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經典必背在異界》第154章 夏去秋來,書樓之中
日月輪轉,夏去秋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九秦山下金色的麥田中,有許多帶著葦編草帽的元一村村民,他們的臉上帶著喜悅,手中拿著鐮刀,正在彎腰割麥。哢嚓哢嚓聲中,一束束捆扎的極好的連穗秸稈被身後的女人運送道田間地頭的牛車上,在那時不時返程的牛車後,還跟著撿拾麥穗的歡快童子。

 雖然元一村民們有書院的照看,手工業商業也頗為發達,基本上是能夠脫離土地而生存的,但是千百年來從泥土中獲取食物的本能、本性和本分,讓村民們依舊未曾放棄種田,每逢秋收之日,奔波在外的元一村人都會趕回家鄉,好似一個重要的節日。

 這一輛輛緩慢前行牛車上所承載的是村民們一年辛勤耕耘的果實,在大人們的眼中這是一缸缸的小麥,在孩子們眼中則是香噴噴的麥餅和漂著油花的面疙瘩湯……每念及此,那大人吆喝的趕車聲也高了幾個調子,孩子們撿拾麥穗的目光也更加銳利。

 從春回大地起,他們耕地、播種、移栽、施肥、除草……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就如同那經典的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們在春天用汗水澆灌的禾苗,在秋天裡終於迎來的沉甸甸的收獲。

 秋收了,他們收獲了一年的汗水,他們收獲了一年的辛勤,他們收獲了秋收的喜悅,他們也收獲了秋收的豐收。

 和山下的村民一樣,經過了近三個月的書院修行,雍熙三年榜的新晉學子們也有長足的進步,也有了他們的收獲。

 至今為止,一百名學子全數突破進入了志學境,在境界的突破上可以說是歷屆最快的,究其原因,學子們出眾的天賦和殷殷向學之心是根本,而除此之外那試行的分組之法功不可沒。

 自從考較的方向由個人轉向整體後,身為各組首席的學子,眼光、天資都是優中選優,可調動的資源也比後進學子多,他們在自身進步的同時皆是想盡一切方法來提升組員的修為,同時全員齊心定製的修行攻略和各種奇思妙招層出不窮,這也是能三個月時間全數破境的外因之所在。

 今天的許年正在元一藏書樓中,進行著日常的早間灑掃,一柄掃帚從踏近藏書樓開始,由門前第一個書架掃到二樓最後一個書架,需要走三千六百五十步,用時約五千四百七十五息,還有一千七百二十五息的時間可以在藏書樓停留。

 藏書樓灑掃,一早一晚各是一個時辰的限定時間,兩個月的時間中,許年對這份工作已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平心而論,作為第一次月末考較的獎勵,許年認為這一份藏書樓灑掃的工作價值最高,完全不是能以學分來衡量的。這其中的關鍵所則即是那灑掃完之後的一千七百二十五息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許年可以遍覽藏書樓的典籍。

 藏書樓共計三層。

 一樓除了進出的門禁外內中再無禁製,這裡的存放的典籍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風俗民情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但這些書本都不是神書,只是這個世界人類文化知識財富的聚集;

 在二樓存放的即是關乎雙月之下力量體系的神書,也因為神書的存在,這裡機關禁製重重,若無身份標識在那強大的禁止下即便是知命境以上的高手也會命喪當場,許年那藏書樓灑掃的標識牌也只能通行二樓五分之一的區域;

 至於最為神秘的三樓,許年也曾嘗試過踏入樓梯拾級而上,但卻是從未能上去過三樓,因為在上樓的樓梯上有一重無形的力量,在他走到樓梯盡頭轉角的時候,就會突然發又重回到了上樓時的起點。

 據范教習講,三樓之中有書院最為強大的神書原本,只有得到山長或四名教諭的同意,才可以發放通行標識準許進入,即便是以他的教習身份每年也只有三次申請進入的機會。

 倒不是書院制度嚴苛,實在是這些強大的神書極為高深,若修行不夠或是境界不到強行參悟反而深受其害。

 這幾個月中,許年在藏書樓的活動范圍便是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小部分區域,即使是活動區域受限,他也依舊獲益良多,從所能涉及的這些書冊中,他才真正的開始認識這個世界。

 掃帚拂過地面的沙沙聲持續不斷的在這安靜的藏書樓中響起,之後便是咚咚的上樓聲,終於隨著腳步踏在樓梯上的下樓聲再次響起,今天同樣持續了五千四百七十五息的灑掃結束了。

 三千六百五十步,一步不差。

 站在通往二樓的樓梯口,許年心道。

 片刻之後,他左手提著掃帚來到了一樓的書架旁,踩著木梯從最高層書架上取下了厚約三寸的一卷書,書卷那泛黃的封面上寫著九秦通鑒四個古樸的篆字。

 因為還未到另選神書修習的時刻,和自身天賦神書的特殊性, 所以許年對於藏書樓二層中的那些神書是一點想法也沒有。自己的這十二冊經典必背是一份巨大的寶藏,自有的寶藏還未盡數挖掘精研,若是再花費時間去貪圖其他神書,未免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之嫌。

 也因此,許年這些日子他翻閱的多為載有雙月世界往事的書籍,除了他本來就喜好歷史、喜好古籍的因素外,還有一點便是他想從這些記載中找出關於前生華夏的一些蛛絲馬跡。

 藏書閣是希伊先生的大弟子公輸均所設計建造,其結構土木石兼備,極為堅固,窗戶采光的設置也極為巧妙,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殿外的太陽未曾下山,那麽周身一丈之內必有光照處。

 此刻的許年便是坐在一張蒲團上津津有味的看著這部記載大宋之前存在近千年的九秦帝國史。

 書分十八卷,以編年體形式編著,其中涉及九秦部落時期的五任首領和帝國時期的三十余位皇帝。

 現在他手中所讀的便是最後一卷,名曰帝國的夕陽。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