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木匠皇帝》第39章:武舉改革
  張嫣現在懷孕四個月了,已經開始大肚子了。朱由校幾乎每天都要過來看看,噓寒問暖,搞得張嫣壓力有些大了。不過這也讓那些服侍的人更加小心翼翼,禦醫們也是幾乎每天都來把脈。

  “皇后不必起身,你坐著就行,朕只是過來看看。”朱由校也知道每天過來不好,可是忍不住啊。兩輩子第一次要當爹,這種心情很難控制的。

  宮女們看到皇上有些不好意思的表情,想笑卻又不敢笑。她們心中也是替皇后高興,皇上這麽重視,說明皇后得寵。連帶她們的境遇也提高不少,和以前還要看一些太監的臉色完全不一樣。

  坐了一會,就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朱由校照例在坤寧宮用過午飯,然後去幹清宮。

  回到乾清宮,朱由校發現孫婷好像很高興,他也沒有多想只是笑笑。接著就看批示好的奏折,然後蓋玉璽。

  “皇上,孫婷姑娘有喜了。”陳德潤突然在朱由校身邊輕聲說道。

  朱由校剛剛抬起的玉璽,差點沒拿穩掉在桌子上。

  “多長時間了?”朱由校驚喜的問道。

  “一個半月了。”陳德潤這個時間也是根據,朱由校行房的時間推測的。

  “該給給她們一個名分了,擬旨,封孫婷為麗嬪,春蘭、夏荷為貴人。”朱由校想了一下開口說道。

  “奴婢遵旨!”陳德潤應了一聲。

  朱由校也沒有心思蓋印章了,讓陳德潤把孫婷叫了進來。

  “你有了身孕怎麽不跟朕說?”朱由校望著一臉害羞的孫婷,語氣中帶著些許的責備。

  “皇上日理萬機,奴婢不想讓皇上分心。”孫婷看了朱由校一眼說道。

  “朕已經讓陳德潤擬旨封你為麗嬪,這段時間你就好好的去養胎,爭取給朕生個大胖小子。”朱由校笑著說道。

  “多謝皇上隆恩!”孫婷聽說自己成了嬪,心中高興,連忙要跪在地上,被朱由校拉了起來。

  現在朱由校有功貴人以上品階的有十一個,原本更多,魏忠賢和客氏聯手害死了不少。皇后張氏、王良妃、段純妃、任容妃、李成妃、范慧妃、定嬪、襄嬪、恪嬪、孫婷(麗嬪)、春蘭(貴人)、夏荷(貴人)。

  朱由校繼位之初,選宮女最後選出五十位,這五十位都獲得了品階,只是有高有低。品階高的稍微好一些,品階低的被客氏和魏忠賢害死不少。現在還有多少朱由校心中也沒有數,前段時間說是雨露均沾,其實也就是這十一個人輪流而已。

  現在已經有兩個人有了身孕,歷史上朱由校的身體也沒有毛病,畢竟好幾個女人都生了孩子。只能是客氏和魏忠賢暗中做了手腳,現在想想對這兩人實在是太過於寬容了。

  進入到了三月份,天氣轉暖,朱由校又開始了練武,皇帝練武,讓不少大臣覺得不太好。於是有人便上奏,所謂天子治國,以仁道,不以霸道。皇上不可以重視武藝,輕視學問。借著這個由頭,朱由校將內閣的諸位大臣再次召進了宮中。

  “此奏折,言之無物,皇上可以不予理會。”劉一燝一看這樣的奏折,直接放到了一邊說道。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武將亂國。自宋開始,武將地位下降。本朝這種情況也在繼續,每次打仗,領兵者都為文官,又有太監監軍,為的是防止武將擁兵自重。不過現在的形勢,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亂民造反。朕以為可以適當的提升武將的地位,挑選一批如戚少保那種名將出來。

”朱由校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一聽說皇帝要提升武將地位,這些大臣們紛紛不幹了。

  “啟奏皇上,不是我等文官看不起武將。實在是武將手握重兵,容易發生動亂。就像皇上所言,唐朝末年的藩鎮格局,正是因為節度使們掌握軍權,又掌控地方。縱然他們本身沒有割據之心,可是他們的手下也難保沒有居心叵測之人。提升武將地位之事,斷不可行!”李標第一個就跳出來反對。

  “李大人所言極是,更何況真正的用兵統帥也不一定都是武將,本朝有孫承宗、王陽明,自古以來也有孫臏、諸葛亮,這些都是兵法大家,他們都不是武將出身。”錢龍錫也表示不讚成。

  “你們誤會朕的意思了,朕所說的提升武將地位不是增加他們的權柄,也不是改變現在的制度。朕想的是,文官有科舉,朝廷官員都是從科舉而來。可是武將雖有武舉,可是真正武舉出身登上高位者不多,反而是出身行伍之人容易升遷。朕想仿照科舉,改革一下武舉。比如同樣設三甲,有狀元、榜眼、探花,武進士這些名分。考中者可以授予他們官職,免去很多人從士卒坐起的時間。”朱由校知道他們肯定是多想了,便開口解釋道。

  聽到朱由校這麽說,幾位內閣大臣松了口氣,嚇了我們一跳,還以為皇上要搞什麽大動作呢,原來就是這種事情。

  “皇上所言甚是!武舉也該重視起來,讓天下習武之人知道朝廷對武舉的態度, 也能吸引很多人參加武舉。”來宗道剛才沒有發言,現在第一個跳出來支持。

  “臣也沒有異議,這是好事。”劉一燝作為首輔,沒有了沙發,只能坐板凳了。

  “臣等無異議。”其他幾位閣老,也開口說道。

  只要不觸動文官集團的利益,對武舉的改革還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朝廷原本規定,先進行文試,文試合格著方能進行武試。這樣以來很多不識多少字的人就不會參加武舉,所以朕想反過來,先進行武試,再進行文試。武試合格者,就可以賜予同進士出身。文武雙全者,可是賜予進士出身。你們看如何?”林晨望著幾位閣老說道。

  武舉考試,先考文試,這就有點坑了,要知道習武之人很多都不怎麽識字。就算他們武藝高強,參加武舉想中是沒有可能的。好多人無法參加武舉,又不願意從小兵做起,便去鏢局當鏢師,或者給大戶人家看家護院去了。

  “既然是武舉考試,重點考核武藝也是應有之意,臣沒有意見。”韓爌老是別人捷足先登,這回他先開口說道。

  原本先考文試是為了讓武將們也是讀書人,現在朱由校這麽說,好像也沒有什麽不對,眾人也點頭讚成,事情就這麽定下來。

  不久之後,一道聖旨向各省州縣散發。朝廷於今年九月舉行武舉考試。此次武舉,先考武試,武試優異者可直接授予官職,文武全才者則官職更高。這是赤裸裸的在引誘一些武者,原本他們不怎麽識字參加武舉沒有什麽出路,現在這麽一改,很多不識字的武者都在躍躍欲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