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系統三國之我爹是袁術》第103章 錢糧
  袁耀從當利口移到了秣陵城內。

  雖然他明確規定士兵不得劫掠,但戰後蕭條還是免不了的,街上幾乎沒有行人,商鋪也都關門大吉。

  袁耀剛到秣陵就召集眾將,目的是分配攻城任務,因為劉繇的主力已經被殲滅,所以要趁這個空檔盡快搶佔地盤,否則被劉繇緩過勁來再次招兵買馬就又是麻煩。

  秣陵西、南兩個方向共有縣城12座,袁耀便命座下兩個獨立領軍的將軍張勳、張英分別取之,至於是招降還是攻打,就交給魯肅決定了。

  丹陽另有三縣在秣陵的東面,袁耀交給了孫策去取,這是他第一次放孫策單獨領兵。

  並且若是孫策這次老老實實的完成任務,袁耀就準備升他官了,因為他的功勳到了,加上之前為袁術拿下整個廬江郡的功勳,已經可以拜將了。

  這也是袁耀這段時間開始破格提拔魯肅、張英、太史慈為將軍的原因,必須得有人牽製孫策了。

  為了能在跟荊州決戰之前佔領吳郡和會稽,孫策的本土優勢就不得不利用起來。

   孫策接到軍令很是興奮,似乎也是出乎他的意料。

  他的任務除了拿下秣陵東面的湖熟、江乘、句容三縣以外,還要越過丹陽邊境,繼續往東進入吳郡領地,拿下曲阿和丹徒兩個吳郡縣城。

  跟吳郡其他靠近杭州灣的縣城不同,曲阿和丹徒離丹陽郡較近,並且靠近長江,而且之前就控制在劉繇手中,所以袁耀打算在吳郡太守許貢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先奪過來,在還沒搞清楚許貢的政治傾向前,所以先下手為強。

  還有個重要原因是,袁耀要準備一個入海口,而這兩縣在這個時期是離長江入海口最近的城池。

  後世的揚中、南通市、崇明島等地現在都在海裡,還沒有被長江的淤泥衝刷出來,甚至上海現在大半都在海底。

  袁耀要是打算在這個時代,在長江入海口建造一座城池或海港的話,那就無法跑到原上海的位置去建了,因為那裡現在在海底,應該叫“入海”,想建“上海”只能在丹徒附近選址建造,也就是後世的內陸城市鎮江市附近,現在這裡才是沿海地區。

   因為少了兩千年時間的衝刷和沉澱,漢末的江東比之後世的江南土地面積要少不少。

   袁耀奪取這個入海口的目的是要建造海港,因為系統科技樹中的《羅盤》科技離完成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為防止意外還是先拿到沿海地區為妙。

   造完海港之後,袁耀就能建造全風帆海船,然後就可以去中南半島和印度把佔城稻和棉花的種子買回來。

  這兩個讓人豐衣足食的寶貝,越快拿到手越好,特別是佔城稻,袁耀已經有些急不可耐了。

  按照現在的航海技術,並不是不能從江東到達中南半島的,只不過要靠槳手劃上萬裡海岸線到達目的地,沿途必須得有一條連串的海港補給線供槳手們上岸休息和補給,但很明顯,這時候的中國沿海可沒有這麽多的基礎設施。

   所以想要完成遠距離航行,只能靠全風帆海船的超遠程續航力來完成了。

   這也是袁耀先研究《羅盤》科技的主要原因,先從技術上準備大航海時代。

  至於商品和市場什麽的以後再說,因為他現在還有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養兵養吏的錢糧……

  前文說到光靠丹陽一郡,若不加稅的話每年只能收約45萬斛田賦,而袁耀5萬士兵一年需要吃掉108萬斛,

這明顯是不夠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稅,但能不能加還要商議一番後再決定。

  相對於中原是袁氏的根據地,江東之地的人並不是很歡迎袁氏入主,若再加稅給了某些人借口,需要應對什麽麻煩需要搞明白後再決定。

  否則盲目的執行出現無法預料的錯漏就得不償失了。

  除了養兵的糧食外還有軍餉及俸祿,這些是可以用金錢來發放的,那就涉及到一個稅賦。

  漢朝的稅賦主要就是人頭稅,也就是說這個時代的人活著就得給國家交錢。

  包括每戶每年需要繳納200錢的‘戶賦’;

  凡是1歲~14歲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還要交納23錢的‘口賦’;

  成人的人頭稅叫‘算賦’,15~56歲不分男女,每人每年交納120錢;

  商賈和奴婢加倍,每人每年240錢;

  還有成年男子無法服徭役和兵役的話,可以每年交300錢代替,是為更賦。

  還有一些商業稅和關稅因為在這個時代的規模較小,就不一一例舉了。

  之所以浪費唇舌說這一套稅制,是因為你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想知道大漢的人頭稅收大概有多少,只要將人口數量乘以100,就能得出個大概數值。

  例如和帝元興元年,大漢有戶9237112,口53256229人,當年的人頭稅約收到53.575億,差不多就是人口的100倍。

  其他的商稅之類就沒算在這裡,因為這時代人頭稅才是主要稅收。

  所以丹陽郡有人口63萬人,差不多就可以得出人頭稅一年有6300萬左右,差距不會太大。

  或許當年制定這套稅制的人,可能為了遷就這個時代的官員的數學能力不好,故意按人口結構湊整了也說不定,這樣確實能給地方官吏省出不少工作量。

  既然知道了丹陽大概的稅收,還要知道袁耀需要負擔的俸祿。

   丹陽領16縣,滿萬戶的大縣縣令俸祿千石,月俸80斛谷;小縣縣長600石,月俸70斛谷;次縣長300石,月俸40斛谷。再加上各級年俸收入200-360石的縣丞、縣尉;年俸收入百石左右的鬥食、佐吏等等,光丹陽郡縣級單位的俸祿,一年至少要拿出1000萬錢出去。

  這是按平價糧算的,天下太平時粟米220錢每斛。若碰到災害和戰爭那就沒準多少錢了,幾千幾萬前都有過。

  這些是地方郡縣上的俸祿,相對於軍隊的軍餉都是小頭!

   袁耀的5萬大軍一年軍餉57.36萬斛,合12619.2萬錢……

  總之,袁耀通過一系列的信息查證,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想要養活他的軍隊所需的錢糧,至少要兩個半的丹陽郡才行。

  這還是沒算生產克隆人的糧食!

  現存的30萬斛糧食恐怕不夠袁耀兩月的消耗,特別是在戰時,還要征發民夫運糧,邊運邊吃……

   佔城稻是遠水,救的也是人口過億的大火,袁耀的得另想辦法解決眼前這軍餉過億的近火才行。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