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秦漢的安排,秦明心中激動萬分。他想要說些什麽,表達心中的感受,但話到嘴邊,又覺得多余。最後他只是莊嚴肅穆地應道:“遵令。”
秦漢看向秦義、秦龍和秦智,說道:“傷兵留下修養,再留百名士卒看守降卒,其他人養足馬力,待戰俘清理出道路後,隨我追擊潰兵,切不可讓他們危及北豐城的安全。”
被卸下武器裝備後,戰俘就被派去清理山谷被堵塞的道路。
由於山谷另一側的敵軍乾活給力,山谷中的堵塞絕大部分已經被清理乾淨。因此戰俘僅清理兩刻鍾的時間,就整理出一條道路。
秦漢先命秦義率人檢查一遍道路情況,待確認通暢後,這才率領八百騎兵追擊。
清晨,北豐縣城內,秦漢派出的騎兵來到縣衙。
“稟報大人,我軍即將和敵軍交戰,敵軍人多勢眾,主公怕城外的民眾會被殃及,請大人將城外的民眾安置在城內,並封閉城門。”騎兵躬身行禮後說道。
秦建計聞言,捋須大笑道:“主公愛民恤民,心懷仁德,深合我儒家經義三味啊!”
說完,他讓騎兵下去休息。
騎兵卻拱手道:“多謝大人體恤,只不過主公兵寡戰危,小人豈敢在此安逸享受。還望大人為小人更換兩匹戰馬,小人願為主公請戰。”
秦建計聞言,大感驚訝。這名騎兵不簡單,在他面前不卑不亢,還能堅持自己的想法,讓他頗為欣賞。
更重要的是,他明知即將面臨的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戰鬥,卻不避險危,勇於請戰,真是一名義士啊!
秦建計忙命人準備馬匹,並問道:“軍士何人?”
騎士拱手答道:“小兵秦楓,乃秦家奴生子,蒙主公賜姓,並允以從學,後選入親衛營。”
秦建計見這名騎士思維縝密,口齒清晰,器宇軒昂,心生愛才之意,遂追問道:“你可願在城衛軍任職,平日裡也可跟我學習孔聖之學。”
這名騎士躬身謝道:“多謝大人美意。主公曾感慨說:聖人微言大義,乃個人道德修養之術,與治國平亂無大益。好男兒當縱橫沙場,博取功名,為生民開太平,為萬世建功業。”
秦建業聞言,雖然不喜秦漢對孔聖之學的評價,但驟然聽到“為生民開太平,為萬世建功業”的豪言壯語,他不禁被秦漢的胸襟和志向所震撼。
他忙不迭地問道:“那主公可曾言說如何為萬世建功業?”
治世一直是儒家文人追求的政治理想。但秦漢三國以來,真正實現儒人治世理想的君王幾乎沒有。
秦以嚴刑厲法治國,二世而亡。漢朝初以黃老,後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則外儒內法。三國戰亂不止,而晉朝又朝爭紛亂,幾百年來,治世之理想愈發渺遠。
而秦漢所言的“開太平、建功業”,使得秦建計體會到治世思想的雛形。只可惜,這名騎兵語焉不詳,讓他無從琢磨。
見秦建計對秦漢的話非常感興趣,他有些困惑地撓撓頭道:“主公僅是隨口提了一句,主要是告誡我們要有宏大的理想,要有腳踏實地的心態,一言一行要遵守法紀,要尊重百姓的選擇。”
說到這裡,他猛然想起道:“對了,主公還交代我,有些民眾思維中存在固有的偏見和執念,需要用仇恨和犧牲去喚醒,我們不要在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
幫助相信我們的人,讓相信我們的人更加相信,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決不能為了拯救那些不相信我們的人,而讓自己的同伴受到傷害。”
秦建計聞言,心中非常困惑。他不明白秦漢為何會交代這麽一句話。畢竟,他們派人去接老百姓避難,誰還會不同意麽?
待秦楓離去,他急忙召喚城衛軍六名隊正,隻留兩隊守城,其他四隊分赴四方村落,勸說民眾進城避難。
同時,他還將秦漢的交代點明,那些願意隨軍撤離的,一定好好生對待;那些不願撤離的,不要強迫,任他們自由選擇。若是情況危急,則以救人為主。至於財貨牛馬等物,可以丟棄,但要列明損失,戰後,官府會給予部分補償。
四名隊正領命之後,急忙召集手下,分配任務,每伍一組,各自奔赴目標村落。
城衛軍勸說村民躲避兵災的過程中,不時有人冒出“我不進城,敵人,敵人是誰?是平州刺史的人馬。朝廷的軍隊怎麽會危害百姓?你不用勸我,我是不會走的。”
更有地方鄉紳指著來勸的城衛軍罵道:“你們不過是一群盜匪,殺官府而自立,怎會這麽好心通知我們?是不是想騙我們進城,給我們安插罪名,沒收我們的田地。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已經將城內豪強的土地盡數沒收,現在是不是又想向我們下手了?”
面對這種出言不遜的人,城衛軍強忍住心中怒火,將他們晾在了一旁,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正所謂泥人還有三分火氣,更別說是有血有肉的士兵了。更何況,他們抱著善意而來,卻被惡語相向。沒有當場動手打人就夠好的了,想讓他們再勸,那是不可能。
大部分的百姓心裡明白,官府是為他們著想。至於官府的合法性問題,他們不會去考慮,這與他們無關。因為種地納糧,是老祖宗時候傳下來的傳統。誰當官,也少不了納糧。
更何況,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官府會關心他們這些草民的安危,讓他們進城躲避戰亂的禍害。就憑這一點,他們就相信官府。
因此,大部分的民眾都聽從勸說,撤離了,還有些偏遠地方的民眾雖然憂慮兵災,但想著地處偏僻,也就不願折騰。城衛軍們也沒有強求。
城中積滿了四處趕來的民眾,有親戚的則住在親戚家,城內沒有親人的,則被安置在城衛軍在城內的營地裡。一時間人聲鼎沸,北風城第一次如此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