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晉末多少事》第1734章 2伯不可草率!
一次兩次,桓秀還能歸結於自己以前未曾遠離父兄,現在孤身在外,二伯的確擔心自己受了委屈,寬慰一下。
 但是現在一而再再而三,桓秀很確定,伯伯真的就是這麽想的。
 可是這樣顯然並不是禦下之良策。對於桓家子嗣來說,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一種這世道下,一切天生就應該是我的,這種肉食者思想,而對於桓家麾下的將領們來說,大家拚命廝殺,所為的是什麽,不就是能夠建功立業、出人頭地?
 桓家子弟享受一些特權,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大家可以理解,但是不但享受特權,而且還經常要拿出來大說特說,似乎就是在刻意提醒將領們不要忘記這些桓家子弟特殊的身份。
 這自然就會引起將領們的不滿,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看在大司馬的面子上,我們讓著桓家子弟,也就算了,結果現在明明有所忍讓結果還要被耳提面命,莫非只有桓家子弟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我等一輩子都只能在這裡受氣麽?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大司馬府的對手關中王師那裡,顯然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杜英本人雖然並沒有子嗣,兄長也病弱,但是杜家還是有諸多家臣的,杜英也是有很多從早年起兵就追隨他的親貴,然而杜英卻從來沒有因為他們的出身就刻意重用提拔,在關中都督府,一切的拔擢都是用真材實料來說話的,是通過考核、考試等等多種手段來維持公平的。
 試問桓家子弟之中的那些歪瓜裂棗,若是置身於這樣公平的體系下,又憑什麽能夠比得過真刀實槍從一線拚殺上來的將領呢?
 因此桓秀著實是擔心,二伯的這些舉動,就是在把軍中的將領們向著關中王師那邊推,誰還不想被公平對待呢?
 之所以現在大家還比較服氣,不是桓秀自誇,大概真的是因為桓秀本人的能力的確擺在這裡,便是沒有二伯的這些添油加醋,麾下將領們也都自愧弗如,可是若是有一天換了一個人呢,比如換了大伯的幾個兒子呢?
 那幾個堂兄弟有幾斤幾兩,桓秀心裡有數。
 後繼無人,是桓溫勢力一直面對的潛在問題,桓溫目前成人的幾個兒子都絕非棟梁之材,或是懦弱無能,或是睚眥必報,便是成為割據一方的梟雄都夠嗆,還憑什麽去和世家抗衡,去挑戰天下的其余人物呢?
 好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至少桓溫還是有下一代的,年輕的杜都督似乎並沒有子嗣,但杜英年輕啊,年輕依舊還是最大的資本,所以和桓溫在這種事上打個平手還是可以的。
 桓秀唯唯應諾,而桓雲也不再糾結這件事。
 便聽得桓秀緩緩說道:
 “伯父,河北之貧瘠、人力之稀少,甚至更在我們的預料之外,所以侄兒認為,進攻枋頭應當速戰速決,切莫拖延。
 不過伯父如今行軍太快,百裡奔襲,只怕守軍會以逸待勞,所以不妨在青州左近行進緩慢一些,如此既能夠方便後面的糧草盡快轉運上來,而且還能夠迷惑枋頭的守軍,令其認為我軍並沒有快速行軍、強攻城池的打算,從而少少放松戒備。
 而等到我軍開出青州境,則極速行進,爭取能夠在一夜之間抵達枋頭城下安營扎寨,從而讓守軍根本來不及出城與我交戰。”
 桓雲卻搖頭說道:
 “雙方的斥候已經交手那麽長時間,我軍之虛實恐怕早就被枋頭中的關內蠻子所知曉,且無論怎麽快慢變化,軍糧都只能通過青州內地向河北轉運。
 之前依賴於大河的糧道又被敵軍水師封鎖,因此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可不是什麽時候能夠抵達枋頭,而是如何確保糧道的安全。”
 桓秀無言。
 因為這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其與桓雲在出兵的時候就曾經糾結過的一個話題,那就是如何對待慕容垂。
 不錯,當枋頭的王猛已經直接把中立觀望的慕容垂劃入敵軍的行列中時,其實這一支青州兵馬和慕容垂之間卻並沒有多少接觸,甚至還有不少小摩擦,畢竟大家本來也不是什麽朋友。
 但話雖如此,桓秀仍然認為,和慕容垂之間是可以談的,從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桓雲卻並不這樣認為,因為他看中了慕容垂麾下的兵馬,更看中了清河郡世家的人力物力。
 河北貧瘠,也就只剩下清河和渤海這兩片區域因為聚集著漢人世家而還有一定的底蘊,之前沒有被慕容氏壓榨乾淨。
 若是能夠直接吞了清河郡,那將會給青州軍隊一個堅固的前哨重鎮,且還能夠把很多驍勇善戰的鮮卑人化為己用。
 之前桓溫收服了慕容恪,慕容恪奉命帶兵南下,直接就牽製住了睢陽的關中王師。
 睢陽的守將是誰?謝奕和荀羨。
 這兩個哪一個不是在曾經的朝廷軍隊裡赫赫有名的人物?
 慕容恪之前能夠牽製住他們,現在更是能夠讓他們疲於奔命,所以足夠證明曾經從河北征召的慕容氏軍隊還是很有戰鬥力。
 慕容垂之前更是曾經擊敗慕容恪的軍隊,更是說明慕容垂是鮮卑各路遊兵散勇之中最強大的,那麽又為什麽不能依仗於慕容垂而減少自己的損失呢?
 對此,桓秀顯然很清楚二伯實在是過於樂觀了,在雙方主將的水平大差不差的情況下,顯然軍隊的多寡以及天時地利等等才是真正決定誰佔據優勢的重要條件,謝奕和荀羨麾下的兵馬,與慕容恪相差無幾,所以雙方勢均力敵本就是情理之中,謝、荀兩人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慕容垂幾次戰敗在王猛的手中,麾下兵馬裡還有多少是桓雲看重的老卒,還有多少其實是臨時拉的丁壯、拚湊的世家部曲,尚且還不好說,且慕容垂那是什麽人物?
 以攝政王的身份意欲篡奪皇位,這就是桓溫和司馬昱的結合體。
 想要讓這樣的人俯首聽令,若是大伯親自去招降,或許還有可能,就憑現在二伯這半吊子還趾高氣昂的水平?
 說實話,桓秀並不抱期望,而慕容垂就算是真的迫於形式不得不和大司馬府聯手,那肯定也是聽調不聽宣的那種,定然會自顧自的行動,渾然不把桓雲放在眼中。
 慕容垂這邊,二伯不可草率。桓秀最終還是決定勸說。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