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逍遙小地主》第三百九十一章 長安
顯慶元年。

 正月。

 長安,大慈恩寺。

 玄奘法師設五千僧齋,主持盛大法事為新太子李弘祈福。皇帝皇后率朝中文武百官都去行香。

 這是武氏第一次正式的走到台前,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受到關注,所以竭盡全力,廢寢忘食的表現。她舉止大方得體,言辭不俗,表現極佳,讓朝中百官和長安的士民們對她都稱讚不已,對這位新皇后的態度也大為轉變。

 “陛下,西突厥賀魯叛逆,不能再縱容了,必須傾力征討,一戰滅之,一勞永逸!”

 “朕也想打,但如何打,怎麽打是關鍵的。”

 即位七年的皇帝李治,如今大權獨攬,趕走了元老派,廢掉了王皇台,更換了新太子,將近而立之年的皇帝,如今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況且大唐還剛滅掉了百濟。

 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叛服不常,早已經讓李治不滿了。

 現在朝中有兩派聲音,一派認為東征剛建功,再應當乘勝進攻,將高句麗一鼓滅之,永絕東方之患。

 而另有人則認為,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如今勢力越來越強,若再不征討,那麽就可能尾大不掉,慢慢成心腹之患。

 可大唐雖強,卻也無法做到東西兩面同時用兵,畢竟不論是高句麗還是西突厥,那都是一方霸主,大唐也得盡全力才能征服。

 東征還是西討?

 先東還是先西?

 兩派聲音吵個不停,李治也有些猶豫不決。

 “陛下,西突厥咄陸有五啜,處木昆律啜,胡祿闕啜,攝舍提噋啜,突騎施邏施啜,鼠尼施處半啜。”

 “弩失畢有五俟斤,阿悉結闕俟斤、哥舒闕俟斤、拔塞乾暾沙缽俟斤、阿悉結泥孰俟斤、哥舍處半俟斤。”

 “陛下,貞觀八年我朝所冊立的咥力失可汗分其國為兩廂十姓,號稱十箭。碎葉川以東屬咄陸五姓,首領稱啜。以西屬弩失畢五姓,首領稱俟斤。

 姓授一箭,諸啜、俟斤皆可稱設,故又號十設、十箭。”

 殿中,為皇帝分析如今西突厥形勢的是大將軍契苾何力,現任左驍衛大將軍,本是漠北鐵勒契苾族人,早年本是鐵勒可汗,後率部歸順大唐,貞觀九年隨軍大敗吐谷渾,因功取臨洮縣主為妻,貞觀十四年,又隨侯君集滅高昌國,貞觀二十二年,隨阿史那社爾打敗龜茲,俘虜龜茲王。

 之後多次與西突厥作戰,功高著著,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郕國公。

 他雖是一胡人,但降唐幾十年,卻也忠心耿耿,戰功赫赫,尚縣主後,也算是唐朝宗室一員。

 作為一個對西突厥相當熟悉的大將,他的話當然更讓皇帝信服。

 “西突厥有十姓部落,但是如今,阿史那賀魯卻僅能統領咄陸五部,弩失畢五姓卻在真珠葉護的率領下,願為我大唐先鋒討伐賀魯,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真珠葉護是誰?為何能統領弩失畢五姓,為何又願意為唐先鋒呢?

 這就是西突厥人自己的內部權力鬥爭了,真珠葉護的父親就是前任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陸可汗,早年也是由唐朝冊立扶持起來的,後來實力一強便成了白眼狼。唐朝便又扶持了現任可汗阿史那賀魯,聯手擊敗了乙毗咄陸可汗。

 真珠葉護早年就也統領一部,稱設,有自己的兵馬部族,實力不弱。李治繼位後,賀魯老是搞些小動作,讓大唐非常不滿,於是唐朝去年派人去冊封真珠葉護為可汗,這事被阿史那賀魯所阻。

 隨後,賀魯還率兵征討真珠葉護頡苾達度設,兩人算是徹底成死仇。

 真珠葉護打不過賀魯,便隻好上表降唐,願意為唐先鋒征討賀魯,憑著他們家族和他父親留下的底子,他倒也把碎葉以西的弩失畢五部團結了起來,要一起聯唐反賀魯。

 “如今真珠葉護聯結弩失畢五姓反賀魯,若我大唐不出手,那麽他們肯定最終打不過賀魯。一旦賀魯再次擊敗真珠葉護,甚至吞並弩失畢五姓部落,那他的實力就將再次增長,徹底的控制西域之地。”

 要打就得趁早打,趁著現在賀魯的西邊還有真珠葉護這樣的對手時征討。

 “如果打,需要調動多少兵馬?”李治問。

 “陛下,馭使夷狄需用權,當集中大軍,以雷霆之威掃滅賀魯。臣建議發兵十萬,然後再召回紇兵五萬,真珠葉護兵五萬,集二十萬大軍三面合擊,一舉殲滅之。”

