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木匠皇帝》第59章:燧發後裝紙殼子彈帶刺刀槍
    畢懋康回到皇家科學院,就可以試著著手研究朱由校所說的紙殼子彈。將火藥和彈丸裝在一起,然後直接放進槍裡。這絕對是個好主意,雖然前期製作的時候會費事一些,可是在戰場上士兵就會節省很大的時間。戰場之上每個士兵多開一槍,就有可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可是按照朱由校的想法,這紙殼子彈是封閉的,而且不帶火繩。只是沒有火繩又如何能點燃火藥把子彈推出去去?不管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其實解決的只是如何點火的問題,按照朱由校的說法,根本就不需要點火這個環節,直接想辦法引燃火藥。

  想來想去,畢懋康一點頭緒都沒有,好在他也不是一個死腦筋的人。皇家科學院這麽多人,他便想大家詢問有沒有這種可以不用明火引燃,用別的方法可以引燃的火藥。可是問了一圈,誰都沒有好辦法。

  無奈之下,畢懋康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做帶火繩的子彈,看看效果如何再說。紙殼子彈在他想來和鞭炮差不多,便從宮中借了幾個做鞭炮的工匠,然後一起試著做子彈。

  既然是紙殼子彈,那圓形的彈頭自然是不可以了,因為這不好包裹,最後他決定將子彈頭做成上圓帽形,下面是一個圓柱。這個時代用的基本都是鉛彈,只要模子做出來,子彈很好生產。做好了幾個這樣的子彈,他們試著用紙包住,子彈下面放了火藥,然後再用紙包裹起來。

  望著這種有些不倫不類的子彈,畢懋康也不氣餒,先試試這子彈如何再說吧。他做了兩種槍,一種是不用燧石發射的火繩後裝槍,一種是燧石發射的後裝槍。結果發現兩者裝填速度幾乎一樣,不同的是燧發槍點火成功率更高一些,火繩槍若是失敗,再點燃有時候需要更換火繩,燧發槍只需要重新扣動扳機。

  望著畢懋康送來的子彈,有些苦笑不得。他現在才明白一件事情,子彈不是你想造就能造的,實在是沒有合適的底火。沒有底火,定裝子彈是造不出來的,現在的火藥靈敏度都不夠。後世的子彈裡的火藥很敏感,撞針就足以激發,可是現在的火藥不見火是點不起來的。

  “這個子彈做的還是很不錯的,是朕有些想當然了,這樣的子彈你們試了麽?效果如何?”這個時候也不能打擊畢懋康的積極性,朱由校便問道。

  “裝了這種子彈射程增加了一些,更重要的是裝填速度變得很簡單。如果是火繩槍的話,幾乎不需要清理槍支。”畢懋康連忙回答道。

  “朕覺得你們試著把子彈做成其他的形狀,比如錐形。試一下,哪種形狀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除此之外,此外朕發現這子彈若是能旋轉著飛出去,好像更穩定一些。你們看看能不能在槍管裡做出螺旋的陰陽線,讓子彈轉著飛出去。”朱由校笑著說道,又提出了膛線這個概念。

  “轉著飛出去,更穩定?”畢懋康難以理解這個事情。

  “這也是朕的一個想法,不知道畢先生小時候玩沒玩過陀螺?陀螺你把它放在地上,它是立不起來的,可是如果用鞭子把它轉起來,不斷的抽它,它就會一直轉,而且不會倒下。如果子彈也能飛著出去,是不是也不會偏斜?”朱由校笑著舉了一個例子。

  “草民還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給過聽皇上這麽一說,草民好像明白了什麽,皇上放心,草民回去就試著在槍管裡做陰陽線。”畢懋康聽朱由校這麽說覺得很有道理,連忙應道。

  “除此之外,

槍支只能遠程設計,近戰就不行了,你看是不是能做一把短劍套在槍管之上,不需要有別的功能,只需要能刺就行。這樣一旦子彈發射完成,槍支也可以近戰。”趁著這個機會,朱由校把膛線和刺刀又和畢懋康說了一下。  “皇上所言極是,草民回去試著做這些,一旦做好立刻呈給皇上禦覽。”畢懋康有聽到刺刀的創意,心中對朱由校心服口服,看來皇上不僅是會做木工活,對於火器也很有研究啊。

  “至於那發射火藥,你也可以向西洋人打聽一下說不定他們那邊可能有什麽發現。”朱由校想了一下又說道:“如果能提供靈敏火藥的,朕可以賞銀5000兩!”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勇夫有沒有朱由校不知道,可是這也能表明朝廷的態度。

  回去之後畢懋康立刻按照江寒想法試著去做膛線,這些事情對於那些手藝嫻熟的老師傅倒也不算難事, 只不過費些事罷了。子彈頭的形狀搞好,膛線拉好。結果發現造這麽一支槍,所耗費的時間,是原來槍支的三倍。

  不過效果也是明顯的,這有了膛線,改進了子彈的槍支比原來火繩槍射程提高了100多步,150步以外也能射中靶子,子彈的穿透力也比以前的要強。幾個士兵熟練之後,準確度也越來越高。他們紛紛表示和這個槍一比,以前的槍真的差了很多。

  證明有效之後,畢懋康立刻帶著槍支去見朱由校,並且當場試槍,發現效果確實很好。至於膛線手工做不容易,可是直接在模子上刻出來,到時候鑄造槍管的時候一次成型,然後稍加打磨就可以了。

  刺刀很快也做了出來,安裝了上去,這是帶套筒的刺刀,用的時候,直接套在槍管上,不用了拔下來就可以了。

  這最後成型的槍支送到朱由校的手裡的時候,望著這個和後世很像的槍支,朱由校這回終於滿意了。燧發後裝帶引線紙殼子彈槍就這麽做了出來,確定好了尺寸之後,立刻也著手生產。

  畢懋康得到了獎賞,可是他還是有些不甘心,想把朱由校所說的真正的紙殼子彈做出來。與朱由校接觸了幾次之後,他發現如果按照朱由校的設想,不光火繩不需要了,甚至就連燧石都不需要了。

  皇家科學院的人,也都在替畢懋康想辦法,可是這種東西不是靠想能想出來的。

  既然大明沒有這種東西,那就按朱由校說的去問問洋人吧。皇家科學院的洋人,目前只有湯若望一個,畢懋康便決定去找湯若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