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經典必背在異界》第176章 最重要的
  “諸位。”

  且不不說許年和方望心下如何想,方教諭見得兩人登台站位已畢頷首微笑以示嘉許,隨後目光移開環視場中同時雙手下壓虛按,台下歡呼喝彩聲瞬間停止場中頓時為之一靜,人們皆是屏息凝神看向這位儒雅長者等待他的發言。

  “年年入試今又放榜,天下英才齊聚於此,元一書院榮光不落,我等書院中人亦是心有榮焉,往年每歲科試榜首皆於此題名賦詩,今朝也是如此,此刻筆墨齊備——許榜首請吧!”

  話說到最後,方教諭看著眼前面色還顯得稚嫩的少年忽的童心未泯般一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見到面前的儒雅長者忽然畫風突變,許年不由得心下一驚閃身擺手避過。

  “折煞晚輩,先生在前,小子在側豈敢稱請!”

  “哈哈,登台之路可有所感?立身台上可有所想?榜下題詩可有所言?”返手撚須方教諭看著眼前的少年暢然而笑一連三個問句出口。

  方教諭這一番連續的問句就如考較少年一般,他每年對榜首的問話皆有不同,除卻那些儀式般的對話還有想在這倉促之間考察下少年才思是否敏捷是否有急智的意思,就像現在,他的這番問話又急又快,顯然是不給人過多思考以期能通過應答發現眼前少年真實的想法。

  只是這次方教諭就有些失算了,首先是因為許年兩試為人並非那藏不住心事的青蔥少年,其次便是在許年看來這番問話雖然問法不同,但實際上就是前生每次登台領獎時所需要說的領獎感言,而關於領獎感言他早已說過無數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此刻的他不疾不徐,身子微躬雙手作揖而道:

  “回教諭大人,小子初聞喜報時有同年相賀、小子拾級而上時有眾人歡呼,小子立於此台上時更受萬目所視,有此榮光加身此時心下甚是惶恐,此刻隻覺深受親友師長厚待,現下所思所想惟有感激二字,今日可名冠一榜今後亦當砥礪前行不負師長親友之所望。對於題詩……也略有所得。”

  許年的這一番話說的極為周密、無懈可擊,所言所欲皆是圍繞著感激二字,全然沒有那少年得志的狷狂之意,面對眾人也無半點緊張局促之情,要知道即便是現今的書院年青一代標杆人物路青山當年登台之時也緊張得很是說錯了幾句話,鬧了不少笑話。

  即便是少年老成也難以做到將話說的如此滴水不漏啊,如此表現倒像是書院經年飽讀詩書的資深弟子,這讓方教諭很是意外的再次看了看躬身而立挑不出一點失儀之處的少年,沉吟片刻後頷首而道:

  “好、好、好。既有如此之思如此之感,若果身體力行當不負榜首之名,書案在那裡,筆墨已然齊備,去吧。”

  許年聞聲如曾經領獎時那樣面容一正略振長衫恭恭敬敬的向方教諭躬身作揖再施一禮,隨後邁步走向長案。

  此刻厚重的紫漆紅木長案上平鋪著八尺灑金宣,紙呈淡黃色異常柔和;右上角壓著九秦獅頭鎮紙,色澤烏黑質地圓潤;同樣的紅木筆架掛著由大至小十余隻毛筆,竹管木管、狼毫鼠須應有盡有;一塊方方正正的石硯卻別有那古拙的韻味,半截烏烏沉沉的墨錠卻散發著沁人的松香……

  題字賦詩所需要的一切都已然準備完畢,就這般靜靜的等候著今科榜首的提筆而書。

  日光熱烈微風不起,白雲朵朵晴空萬裡,場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這高台之上,都在注視著那貌不驚人普普通通的布衣少年。

  許年看著眼前的八尺灑金宣信手拿起筆架上那支羊毫提鬥。

  提鬥者,精選羊毫為之,筆頭肥厚滋潤,剛柔相濟極易著墨,書大字所用之筆也。

  仰頭看向天邊,熱烈的陽光讓許年不由得眼睛一眯,有多少年未曾在眾目所視之下揮筆疾書了?他有些記不清了。

  雪白蓬松的羊毫在筆洗中略略潤濕,隨後便在那方正的石硯中歡快的打了個滾,這支提鬥似乎是知道今天終於要派上用場了,酣暢淋漓的飽蘸濃墨卻不曾有半點滴下仿佛意猶未盡一般。

  以十六之齡身居兩千學子之上,這種快意已是許久未曾體會,當年大學辯論會上的揮斥方遒,當年詩詞大賽上的激揚文字……如此種種如夢似幻般再次浮現在許年的眼前。

  倏爾間,書案後的少年長吸一口氣,隨之筆落紙面如走龍蛇!

  “元一榜上第一仙,等閑平步上青天!”

  這如行雲流水般的首句剛剛躍而紙上便讓在旁抻紙的方望心下一震——眼前少年好大的口氣,好強的氣勢,首句便是如此先聲奪人,那後面詩句當如何接下去,這分明和近日相處所知的性情不同啊?

  但當方望抬頭看向許年時,只見此時的少年雙目似有神光迸射,腕下如有乾坤流轉,這是方望第一次見許年題字賦詩,狀態與平日的沉穩截然不同,此刻沉浸在詩雲文海中的少年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不待方望多想少年筆下騰挪再次生風,第二句已然落於紙面。

  “瀾衫乍著天恩重,金卷初題素墨鮮。”

  這第二句倒是平平,只是在寫登台題名的此情此景,不過這種先揚後平的題詩寫法是不是有嘩眾取寵之嫌呢?作為書院學子的方望在詩文評判上的基本功還是很扎實的, 看到這裡時,心下不自覺的便帶有了些揣摩與審視的意味,對少年臨場所做榜首詩的質量有了些許擔心。

  當然,很快他就會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

  “夜讀汗青跨千川,日持鱗管定九邊。”

  妙也,妙也!

  距離書案最近的人便是方望,即便是方教諭也在兩丈之外只能等會全篇寫完後才能得觀,心情變化最快落差最大的自然也是方望。

  汗青者何?

  神書典籍是也!

  鱗管者何?

  手中毛筆是也!

  跨千川是為學思古人,定九邊是為施用今朝!此句夜讀日持實為言志也,所言何志?言為往聖繼絕學之志,言為萬世開太平之志!

  題詩書寫還在繼續,胖書生但見少年手中之筆似高山飛瀑若出水蛟龍般越來越快,值此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之際,一句“勸君莫以稚子笑,蟾宮嬌客入凡間!”躍然紙上,墨筆將停未停之時倏爾間元氣激蕩風雲欲變!

  說時遲那時快,台上方安極修為最高感應最深眉頭微皺,口中低喝,山風驟起瞬間被扼斷,烈日入雲瞬間被拽出,此方天地霎時間即又複如初,眾人恍惚間似是同時做了個夢,再回轉神來時,高台書案灑金紙上已然筆收墨偃,隻余一首五言律詩赫然其上。

  詩名何也?

  元一榜上第一仙!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