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歪門斜道》第58章 文鬥(一)
齊大勝得態度似乎也比以為平淡許多,楊博士知道世態炎涼,權勢與依附者得關系是正比關系。

 齊大勝帶著楊博士一行人走到太和門,眾目睽睽之下天啟帝直接召見楊博士,楊博士穿著一身貧民衣服來到天啟帝面前。

 禮畢,天啟帝問:“楊博士,你可知道你得官職已經被革?”

 楊博士道:“知道。”

 天啟帝又問:“之前你向朕求姻緣,要求朕將大長公主下嫁給你,你是否堅持?”

 楊博士道:“啟稟皇上,草民已經放棄這個想法,因為草民長得太醜,對不起大明,所以自知放棄了好,草民打算安安靜靜得做個禿驢去遊山玩水。”

 天啟帝道:“朕還記得之前你對朕提過得話題,朕很感興趣。”

 楊博士道:“皇上感興趣自然是草民得榮幸,皇上願意知道,這比武結束後草民倒也可以與皇上探討。”

 天啟帝道:“既然你還願意與朕談談,那麽就比武之後去朕禦書房再敘。”

 楊博士心道,若是比武完了老子去你禦書房,還能走出皇宮就是怪事,楊博士被司儀引導走進龍逸辰的隊伍,太長公主朱暄雅坐在皇上身邊,臉上掛著輕紗,她的情人也是用易容術掩飾掉原來的長相,無論結局如何,朱暄雅都只會嫁給她看上的人,倘若她看不上的人贏了,朱暄雅會犧牲掉她的替身,這是必然的事。

 不過那個時候,朱暄雅只能事黑龍衛指揮使,永遠見不到陽光。

 龍逸辰見到楊博士走來恭恭敬敬的朝楊博士拱手道:“楊兄,您好!”

 楊博士也隨便回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語搪塞,龍逸辰居然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楊博士走到他的椅子旁邊,這是一張離龍逸辰隊伍七尺之外的椅子,也明顯是將楊博士魚龍逸辰一行人區分開來。椅子邊的茶幾上擺放著他的名貼,別人的茶幾上有茶有水果,唯獨楊博士坐的椅子陳舊無比,搖搖欲碎,茶幾也是陳舊的款式,好像再某個地方擺了幾十年,臉茶幾上的灰塵也沒人擦。

 楊博士不禁感歎女人的仇恨原來可以這麽惡毒,用這樣的東西來侮辱楊博士,卻不知到底是侮辱了誰?是大明自己還是楊博士?

 一個公公拿著拂塵跑來連忙道歉:“對不對,楊大人,小的本來以為楊大人不會來,誰知道  你看小的派人給你換換行嗎?”

 楊博士笑說:“無妨,無妨,公公,您去忙,這也倒何時老子的身價,老子將就一下啊。”楊博士這樣說,心裡確是想著如何打臉回去。

 於是楊博士也就站著並未坐下,對面的金國四貝勒皇太極也跟著站了起來,還向楊博士拱手致意。跟著金國另外三個人也站了起來,不再坐下。

 天啟帝看似不爽,但薩爾滸之戰的仇卻讓天啟帝蒙蔽了眼睛,失去了應該有的理智,他選擇了沉默。

 比賽場是一個四方形擺設,賽場之外皇家允許了一些圍觀者,都是大臣與皇家關系密切的富商家眷,當然柳府的人也再內,楊博士的出現似乎增添了幾分搞笑的氣氛,別人一個個都是坐著,這神經病站著,看來是鶴立雞群了,只是這貨的長相有點對不起大眾。

 如此一來,楊博士倒像是比賽的第五方。

 司儀走出來拿著一卷聖旨:“經皇上欽定,多國比武大賽現在開始,第一場比賽,文鬥,文鬥題目由大長公主殿下出題,每道題答對一分,題分三輪,分多者就是文鬥冠軍,現在請公主出題,答案由本朝首輔葉向高,史繼偕,韓爌對答案評審,獲得兩位支持則得一分。”

 朱暄雅站起來走上前:“文韜武略,國之根本,聖人以何教化世人,請各方回答!”