 “不能讓他聯合諸國,只打賀魯。我們事先言明發兵隻誅賀魯,那麽處密、處木昆等部也會各願自保。如果我們不打,那麽他們肯定會與賀魯聯手打真珠葉護。”

 處月、處密這幾個部落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之外的部落,實力也挺強,但不直屬於十姓。

 這些部落在西突厥裡,與賀魯的關系沒有他統領的五咄陸那般緊密。

 契苾何力的建議就是先盯著賀魯打,以賀魯的五咄陸為目標,像處月、處密這些部落,以安撫為主。

 處月部遊牧在天山南北,這個部落現在不算有名,但到了晚唐的時候卻非常有名,因為那個時候處月部已經改名為沙陀。

 沙陀人作戰驍勇,晚唐時候的李克用正是沙陀人。晚唐五代十國,其中好幾朝都是沙陀人建立,可見其勇悍。

 “陛下,此平定西域之良機,萬莫錯失。”契苾何力再次懇求。

 “讓朕好好思慮一下。”

 ······

 契苾何力退下,李治拿起禦案上的一本奏折。

 奏折是來自海東百濟,由安東副大都護、熊津都督府都督李逍上奏。

 李逍上奏,請求朝廷先東後西,先集中全力滅高句麗。至於西突厥,可以驅虎吞狼,冊封反賀魯的真珠葉護為可汗,令他率弩失畢五部征討賀魯,再調回紇和契苾等鐵勒部發兵助攻,朝廷方面可以委派一員上將總領,但不需要發大軍親征。

 用李逍的話來說,以夷治夷驅虎吞狼,先讓他們自己打著先。唐軍還是應以東邊為主,只要西邊維持著局面不壞就可,哪怕暫時滅不了賀魯都沒關系。

 若是此時從東邊調大軍回朝,赴西域平亂,那麽東邊局勢肯定要變的。留守的兵太少,就壓不住高句麗,而現在倭國又出兵,到時百濟無兵彈壓鎮守,只怕百濟人將再次叛亂。

 所以貪多嚼不爛,別去管什麽西突厥了,先把高句麗滅了再說吧。滅掉高句麗才能保東方安穩,不滅高句麗,那麽剛打下來的百濟也將守不住。

 奏章末尾,李逍還告訴皇帝,別指望新羅人和契丹人,若大唐主力在,他們當然會協同,而萬一唐軍主力不在,他們肯定不會用心的,甚至說不定這些家夥還會生出二心,覬覦半島的土地。

 “愛妃,你覺得朕該先東還是先西?”

 武後抱著女兒輕輕搖晃著,見皇帝問她,道,“契苾何力雖是老將,但李逍的話其實也很有道理的,東西兩面開戰,相遙萬裡,朝廷肯定無力兩邊皆顧。而東西二選一,臣妾覺得還是當選東,先東後西,趁勢先滅高句麗再出兵西域!”

 李治猶豫,“可契苾何力說的也很有道理,西突厥的賀魯已經越來越囂張,他已經屢次派兵進犯我大唐的西州、庭州,再不征討,我大唐在西域只怕再無威望,西域有失。”

 他似自言自語道,“高句麗也不好打的,朝中不少大將都說沒個八年十年的,只怕並不能滅掉高句麗。但八年十年的朕等不得,西域等不得。去年滅了百濟,高句麗又被大敗了一次,相信能夠暫時安份一段時間了,朕還是想先西後東,先平賀魯,再還征高句麗。”

 皇帝已經有了主意,武後便也沒再出聲。

 ·······

 “詔令!”

 “檢校羽林軍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諸將進討賀魯!”

 “左武衛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

 “右驍衛將軍高逸德、右武衛將軍薩孤吳仁為副總管。”

 “詔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率領燕然都護任雅相、副都護蕭嗣業、左驍衛大將軍瀚海都督回紇婆閏等進討賀魯。”

 “詔右屯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為流沙道行軍大總管, 分頭出金山。”

 詔令接連而下。

 連發三路大軍,分別由程咬金、蘇定方和阿史那彌射統領,兵分三路,各統兵五萬。

 再詔回紇和契苾部各出兵五萬,加上冊封真珠葉護為可汗詔他率弩失畢五姓發兵十萬,這一次大唐真的是全力以赴,重兵出擊。

 總共三十萬大軍征討賀魯。

 隨著這道詔令下達,原安東大都護府副大都護程咬金,副帥蘇定方都被抽調往西域,同時抽調走的還有十萬府兵精銳。

 原本的朝鮮戰場,唐軍主力盡撤。

 北面以薛仁貴代替程咬金主持戰局,南面則完全交給了李逍。

 身為副大都護的李逍,手底下卻只有一萬二千以百濟人為主的鄉勇土團,卻要一人獨自承擔鎮守百濟之地的重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