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隊正分別清點麾下的兵士,見人員到齊,遂詳細詢問各處勸離的情況,這才來到縣衙向秦建計稟報。
秦建計認真聽著四名隊正的講述。當他聽到,不信任城衛軍的話語,甚至惡言惡語時,他心中悲歎不已。
做好事都被人罵,真的讓人心裡很不好受。哪怕他熟讀詩書,那種煩悶的情緒都無法排遣。
不過,當他打聽到這些人的身份時,他心中默然了。
秦漢曾告訴他,底層的百姓才是秦家未來的根基,一定要對那些貧苦的百姓施以恩惠。只有這些人感恩戴德了,統治的基礎才能打下。
至於那些鄉紳和富商,秦漢曾經評價道:不可否認,鄉紳多習文,知道義、利、榮、辱。但多數鄉紳,眼中心中只有個人和家族利益,卻不講社會道義。而富商呢,誠信經營者有之,但也不乏見利忘義、缺斤少兩、以次充好之人。
因此,百姓,所求不多,要施恩,恩是公平;鄉紳和富商,貪欲過重,要明法,法是準繩。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穩定有序。
秦建計出身地方豪強,自然明白鄉紳豪強的實質。只不過,出身決定了他的立場。哪怕四書五經中的治世理想,也非要求他們和底層民眾打成一片,而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以施恩者的心態對待。
為什麽有些地方的鄉紳稱呼地方官為“老父母”,這就是官場文化和心理的醞釀和發酵的結果。
————————————————————
秦漢率領八百騎兵,追擊敵軍潰兵,而城衛軍則緊隨其後,接受俘虜。
從軍逃亡途中,有人不信邪。看到秦漢僅率八百騎兵追趕,遂糾結了二千名兵士,企圖和秦家軍硬扛。
然而,結果卻讓他們心寒。近百騎兵未撐過一個回合,便如同下水餃一般,不堪一擊。而兩千名步兵被秦漢的騎兵衝擊了三次,陣勢便如潰堤之水,兵士們或者四處逃竄,或者拋下兵器、跪地投降。而帶兵的幾個頭目都沒能逃脫,卻又不願拚死廝殺,最後被迫下馬投降。
一面倒的屠戮之勢,讓那些遠處觀戰的從軍頭目心中膽寒。他們只能撒開馬蹄,帶著有馬的和能跑的忠心兵士,逃命去了。
而那些步兵,多是征調的農夫,根本沒有戰鬥意識。看到自己被頭目們拋棄,也就放棄了抵抗。偶爾有些零星的戰鬥,那些負隅頑抗的士兵,也是敵軍頭目的家兵。
一路追來,不少敵軍兵士聽到馬蹄聲,就跪到路兩邊,示意無意抵抗。
秦漢哪有閑心去接收這些降兵,直接命專人喊道:“凡投降者,一律不殺。負隅頑抗者,殺無赦。爾等卸下兵器和甲衣,在此等候受降。”
山谷之戰後,秦漢曾審問韓可和馬容。據他們交代,此次出征,崔太守籌劃了近兩個月,他重點拉攏昌黎郡、玄菟郡和遼東國三郡的豪強,其他郡則次之。
崔毖太守言之以利,示之以威,拉攏這些地方豪強相助。這些地方豪強多則出兵五六百,少則出兵一二百,前後集結十五縣四十姓地方豪強之兵,共計一萬三千余人,組成了規模龐大的從軍。而主力軍只有韓可和馬容兩部,共計兩千人。
這一路行來,從強而主弱,使得韓可和馬容無力約束這些地方豪強軍隊。然而身為軍人的傲氣,又使得他們不願同流合汙,兩方矛盾不斷,最後他們隻好聽之任之。
——————————————————————
前方有火光。
秦漢率領騎兵趕去,發現是一個小村落。這個村落並不大,僅有四十余戶人家。
村中被燒的房屋有一大半,其中兩戶傳來高亢的嚎哭聲。
治下百姓受災,秦漢焉能不管不問。他命秦義等人安排部下滅火,查探村中的傷亡情況,這才領著二十余人來到一戶人家。
大門是被踹爛的,還有刀砍矛刺的痕跡。
秦漢心中了然,必然是敵軍見到村莊有人,殺人燒屋以泄憤。
他走進去,看到地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十來口人,有的婦人身上的衣服也被扯掉,露出光潔的身體。還有個兩歲的孩童,頭部稀爛,身體也斷裂成兩半,可能是被人摔到地上後,見他未當場死亡,又用刀砍了幾下。
整個院落裡,活口只剩兩個五六十歲的老翁和老嫗。衣著錦緞,但渾身泥土,應該是在地上滾過。幾十間房屋,被大火點燃,燃燒的正旺。
昏沉中聽到腳步和馬蹄聲,那老翁和老嫗抬起頭看到秦漢一行。
他們愣了愣神,突然怒不可遏地衝上前來,想要撕打秦漢等人。
秦漢身後的兵士見狀,急忙上前攔住這兩人。
聽到兩老人口中罵罵咧咧地不停口,兵士們看向秦漢。秦漢搖了搖頭道:“拿布堵上嘴,等他們安靜下來再說。”
不一會兒,在其他地方搜查的兵士頭目分別向秦義、秦龍等營頭稟報情況。
秦義等人交換意見後,這才由秦智向秦漢稟報。
“稟主公,村落中大部分房屋內沒有住戶。據說,是縣府命城衛軍將民眾遷入城中。
遭受兵災的有五戶,其中三戶本想跟著城衛軍進城,但看到本村的鄉紳不同意入城,也就熄了念頭。這戶人家是本地鄉紳,就是他提議異議,說朝廷軍隊不會侵害善民的。”
秦漢看了那老者一眼,心中嗤笑不已。別說這次侵襲的不是朝廷大軍,哪怕真是朝廷大軍,屠了這個村子,說是窩藏匪徒,你又能奈何?
人啊,不能太天真啊!
秦智繼續說道:“另外一戶鄉紳已經絕戶,死了二十多口。其他三戶則死了六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
秦漢看到那兩老人情緒穩定下來,這才命士兵取出塞在他們口中的布料,為他們松綁。
那名老者聽了半天,心中也明白過來。這次來的兵跟剛才的兵不是一路人。
他強忍住內心的悲痛,謙卑地躬身問道:“小民賈山,不知大人如何稱呼?”
秦義在旁邊答道:“我家主公秦漢,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