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秦將魂歌》第236章 韓王安的命運(2)
  戰國末期,與封建時代相去未遠,君主與大臣之間的距離,尚沒有後世那樣高高在上。一個站著為人,剩下的其他人只能跪著做奴隸了。

  秦國商鞅變法後,中央集權的體制逐漸成型,秦國國君的權力越來越強勢。遇上嬴政這樣的國君,很容易形成對國家上下的支配。不過,即便身為秦王,嬴政仍然尊重了自春秋就傳下來的政治傳統,也就是君臣廷議國家大事。

  秦國舉行的廷議,留在都城的重臣均有權參加,參加者可以暢所欲言,經常有不同的大臣發表不同的意見,甚至批評國君。秦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廷議,當屬司馬錯與張儀關於是否伐蜀的爭論。

  蒙恬進到鹹陽宮正殿,就坐於君位左首的位置,與他坐在一起的,還有幾個留守鹹陽的武將。眼下,秦國有資歷的將軍均帶兵在外,秦國朝堂,一時成了文臣的天下。

  蒙武養傷在家,根本就沒有前來摻和。

  偌大的宮殿中,數百盞銅燈布置在各個角落,明晃晃的燈光下,秦國君臣的面目毛發,清晰可見。

  鹹陽的冬日,北風吹來,雪花紛飛,空氣中透著凜冽的寒氣。鹹陽宮的大門窗戶關得嚴嚴實實,數個大大的火爐冒著熊熊炭火,即便年老的隗林也覺得身子頗為溫暖。

  隗林年紀大了,呆在右丞相的位置上,有些精力不濟,時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打瞌睡。每次廷議的時候,發言最多的不是百官之首的右丞相,而是左丞相昌平君熊啟,還有新晉的廷尉李斯。

  “大王,秦國自立國以來,征戰日久,滅國而不殺其君,故能順利凝聚當地黔首。巴蜀兩地,歸入秦國後,兩國舊君為君長,如今,巴蜀已乃夏子之巴蜀也。”

  昌平君熊啟一開口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今秦國新並韓趙,兩國黔首之心未集,實在不便處死故韓王安、故趙王遷。”

  熊啟身為楚王后裔,又與秦國宗室有親戚關系,在鹹陽為官的同時,心中並沒有忘卻楚國。秦國攻滅六國的國策,熊啟心裡如何不清楚,他害怕有朝一日,秦國攻陷楚國後,楚王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若秦國當真開展攻打楚國的行動,他該何去何從,私下裡,熊啟為此感到痛心不已。

  “大王,臣不讚同左丞相的說法。”

  熊啟的話音剛落,李斯便坐直了身子,朗聲開口說道:“趙氏一族,與我秦國有深仇大恨,早在春秋時期,趙氏就數次欺詐秦人,公子雍、白乙丙就死在了趙氏一族的手裡。”

  秦趙兩國的仇恨,源遠流長,李斯了解秦國兩國的歷史,說起來倒如數家珍。

  “趙武靈王攻滅中山後,中山王的後裔何在?韓國攻滅鄭國後,鄭伯的後裔何在?快刀斬亂麻,絕了兩國黔首復國的心思,韓趙兩國才能快速收拾兩國人心。”

  李斯身為廷尉,位居丞相之下,但他卻沒有絲毫畏懼,盯著算他半個老鄉的左丞相熊啟,口裡的話卻沒有停:“秦滅巴蜀後,以原蜀王的兒子為蜀侯,後來勾結當地豪長叛亂。巴蜀兩地的舊君長,相互勾連,關系錯綜複雜。以臣看來,秦國兼並敵國後,理應趁兵威赫赫之際,滅敵國舊公室。”

  “嘶——”

