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木匠皇帝》第14章:見湯若望(下)
  “說起數學,中國有一個很出名的題目,湯先生可否替朕算一下?公雞5錢一隻,母雞三錢一隻,小雞三隻一錢,拿100錢買100隻雞,公雞母雞小雞各有幾隻?”這是朱由校早上找來的一道著名的數學題,百錢百雞,三元一次方程對古人來說比較難了。

  “這題我之前做過,有三種情況:公雞4隻、母雞18隻、小雞78隻。公雞8隻、母雞11隻、小雞81隻。公雞12隻、母雞4隻、小雞84隻。”湯若望顯然對這題很熟悉,答案脫口而出.

  “這題你做了多長時間時間?”朱由校問道。

  “一個下午,百錢買百雞,公雞數目不可能超過15隻,然後從1隻開始不斷的代入其中,慢慢的算出來。這道題難在有三種答案,我做出第一種答案的時候,別人告訴我答案不全,我又算出了其他的兩個答案。”湯若望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沒有思路,可能算一天都算不出來。你說你懂機械?對於火炮?火槍可有研究?”朱由校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我自學了火炮和火槍的製作,不是很精通,中國有不少火器專家,和他們比我就是班門弄斧了。”湯若望心想果然問到了火槍、火炮,明朝的形勢他是知道的,當務之急就是對付北方的少數民族,火器是最好的一種手段了。

  聽到他這麽說,朱由校也隻能歎息一聲,現在黃火藥沒有發明,定裝子彈也沒有發明,炮彈也是實心的鐵球,殺傷力很有限。

  聽到了朱由校的歎息,湯若望也有些忐忑,不過這沒有辦法,自己不是火器專家,沒辦法解決皇帝的問題。

  “我們中國自古有不少發明,可是這些東西都被當成了經驗口耳相傳,而沒有進行總結成為科學。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你也可以嘗試在這方面做些工作。另外朕也準備多開放幾處港口和西方做生意,這對於中國和西方都是好事。西方的傳教活動在中國前些年受到了排擠,這主要也是傳教士過於激進引起的。在朕看來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國幾千年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禮儀、體制,西方的傳教應該順從這套禮儀習慣而不是從根本上否定他。你們西方天主教、東正教、*教都是信奉上帝,尚且互相指責為異端,一個全完不同的宗教在中國遭受困難也是自然的。”朱由校的思維很有跳躍性,經常想到什麽說什麽。

  湯若望也隻有點頭,南京教案實在是有些傳教士過於激進和強硬,引起中國人不滿也是正常的事情,他們這批傳教士來到中國也隻能走利瑪竇的路子。

  “對於西方文化在中國傳播不是一時一刻的功夫,你們也別太著急,朕可以給你們一個好機會。你們也知道我大明后宮有幾千個太監,他們除了服侍朕以及后宮的貴人之外,還要學習知識,幫助處理一些事情。朕可以挑選一些太監跟你學習西學,由此形成定例之後,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會相信西學,進而接受你們的文化和宗教。比如你在數學和天文上很有造詣,朕可以讓你擔任一個欽天監的官職,你隻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被接受。”朱由校現在算是在給湯若望畫大餅,至於他能做多少,就看他自己的了。

  湯若望聽朱由校這麽說,知道他有可能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是傳教士,畢竟中國的特務機關還是很厲害的。對他而言,皇帝不討厭基督教就是一件好事。

  “多謝皇帝畢業恩典,

這次進攻我給陛下帶了一些東西,還請皇帝陛下笑納。”湯若望好不容易進一次宮,當然不是白來的,給皇帝送東西,引起他對西方的興趣也是好事。  “哦,朕倒要看看你給朕帶來了什麽好東西。”聽說他帶了東西來,朱由校來了興趣。

  湯若望打開了自己帶來的箱子,裡面有一個望遠鏡、一個精巧的懷表,這個懷表是金子做的,也值不少錢,兩面小鏡子,此外還有幾本書。

  “這個是望遠鏡,可以看到遠處的東西,皇帝陛下可以試一下。”湯若望捧出了望遠鏡,雙手恭敬的捧著,說道。

  朱由校接過了望遠鏡,饒有興致的來到乾清宮門外,不用別人教他也知道用細的那一頭看,這望遠鏡倍數不高,不過在這個時代也是很不錯的東西了。

  至於鏡子這個時候製作工藝在西方已經很成熟了,后宮也有兩個,這次湯若望進貢而來,朱由校也沒覺得多稀罕。不過拿來送給嬪妃,也不是不錯的小禮物。

  “湯先生有心了,賞湯先生白銀百兩,南珠兩顆。”這些東西的價值不是很高,具體值多少錢,朱由校也不知道,第一次給湯若望賞賜不能太多,這些銀兩算是買了他的東西,至於南珠算是賞賜。

  “多謝皇帝陛下賞賜。”湯若望在北京過得也不富裕,這回有了這些銀兩也算是不錯的貼補。

  朱由校又向湯若望詢問了一些西方的事情,湯若望學識還是很淵博的,很多典故信口拈來, 聽得朱由校也是津津有味。

  中午湯若望和朱由校一起吃了午飯,吃過飯,湯若望高興地回到了住處。

  “中國皇帝是個年輕的領導者,他說話很有跳躍性,對於西方事情很有興趣,對基督教抱有一定的好感,對西方科學有興趣。他不像是民間傳言的昏庸皇帝,在我看來他反而是一個睿智的皇帝。可惜的是我在他最需要的火器方面不能幫助到他,所以我懇求能派一些相關人員來。他還想讓后宮的閹人跟我學習西方的知識,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好事,西方的事情離不開基督教,總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一些人。他還說要我給他講課,授予我皇帝老師的一個官職,這個官職在中國很多人擔任,我以後會可以經常見到中國皇帝。對於讓他信教,我不抱很大希望,不過讓他保持對西方的好感,我還是有信心的。他對於我們傳教的事情有所了解,建議我們不要操之過急。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祝我好運吧,上帝保佑,最後再次要求派一些火器方面的專家過來。”

  湯若望高興地寫了一封信給教會,還要求人才支援。信沒有通過驛站傳遞,而是讓他的一個教民直接送到澳門。在澳門引起了重視,不久之後他要的人才就到了中國,當然這是後話不提。

  湯若望對這次覲見持樂觀態度,朱由校卻是有些失望,不過想想這個時候湯若望不過是三十五歲,也就釋然了,西方科學就像他之前規劃的,就讓太監來學,這些人閑著沒事乾,正好做研究。這倒是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朝中清流蔑視的稱西學為閹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