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異地造物系統》第四十六章 惜別內太空
  托馬斯經過多天的觀測,在小行星軌道上發現了一顆外星獨特的小行星,經遙感探測,此顆行星的硬金屬含量較為理想,足以作為老船長的小飛船外殼的硬化鍍層材料,就準備把這顆小石塊拖出小行星帶,進行冷熔提練出其內的硬金屬。

  “立即傳告路易斯船長,”托馬斯對他的導航員努克說:“這顆小行星體積不大,硬金屬含量高,估計質量也很重。

  我們先把它從小行星帶上推出來,然後拖到安全的地方,等路易斯船長的飛船達到後,我們才讓他們直接把這顆小行星冷熔並吸入其維修艙內。

  我估計這顆小行星上的硬金屬含量,足以鍍五艘小型太空飛船的外層鍍膜。”

  自從接到柯伊伯太空總局調令後,托馬斯的心裡感到很難受。這次行動,將成為他為內太空所付出的最後一次的努力。

  他在內太空從事探險活動已三千年之久。對無生死的天界裡的人而言,這樣的時間也談不上多長,但對他來說,也足夠了。

  現在他將離開自己所奮鬥多年的內太空,離開燦爛的太陽,將去遙遠的漆黑而陰冷的空間去探索。

  在那裡,他也用不上這種高速碟形飛船了,他將坐球形低速飛船去探索數億公裡寬的太陽系殼膜屏蔽層。那是人類衝出太陽系的最後一道障礙。

  用低速飛船去探索數億公裡寬的隔膜,進.入象迷宮一樣的雪團,碎石構成的浮星地帶,用燈光照亮漆黑的天界,在冷人恐懼的陰冷的環境中向外太空“鑽”一道數億公裡的通道,這也是極其艱居的歷程。

  柯伊伯人用了數億年漫長的歷程,艱難的探索,卻至今還未衝破太陽系這層最後的一道殼膜。為此無數個柯伊伯人前仆後繼,有的把他們的遺骨連同他們的飛船一起深埋在這道太陽系的殼膜間。

  而地球人費了大量資金用火箭發射一個圓型飛船,帶著一盤錄製多個地球人的語言的光盤,用第三宇宙速度發射出去,巴望朝一日被深空中的外星人捕獲並來找,就是不明白太陽系外層存在這種對地球人看來是透明的殼膜。

  這個殼,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浮星構成,遠離太陽的引力,靠自己間的作用,拉開一定距離排列成球體殼。

  這個殼上,不但第三宇宙速度將失去作用,而且所有這類飛行器將進.入這個殼膜間就掉入髒雪球團裡或落到大石塊上,從此消聲匿跡。

  最後也許和史前文明時期的地球人,火星人所發射的無數個同類夢想及柯依伯人前仆後繼地發射的各種探測器與進.入失聯的的有人飛船一道,成為常見的一種太陽系殼膜層內的古跡。

  因這種遺跡太多而甚至成了無人問津的東西,這也許是地球人放飛夢想的最終結局。也就是說,地球人所發射的深空探測器,根本就沒希望離開太陽系。都被太陽系的這道殼膜吞得蹤影不見。

  不過,不管怎樣,一代代地球人,火星人與柯伊伯人的努力,都帶著人類共有的征服大尺度空間的美好的向往,成為人類一道堅忍不拔的美麗的風景前。讓後代因此而為前輩的征服宇宙的努力而驕傲!

