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人饒命》第120章 變生肘腋
  聯金攻遼,這是國之大事,所以這次金國來使,趙佶和朝中的幾位大佬都非常重視。

  在今年四月的時候,趙佶就命趙良嗣以賣馬名義出使過金國,締結聯金攻遼的盟約,由於在當時聯金之策表面上仍是機密,因此大宋沒有使用國書,而是趙佶通過寫親筆信的方式與金人交往,所以這次金國派出使臣就是為了確認這件事。

  也是因為表面仍然保密的緣故,趙佶在朝堂上接見金國來使的時候,並沒有提到結盟之事,反而在金國使臣屢次想要提起此事的時候都避而不談,這讓金國使臣勃堇、曷魯惱怒不已。

  兩人回到大宋給他們安排的住所,勃堇憤然道:“咱們都來了三天了,宋國皇帝今天才見咱們,而且絲毫不提結盟之事,我看這宋國根本就沒有一點誠意。”

  “別急,結盟之事是宋國提起的,咱們既然來了,就聽聽他們到底是怎麽一個說法,等兩天也無妨。”曷魯給他倒了杯茶水,示意他稍安勿躁。

  勃堇一口將那茶水喝乾,心中還是有些煩悶:“我覺得咱們完全不用跟宋國談什麽結盟,遼國之強在於擁有北地漢人的勞賦,如果真的將燕雲之地還給宋國,那咱們只能退守關內,豈不是削弱咱們的力量?況且宋國有什麽資本跟咱們大金談論聯盟之事,宋國想要用幣帛換取燕地,難道這些財貨在我大金滅了遼國之後,咱們不能從宋國這裡自取嗎?”

  “這裡可不是大金,勃堇慎言!”曷魯連忙製止了他,向外面張望了一陣,才小聲道,“當初皇帝陛下力排眾議,與宋交好,答應還燕之事,也是有所考量的。我大金開國不久,正是鋒芒正銳的時候,一鼓作氣滅掉遼國才是當下最要緊的事,有宋國幫忙攻遼自然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勃堇還欲說些什麽,曷魯眯了眯眼又道:“放心,滅掉遼國,下一個自然就輪到宋國,暫且答應他們還燕又何妨?就憑宋國這些兵將,如何能擋我大金的鐵騎?”

  勃堇聯想到一路而來所看見的宋國軍士,不由得露出輕蔑之色,心中的煩悶蕩然無存。

  ……

  趙佶下朝之後,便在政事堂召見諸位大佬共商聯金攻遼之事。

  太宰鄭居中態度尤為堅定的說道:“澶淵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識刃,農不加役,雖漢唐的和親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邊之策。如今四方無虞,卻要冒然毀約,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勝負難料。若勝,國庫必乏,人民必困;若敗,遺害不知凡幾。以太宗之神勇,收復燕雲,兩戰皆敗,今日何可輕開戰端!”

  “太宰此言差矣!”王黼說道,“收復燕雲,俱是民心所向,亦是我大宋百年之夙願,伐遼乃順天而為,良機稍縱即逝,萬不可拒之。”

  童貫也在一旁說道:“今遼勢弱,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則我大宋夙願得逞,萬請陛下肯允。”

  樞密院執政鄧洵武認為童貫此言簡直是胡扯,立馬站起來反駁道:“什麽‘兼弱攻昧’,我看正應該扶弱抑強。如今國家兵勢不振,財力匱乏,民力凋敝,這局面人人皆知,但無人敢言。我不明白,與強金為鄰,難道好於與弱遼為鄰?”

  一群大佬爭執不休,那些反對的人卻完全沒有想到蔡京已經因為此事而致仕,但童貫是知道的,所以不論這幫人說得多麽危言聳聽,他仍然堅持聯金攻遼的策略。

  趙佶坐在一旁冷眼相待,

好似這件事與他沒有任何關系一樣。  最終的結果還是各抒己見,誰也不服誰,趙佶一言不發的擺駕離去,剩下一群大佬面面相覷。

  王黼看著趙佶離去的背影,和童貫相視一笑,趙佶的態度已經如此明顯,他們也不欲與鄭居中他們繼續爭辯,轉身離去。

  他們之所以篤定趙佶想要聯金攻遼,也是因為早在改元後的重和元年四月,趙佶就已經派遣武義大夫馬政及平海軍卒呼延慶,同高藥師等過海至女真軍前議事。武義大夫馬政由登州(今山東蓬萊)渡海使金,向金太祖轉達了宋朝“欲與通好,共行伐遼”的意向,從那時起雙方便開始正式接觸。

  童貫上平燕策之後,更是堅定了趙佶收復燕雲的決心,太祖、太宗未竟的偉業,如果由他來完成, 這該是何等的榮耀。

  然而這事還沒有一個定論,便傳來了方臘攻破杭州的消息。

  宣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實際上是十二月),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製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積怨已久的群眾,在杭州捕捉官吏,發掘蔡京父祖墳墓,暴露其骸骨,獲得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和響應。

  據加急密報,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靈山峒朱言、吳邦,永康縣方岩山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

  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據說各地農民望見義軍的旗幟,聽見鼓聲,就跑來迎接,參加義軍的更是“項背相望”。

  方臘起義軍驟然興起,切斷了大宋的經濟命脈,這後院著火讓趙佶心中驚怒萬分,哪裡還顧得上聯金攻遼的事情?

  因為方臘是以討伐朱勔為號召起義的,所以趙佶一面急忙撤銷蘇、杭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妄圖松懈義軍的鬥志;一面又急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製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聽聞方臘已經攻破杭州,雖然早已經有了預感,齊思還是覺得有些唏噓,也不知道司徒燕她爹有沒有提前從杭州撤走,不過這種以商立足的家族,對於危險的嗅覺應該很靈敏才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