南陽,受業於樊英。又遊三輔,就馬融通經,歷年乃還。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為人。與漢中李固、河內王奐親善,而鄙賈偉節、郭林宗焉。奐後為考城令,境接外黃,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遷漢陽太守,將行,冉乃與弟協步齎麥酒,於道側設壇以待之。冉見奐車徒駱驛,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辯論於路。奐識其聲,即下車與相揖對。奐曰:“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敘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從,以賤質自絕豪友耳。今子遠適千裡,會面無期,故輕行相候,以展訣別。如其相追,將有慕貴之譏矣。”便起告違,拂衣而去。奐瞻望弗及,冉長逝不顧。桓帝時,以冉為萊蕪長,遭母憂,不到官。後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於朝。議者欲以為侍禦史,因遁身逃命於梁沛之閑,徒行敝服,賣卜於韍。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余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裡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

 公主撫掌讚歎:“背的一字不漏,不錯,不錯!”

 遠處的柳洛鴻也暗暗欣喜,畢竟自己封閉了感情,若龍逸辰能當上駙馬,也算是一件喜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