  內太空探險與外太空探險的兩大不同點,直觀而言,也就是面對的對象不同。在內太空,探險家們所面對的就是行星,而外太空,探險家們所面對的則是浮星。同樣是行,其運動方式卻不同。

  內太空裡的行星,是按其軌道繞太陽旋轉,而外太空,廣義上雖說是指太陽系外的另一個巨.大空間,

但狹義上卻是指在星系間的殼膜地區探險。這個地區,其實比廣義上的外太空與內太空更危險的地方。  這個地方,因太陽的引力較弱,導到這裡的物質除了被太陽的引力吸引而定格外,還憑各自間的引力形成一層浮星雲集的殼膜層。

  這個層,一般數億公裡厚。對人類而言,更糟糕的是,這裡內太空裡那種第三宇宙速度之類完全失去作用,地球上或柯伊伯帶上所發射的任何探測器,到了這一帶,就無法象內太空廣闊的空間裡飛行那樣高速行進了。

  在浮星密度高的區域,甚至寸步難行。所以,地球人所想象的,發射深空探測器向太陽系外的“外星人”地球文明的想法,恐怕隻成為向太陽系殼膜彈飛一支紙片一樣,沒多大意義的舉止。但地球人不懂這些,也沒辦法。

  隻怪地球人目前對太陽系邊緣的細節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因為浮星太小,而且對地球人而言,也是一層近乎“透明”的層次。同時,那裡也是一道屏蔽層,這些太空探測器,到了那一帶就失聯,傳不回任何信號。

  “這是我為內太空探險隊做的最後一次努力了。”看著努克魯發報,托馬斯心裡感到空落落的,離別時,他才知道愛好與惜別之間的傷感。

  “你不必為這類事而傷感,因為在一個人的人生裡,這類情況常見。我不也是憑著自己的主見,從柯伊伯內太空探險分局的救援隊來到你們這探險隊了麽?無論幹什麽,只要看重自己的主見,就不應有太多的猶豫。”

  “也許,我這只是出於一時的衝動而這樣做了,但現在一切都晚了。”托馬斯噙著淚水說。

  “不管怎樣,你比我們幸運多了。”

  “什麽意思?”托馬斯不解地問。

  “在我們柯伊伯人中,能進.入太空探險隊的人不少,但能先後到內、外兩探險隊的人則少見。”

  “這也算幸運哪?”

  “當然,你想想,能看到內太空的行星世界,也能看到外太空間的浮星世界的人,有幾個呢?大部分柯伊伯人一輩子都看不到真實的行星與浮星。明白麽?”

  “那又怎樣?都是冒險的事。”

  “對我們這些探險者們來說,這種冒險也是值得的。”

  “你見過浮星麽?”

  “只在影視報道上看到過,沒有親臨其景的那種體驗。”

  “從行星世界,走向浮星世界,也許是我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也許這樣。一個人,能在自己的一生中,能親自到行星上活動,那感覺,真美透了。”

  “那浮星呢?”

  “那算是我的一種遺憾。”

  “為什麽?”

  “因為, 我可能一生也沒象你一樣有機會去眾多浮星中體驗那種獨特的情感。”

  “你可以找門路去那裡看看呀。”

  “這種探險事業,並不是什麽人都隨便去了的。聽伯利乾說,地球人的宇航員,大都從其優秀的高速飛機的飛行員中選擇,再進行漫長的適應性訓練,然後才從中選擇出少數人送.入太空呢。

  我們雖然不象他們那樣,但也通過生物強化工程來實現的,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到。”

  “雖然一般人不能去,但你是探險人員,你如想去,完全可以去的。”

  “那不一定,因那兒不是我的工作崗位,那裡的探險人員怎會隨便讓無關的人員進去呢?”

  “浮星,在一片漆黑的世界裡,用燈照亮後看到大大小小的,遠近不一的浮星,也就是雪團、碎石一樣漂浮著的東西在我們飛船的四面八方出現,那種感受,與現在我們這樣,不用照明就能看到的天體應說很不一樣。

  我現在有點不太願意去了。那種世界,讓人窒息。”

  “內太空與外太空,以柯伊伯人而言,只是廣與狹的概念而已。到那兒乾都一樣。你既然選擇了外太空,你就應安心地到那兒探索。

  廣義的外太空,也就是穿透兩個星系間的殼膜層,到另一個恆星的空間裡去。只不過,再未穿透前,只能在其殼膜層裡的浮星間進行勘測與探礦而已。與我們內太空探險的目標一樣,主要還是探礦,因為這是整個柯伊伯人的生存相關的大事。明白麽?”

  “明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