 這所謂的各方就是每一個國家的總謀略,這是一個王子身邊的謀略的考核,答案看似簡單確實寓意深刻,倘若連教化世人的方式都沒有,這個國家也沒必要嫁進去。

 蒙古最後一個大漢林丹汗想了想站起來說:“回公主,聖人出世,當以大道教化世人,各職其所,各識其身,準守各道,天下太平也。”

 楊博士大腦裡那個破碎記憶裡的歷史是這樣記載林丹汗的——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隻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認為是蒙古末代大汗(也有人認為額哲是末代大汗),林丹汗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面臨著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因此,他對外采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內”為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面交鋒。1627年,林丹汗西遷,平定右翼諸部。1632年,後金汗皇太極討伐林丹汗,林丹汗遠遁青海。1634年,林丹汗因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終年四十三歲。其子額哲於翌年投降後金,蒙古帝國滅亡。

 林丹汗的答案也是他治國的意圖,讓民眾意識道他的出身,他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不要胡思亂想,這樣林丹汗的王國就太平。

 李卓憲,朝鮮王光海君李琿之子,這貨似乎也是一個敗家子,臉色蒼白,一臉酒色過度的樣子,他站起來說:“聖人教化世人,簡單,兵強馬壯,法紀嚴明,以武震懾,何愁天下不太平。”

 四周觀眾發出一陣噓聲,林丹汗的答案還有點靠譜,

 皇太極拱手道:“聖人何以教化世人,無非尊禮重道,漢人的典籍多有教誨,再說也是老生常談,公主無非想知道何以治國,教化世人無非就是兩個字,‘德’與‘禮’。以德治國,以禮待人,為君者當以身作則,樹立萬民之榜樣,當然作為一國之君,當然需要賢者輔助方可天下太平,這算是在下簡短的表述。”

 女真族有過輝煌的歷史,皇太極一個二十九歲的年輕人能說出這番話,也難免是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作為一個歷史上重量級人物,這種智慧確實很驚人。懂得為皇知道,也懂得用人之術,真是難能可貴。楊博士這個擁有超前智慧,超前記憶的人也為皇太極這番話鼓掌。

 當然也只有他鼓掌,卻惹來大長公主朱暄雅的白眼。

 輪到龍逸辰這個大明隊長,龍逸辰道:“聖人何以教化世人,這是一個范圍很大的問題,臣就簡單說說吧,以德服人,以禮待人,君臣有序,父子有常,普天之下三綱五常不亂世間方可太平,然個人當以琴棋書畫陶冶情操,以六藝強健自身方保家衛國,天下子民齊心,國必強也,逸辰回答完畢。”

 龍逸辰一席話似乎也說中了朱暄雅之心朱暄雅不由得點點頭。龍逸辰話中表述得大局觀很強,這也說明龍逸辰對事物得把控力度很好,這是一個作為臣子必備得條件,而其觀點仍然是儒學得觀點,滿滿的孔老夫子思想。

 朱暄雅道:“葉老,請你們評審四方答案。”

 突然皇太極打斷說:“慢,楊博士這方還沒有回答,如何開始評審?”

 朱暄雅冷笑:“楊博士屬大明一方。”

 皇太極說:“每一方三人,為何獨大明四人,公平何在?楊博士離開大明方隊甚遠,也擺明他自己是一方,不管公平不公平,這是大明自己欺負自己人的事,我們這些外人不必理會故而不說而已,倘若大明方隊獨四人,那麽我們這些外人不比也罷,讓你們大明的人自己玩吧。”

 朱暄雅被打臉,天啟帝道:“皇太極,楊博士本失蹤月余,朕還以為他不能來參加比賽,所以另安排了別人代替他,豈料今天他能趕來,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朕既然開了金口也不能剝奪了他參賽的權利,現在你認為他是單獨的一方,那麽朕便如你的願,讓其回答問題。 楊博士,回答公主的問題。”

 楊博士道:“遵命,對於聖人當如何教化世人很簡單,那個家夥不聽話就砍了他的腦袋即可,那個地方的民眾造反了就派兵去滅了那個地方的人就夠,何必浪費時間去教,所以草民同意李卓憲的答案。”

 天啟帝面色難看,即便再蠢的人也知道這種方式絕對是暴君的方式,這種皇朝不會長久,楊博士這種話絕對是違心的答案:“楊博士,有什麽不滿你可以說出來,沒必要用這種話來侮辱你自己,你的智慧不必再做的哪一個人差,你的答案卻讓朕大失所望。”

 “皇上,你讓草民回答,草民已經回答,而且這也是草民心中的答案。”

 天啟帝不爽說:“評審,給出本輪的優勝者。”

 葉向高回答:“本輪優勝者是大明龍逸辰之隊伍。最差的答案是楊博士,優勝者的答案遵從聖人思想,不卑不亢,有條不紊,從大局到個人,條條框框都符合當前治國之道,故我等三人一治認同龍逸辰的答案,對於楊博士的答案,我們三位一治認定那是暴君才會有的思想,簡直可笑之極,這絕對不是楊博士心中的答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