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右侍郎王思任分管的是禮部典禮與接待外賓事務,朱由檢現在對於大明的外交事務還沒什麽太大的預想,但他還是給了王思任一個任務,便是在明年派官員出使琉球與日本等國,甚至可以主動接觸荷蘭的東印度公司。
朱由檢認為,在大明暫未決定靠戰爭爭奪海外利益以前,大明當利用外交手段促進彼此之間的邦交與外貿開放程度。
當然,這只是禮部右侍郎王思任多個任務中的一個任務而已,作為分管外務的他還得成立通譯學堂,專門負責培養會各國語言的通事和外交官。
除此之外,王思任還得管理好來華的外番,現在隨著朱由檢有意開放國門,為促進大明自然科學領域的發展而有意招攬擅長自然科學研究的西洋學者,所以來大明的傳教士越來越多。
禮部作為管理這些外籍人員的部門自然不能在忽視對這些人的管束。
不過,這一切對於王思任應該不是問題,如今的大明不是被列強欺辱的清末,有治外法權,而外番也不敢輕視大明,盡管大明現在只有半壁江山,但依舊是海外諸國眼中的東方大國。
甚至於現在的日本也未敢輕視小覷大明帝國。
而作為禮部右侍郎的王思任也不可能會對外番有崇媚之態,在現在的大明,士大夫們對外番還是有一份民族自信在的。
有時候,朱由檢還得勸王思任等大明官員不要太在乎上國之尊,盡可能地把外番好的技術與學術都吸收進來。
召見完禮部後,六部中便只剩下兵部與刑部以及吏部,但朱由檢並未打算對刑部有什麽指示,畢竟刑部同大理寺、都察院是司法監察機關。
在自己這個獨裁專製的皇帝還當政的時候,三法司就不可能有什麽改革,當然現在的大明也不可能會有法制出現。
大明政治制度外廷是以內閣和六部五寺組成,五寺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大理寺作為最高上訴機關與都察院、刑部組成三法司,前面已經提過,朱由檢暫時沒有改革司法的意圖。
而其余四寺中除太仆寺乃管理馬政外,另外三寺的職責同禮部較為重合,朱由檢打算到時候讓劉宗周將這三寺也兼管起來,也算是精簡機構,裁汰冗員。
對於太仆寺的馬政,朱由檢也打算將太仆寺歸於兵部,由兵部統一管理,畢竟現在馬匹的主要用途還是騎兵作戰。
這就相當於進一步加強六部職權,除了六部外,大理寺正卿、左都禦史、通政使依舊與六部尚書組成九卿。
朱由檢的設想是以後遇大事依舊由六部九卿廷議決斷,但日常行政事務則全權由內閣處理,除刑部以及都察院大理寺外,兵部、禮部、戶部、工部以及未在六部九卿之列的國子監和翰林院等都向內閣負責。
當然,兵部同時還得向大元帥府負責,作為大元帥府與內閣之間溝通的橋梁。
朱由檢知道現在大明的內閣其實已經是大明的最高決策機構,但他想把這個制度明確下來,甚至直接寫成皇明訓令,避免以後內閣職權再次出現變化,甚至插手軍政以及司法。
現在朱由檢等於已經把三法司獨立了出去,內閣並不兼管刑部與大理寺以及都察院。
三法司的堂官直接向自己這個皇帝負責。
同管理天下兵務的大元帥府一樣,在自己這個皇帝之下,帝國開始真正實現行政、軍事、司法三權分立。
司禮監和六科廊作為對行政的乾預機構,朱由檢還不想裁撤,畢竟這是保障自己皇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吏部作為大明的組織部,
管理著天下官員升遷貶黜,權力很大,甚至在帝國初期可以和內閣分庭抗禮,但現在朱由檢繼續明確承認他的職權歸於內閣之下,自然是要加強內閣在行政官員方面的統治權威。這樣有利於政令統一和更快捷地讓執掌內閣的人改革新政。
當然,因為橫空多了個大元帥府和戰區製,地方最高級別的官員即總督和總兵以及司法的獨立和司禮監的存在,三法司的長官和六科言官以及內廷官員甚至行政系統的高階官員如內閣閣臣和六部堂官依舊是由朱由檢直接任命,包括大元帥府的官員。
不過,內閣首輔開始有對六部尚書堂官的薦舉權,崇禎帝朱由檢為保證內閣政令有效推行,大多數也會聽從內閣首輔的意見任免六部部堂高官和閣臣人選。
也就是說,內閣現在有對工部、戶部、禮部官員和地方巡撫以下行政官員的任免權,盡管仍舊需要報請皇帝批準,可職權已經算很大了。
除了內閣閣臣行政能力太低或者帝國黨爭嚴重導致六科言官和司禮監以及大元帥府有意為難內閣外,基本上整個大明帝國的日常行政事務,朱由檢可以不管的,如此也算是減輕了他的工作負擔。
朱由檢現在基本可以把行政的日常事務完全放開,讓內閣去主持,而對於司法機關的治安與刑事案件則完全可以由三法司處理,一般也不會有什麽大案會驚動他這個帝王。
因而,朱由檢覺得自己在崇禎十九年以後自己完全可以工作負擔輕松點,隻把心思花在軍事與工業推進上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現在的內閣大學士中,吳牲已經在一月前上了辭疏,且這一次朱由檢批準了他的辭疏、
而何騰蛟則由朱由檢授意一名禦史參劾了何騰蛟在湖廣期間不作為致使左良玉謀反,朱由檢以寬宥為由貶何騰蛟為廣西按察使僉事,提督學政,命其提升廣西百姓教育水平,算是戴罪立功。
高弘圖還在休假,朱由檢已下旨令他可以在正月結束後再回京。
李邦華和路振飛已經分別加了少傅與少保之官銜,且不再擔任內閣大學士。
也就是說,現在的內閣大學士中就只有內閣首輔范景文和武英殿大學士馬士英。
朱由檢同時又補禮部尚書劉宗周為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宋應星為東閣大學士,馬士英還頂替了高弘圖的位置,成了內閣次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