  李斯的話,如重重的冰錐,敲響在秦國大臣的心裡面。

  後世的時候,諸侯攻伐,常常有屠滅敵國宗室人員的行為,只是戰國時期,這樣的行為並不普遍。

  趙武靈王屠戮中山王室,中原人並沒有說什麽。

在各國眼裡,中山屬於鮮虞胡人建立的國家,不在華夏人的圈子裡。  韓國殺滅鄭國王室的時候,剛好是戰國初年,三晉緊密抱團,有魏趙兩國支持,韓國穩穩的佔住了腳跟。春秋時期,鄭國夾在晉楚兩大國之間,時常遭受戰爭的蹂躪,幾百年下來,實在沒有了脾氣。

  就像一個女子,給強盜搶去做了夫人,時間久了,也就沒有了反抗的心思。

  “廷尉所言,禽獸言也,不符合仁道!”

  坐在隗林身旁的茅焦,抓著拐杖,身子氣得發抖,身子顫顫巍巍,對著李斯,怒目而視。

  “荀卿怎麽教出了你這樣的學生?滅其國,愛其人,韓趙兩國,如今已為大王義兵所滅,這時無端妄起殺戮,是乃殺俘,而殺俘不祥也。”

  來自齊國的茅焦,早年曾在稷下進修過,學問深厚,又有些膽量。勸說嬴政迎回趙姬後,嬴政以師禮待之,群臣對他頗為尊重。嬴政不喜儒生,但也樂得跟魏文侯一樣,做出一副禮敬賢士的態度來。

  殺俘不祥的理念,源自道家的學說,儒生吸收後,對此頗為讚同。只是,秦人對於殺俘,卻沒有什麽罪惡感。

  白起打仗的時候,每戰必殺俘,秦軍士兵們個個士氣高漲,樂於跟著白起打仗。後來白起自刎於杜郵亭,那是因為政治上的不成熟,而不是所謂的上天降下不祥。

  果然,茅焦的話,引來了秦國本土大臣的皺眉。

  “廷尉所言,固然不當,可先生之言,殺俘不祥,也有些欠缺妥當。”

  禦史大夫王綰出言各打五十大板,他瞧了瞧君位上的嬴政,面無表情,絲毫瞧不出嬴政內心的真實想法。

  “今日廷議,議論的是故韓王安意圖逃亡只是,按照秦律,事皆斷於法。 韓安若犯秦律,當以法制之即可。”

  不愧是精通秦律的禦史,王綰沒有做政治上的考慮,而是純粹從專業技術出發來處理韓王安逃亡給出的難題。

  按照秦律規定,逃避刑罰的人,輕者罰為城旦舂、鬼薪,重者黥面,甚或有斬足的可能。

  只是韓王安不是普通黔首,作為韓國末代國君,帶著一個傷殘之軀,豈不是成了招惹韓國人仇恨的活廣告。

  蒙恬靜靜的看著群臣議論,沒有出言參與的意思。韓非的話說得好,觀看別人的言行,確實能夠發現不同人的不同想法。

  嬴政深受韓非著述的影響,這個時候同樣深深的隱藏了自己的意思。

  想起張良眼裡帶著些決絕的眼神,蒙恬還真有些擔心。秦國真的處死了韓王安,張良沒準兒真的會走上反秦複韓的道路。

  要知道,後世的反清複明運動,一直延續到了辛亥革命。

  想著該怎麽應付潛在的反秦複韓分子的張良,蒙恬不知不覺的有些走神。

  樹欲靜而風不止,蒙恬想安靜的呆著,可秦國君臣的目光,終於轉到了武將所在的位置。

  桓齕殺戮邯鄲人的時候,蒙恬阻止了桓齕濫殺無辜。想來蒙恬不是嗜殺之人。

  熊啟的目光,落到蒙恬身上,心裡充滿了濃烈的盼望。蒙家祖上身為齊人,家傳齊魯之地的仁義之學,應該跟一心隻想往上爬的李斯不一樣。

  想到這裡,熊啟抬手指著蒙恬,高聲開口道:“韓趙兩地,乃是將軍們打下來的,是不是也該聽聽親自領兵的左更的想法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