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木匠皇帝》第13章:見湯若望(上)
  內閣三人組走了之後,朱由校也沒閑下來,這幾天他從找來了官員資料。為的是提拔後來出現的大牛。可是對於現在是不是要提拔這些人還有些猶豫,會不會揠苗助長?考慮了一下最終決定該提拔還是要提拔,牛人的成功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

  偶然是因為他們因為某個事件上位,必然是他們確實有能力。他看中的當然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三個人,洪承疇、盧象升和孫傳庭。

  這三位都是文臣,可是文韜武略都是上佳,是不可奪得的人才。此時的洪承疇在陝西任錢糧參政,盧象升大名府知府,孫傳庭現在老家待著。另外一個大能曹文詔現在關寧軍待著呢,他就讓孫承宗好好的用用吧。

  朱由校準備讓洪承疇和孫傳庭輔助徐光啟賑災陝西,洪承疇在陝西已經呆了一段時間,對陝西的情況應該很熟悉了。至於孫傳庭練兵有一套,練兵的事情就交給他了。

  想到這裡,朱由校下了兩道聖旨,一道是給洪承疇,讓他回京訴職,另外一道給孫傳庭,授予兵部主事,命他進京。兩道聖旨沒有走正常途徑,由錦衣衛的人去送。錦衣衛不敢怠慢,快馬加鞭傳旨去了。

  前天客氏自請出宮,朱由校賜了一些錢財讓她出宮回鄉了。沒了魏忠賢、客氏,朱由校在這皇宮大內之中總算是松了一口氣,起碼不用擔心自己被識破了。

  下午無事,朱由校便決定去皇后宮裡坐坐,皇后張嫣在歷史上也很有名氣,算是一位賢後吧。能成為皇后相貌自然不必說一等一的美人,家世也是清白。

  隻是兩人坐到一起朱由校突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便隻能老生常談:“這些年委屈皇后了,朕知道前幾年朕誤信客氏、魏忠賢,他們把持后宮,讓你和幾位愛妃受了不少的委屈。這也是不得已之事,朝堂之上爭吵不斷,百官長於算計,不做實事。朕實在是沒有辦法,這才把魏忠賢抬了出來。魏忠賢確實害了不少人,也算是止住了朝堂無謂的爭吵,這些年遼東形勢愈發不堪,魏忠賢極其黨羽這些年攢下了不少的家產,能讓大明緩幾年。”

  這些話朱由校沒和別人說過,這究竟是不是朱由校的本意朱由校也不知道,隻是從現在這個結果來看,他這麽說別人肯定會相信。

  “臣妾不敢說委屈,皇上年幼登基,朝中沒有多少根基,任用魏閹也是無奈之舉。如今反亂撥正,天下慶祝。皇上深謀遠慮,臣妾隻恨不能為皇上分憂。”張嫣是個極其聰明的人,朱由校現在說的這些話,她是信的,便覺得皇上也不容易,略帶愧疚的說道。

  “皇后日後操持后宮,后宮無事便是為朕分憂,家和萬事興,朕也不必分心在后宮了。”朱由校見她這麽說,心中高興。

  “皇上放心,臣妾一定替皇上管理好后宮。”張嫣連忙表態說道。

  “對了李成妃的身子可是好了?”雖然在皇后這邊問李成妃的事情有些不太好,但是朱由校也得找個話題好繼續下去。

  “成妃妹妹身子已經痊愈了,性子也恢復了,就等著皇上去看她呢。”張嫣說道這裡瞅了朱由校一眼,這說的是李成妃又何嘗不是她自己。

  后宮之中一向是僧多粥少,皇帝隻有一個,女人卻是數不勝數。大家都想天天見到皇帝,可是皇帝分身乏術。這也是無奈的事情,人多了必然會有江湖,也會有爭鬥,想要一團和氣不太可能,但是面子上過得去,還是什麽問題都沒有的。

  這幾位前幾年在客氏的打壓下,

性子磨得差不多了,加上朱由校差點死了,當時的她們不能說心如死灰,對未來的生活也是沒有了多少憧憬。如今皇帝好了,客氏沒了,皇帝能偶爾去看望一下對於她們來說就知足了。  當天晚上朱由校留在了皇后的坤寧宮沒有離開,不過這事在外朝沒有什麽波浪,大家現在關心的是內閣輔臣以及各個官缺的人選。很多人開始奔走串聯,為身後大佬壯聲勢。

  第二日朱由校在乾清宮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湯若望。

  此時的湯若望三十五歲,來到中國將近十年了,一口中國話講的很流利。隻是南京教案之後,明朝就禁止了傳教士的傳教活動。他們也隻能暗地裡傳教,湯若望的身份也隻是西方的學者,不過現在小有名氣,他準確的預測了兩個月食的出現,還製作了一些天文儀器,以供人參觀。

  隻是現在的明朝對於西洋奇淫巧技沒有興趣,大家感興趣的也就是火炮而已。湯若望又開始自學火炮製作以求得到上層的關注。

  昨天徐光啟到了他的住處,告訴他大明皇帝要見他。湯若望激動壞了,認為這是上帝保佑,自己的傳教行動有了新的轉機,因此準備了很多東西,要打動朱由校。

  “神聖羅馬帝國學者湯若望叩見大明皇帝陛下萬歲。”湯若望對於入鄉隨俗這句話理解很深刻,知道中國的禮儀,見了朱由校拜倒在地叩頭說道。

  “湯先生請起,賜座。”朱由校對這個洋人很有興趣,當下說道。

  “多謝皇帝陛下。”湯若望起身,躬身低頭,屁股淺淺的坐在了凳子上。

  “朕對於西方科學一向有興趣,隻是朝中懂得大臣不多,聽徐師傅推薦你,便叫你進宮來。若是你真有學識,朕可以讓你做一個侍講,這是一個從五品的官職,在地方上也能管理幾個縣。”朱由校說出來叫他來的目的。

  “多謝皇上恩典,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聽到皇帝這麽說,湯若望更是高興,幾品官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經常接觸皇帝。

  “你都擅長什麽學科?”朱由校笑著問道。

  “我擅長數學和天文,對於機械力學、化學、地理也有研究。”湯若望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數學一道,我們中國也有研究隻是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學科。加上科舉考試並不考數學,讀書人多以四書五經為主。即便如此,我們的數學研究也頗有建樹,隻是沒有統一的整理過。如果你不嫌麻煩的話,可以試著整理一下。”此時的中國整體上和西方已經處於差不多的科技情況,不像以前那麽領先,也不像清朝之後大大落後。

  “對於中國的科舉制度,我們西方人很羨慕。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普通人通過努力學習,可以取得身份上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命運,在西方我們一直都靠著繼承制度,普通人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很難。”湯若望順著朱由校的話說道。

  “這也是中國皇帝為了改變挑選人才的途徑,經過幾百年才摸索出來的。中國比西方的國家都大得多,需要的人才的很多。如果被少部分人掌握了知識,中國社會都不好運轉。相對而言,西方國家皇權很弱,各個領主擁有很大的自主權,他們需要的人才不多,這是最本質的區別。”對於這個問題,朱由校不需要多想都能知道原因。

  “看來皇上對於西方也有了解,情況確實像皇上說的那樣,比如我們神聖羅馬帝國,擁有200多個獨立領主。整個國家也不過有中國的兩個省那麽大,獨立領主大的有一個府那麽大,小的也不過是一個縣,甚至不如一個縣大。”湯若望恭維了一下朱由校,然後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