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木匠皇帝》第58章:造槍建城
    中央集權製國家的好處是什麽?動員效率高,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作為內監,陳德潤的權利來源是朱由校,讓朱由校滿意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頭等大事。試完槍,他立刻找到了兵仗局總管太監。

  “陳公公,您怎麽過來了?”薑余財見陳德潤來找他,連忙顛顛的快步走了過來。

  自從魏忠賢倒台之後,陳德潤漸漸得寵,現在又是秉筆太監提督東廠,是內監的頭一號人物,由不得他不巴結著。

  “薑總管,雜家這次來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陳德潤現在也有了內監一號人物的氣度,當下笑了笑望著薑余財說道。

  “陳公公有事,隻管吩咐一聲,我保管給您辦好,用不著您親自跑一趟。”薑余財連忙陪笑道。

  “雜家不跑這一趟只怕是不行啊,皇上交代雜家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能否做的讓皇上滿意,就看薑總管的了。”陳德潤對於薑余財的討好,只是一笑。

  “皇上吩咐的事情,我自然盡心去做,不知道是什麽事情啊?”薑余財見陳德潤說是朱由校的交代的事情,立馬心中嚴肅起來。

  “造槍,這應該是你們兵仗局的老本行了。不過這回是新式的槍支,皇上要的急,你們兵仗局現在如果有什麽不著急的事情就先停下來。人手不夠,可以到外面去招,總之不管你用過什麽方法,這槍你必須要造好,數量還不能少。”陳德潤這才將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那不知道造多少出來合適呢?”薑余財聽說造槍,心中這才緩了一下,既然是皇上吩咐要做的事情,那自然不能馬虎,只是數量不能少是多少?

  “這個嘛,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陳德潤也不知道要造多少,朱由校並沒有給他指標,他總不能編一個出來,如果說的數量多了還好,如果說少了,到時候朱由校一問,知道是自己給的數量,那還了得。

  “那陳公公以為多少合適呢?”薑余財也不想承擔這個責任,便又問陳德潤。

  “說老實話,雜家也不知道。不過這對於你來說是個機會,如果你造的槍又多又好,皇上龍心大悅,你老兄以後自然入了皇上的法眼。若是造的不好,嘿嘿,不用雜家說,你也知道。”陳德潤嘿嘿一笑說道。

  “既然這樣,那我就使出渾身解數,來為皇上分憂。”薑余財見從陳德潤嘴裡得不到什麽有用的信息,便開始表態。

  “還有,這槍的質量一定要把控好,兩個多月之後,這槍就會送到東江鎮,如果日後有什麽問題,你老兄也脫不了乾系啊。”陳德潤再次叮囑道。

  “陳公公放心,我一定會保質保量完成。”薑余財見陳德潤這麽說,知道兵仗局的那些貓膩瞞不過他,便保證道。

  “好,你明天就去皇家科學院,找徐院長,到時候這槍該怎麽造,他會告訴你的。”見他這麽說,陳德潤點頭叫好。

  “不用明天,我下午就去。”薑余財連忙說道。

  果不其然,下午徐光啟三人才回到皇家科學院沒多久,薑余財就帶著幾個造槍的師父來到了皇家科學院找徐光啟。

  徐光啟見他們這麽積極,一下子還有些不適應。內監因為下面沒有了,所以就變得喜歡錢財,很多時候想辦事就得錢財鋪路。其實也不光內監這樣,現在各部基本都是這種情況,已經成了潛規則。

  薑余財帶來的師父都是一輩子都和槍打交道的人,看到新槍立刻明白了這麽做的好處。

又拿到了新槍的圖紙,有不明白的問了一下,他們就掌握了燧發槍的製造技術。這都東西並不難,難的是創意,只要知道了這些部件幹什麽用的,剩下的就是乾活了。  得到了造槍的技術,薑余財就忙碌了起來,因為陳德潤並沒有說數量多少,他只有盡最大的努力來造槍。一邊讓造槍師父熟悉造槍的技術,他又開始在直隸招募鐵匠、木匠。

  正好皇家水師的造船廠現在船廠造好了,可是工人還沒有開工。這裡面可是有不少的木匠和鐵匠,也被他利用了起來。

  不僅如此,陳德潤還配合他帶著幾個師父到了山東、河南等地,在那裡招募鐵匠木匠,開工造槍。按照朱由校說的,讓那些鐵匠門隻造某一個零件,這樣他們熟練起來,速度也會快很多。至於組裝,這就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稍加培訓,普通人也能乾。就靠著這種分工協作,造槍的速度快速提升。

  除了造槍,另外一個消耗人力的大工程,天津城的興建也正式開始。正常的年景,夏天其實不適合做大工程,因為夏天是雨季,經常會下雨。可是現在天旱的要死,真要下雨,朱由校也只會開心。

  河南、山東,數萬勞動力被招募到了天津,挖土燒磚,至於地上會留下大坑,這也不怕,就當是修了水庫了。

  陝西、陝西的勞動力去挖煤,然後運到天津燒磚,邯鄲煉鋼。

  其實明朝的煉鋼技術已經很先進了,只是因為國家對於規模的限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煉鋼產業。主要是國家對於鋼鐵的需求量沒有那麽多,不用修建鐵路,沒有後世那種大規模的基建,蓋房子也不需要鋼鐵。

  朱由校大煉鋼鐵也是出於消耗勞動力的緣故,他沒有什麽金手指,蒸汽機、鐵路這些他都不會。這也許就是文科生的悲哀,如果是一個理科生穿越過來,額,他不知道理科生都學了什麽東西,不過多少比文科生可能給要強上一些。

  外面的忙碌並沒有影響到朱由校,隨著各地的藩王、宗親,將多侵佔的土地吐了出來。朝堂之上難得的出現了一些平靜,別人不知道朱由校卻是這種這種平靜只是很多矛盾被掩蓋之後的平靜。

  不管怎麽說,日子在一天天的過去,在南洋購買的糧食也在絡繹不絕的運往天津,然後從天津再運到各個災區。因為有這些零食的供應,倒也沒有出現什麽亂民,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