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諸天一道》第二十二章 執掌道家,觀妙講道
“混沌生天地,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是為太極。”

  “太極為一黑一白,可視為一邪,一正。”

  “正即陽,陰即邪,陰陽相輔成天地。”

  那邊,道玄子和北冥子是一個狀態,神神叨叨的拿著其中一篇嘀嘀咕咕的,好似瘋魔了一般,只聽得他念道。

  “道即是無,無形的精神,化育萬物的精微的物質,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所以,天道之首,是化生萬物。地道之首是承載、養育萬物。”

  “而人之首,人法地,管理土地,輔萬物以自然!”

  “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二人念叨了不知多久,突然一驚一乍的又叫喚道:“妙哉!”

  “妙哉!”

  葉千秋被二人的驚呼聲給擾亂了思緒,他用手揉了揉眉心,隻覺元神之中的神力又壯大了不少。

  這一次著寫《道經》十二篇。

  給了他莫大的驚喜。

  每完成一篇,他的神魂之力,便會增長一成。

  這個發現,讓葉千秋欣喜不已。

  他早就知道可以通過神魂誦讀文章來鍛煉神魂的強度。

  但是沒想到著書立說,居然可以於元神有這般大的好處。

  這種修煉之法,也算是闡明了一條前路。

  葉千秋順便將這種修煉元神之法記錄在了《道經》之中。

  他所編著的這卷《道經》注定將是集道家學說之大成的經典。

  ……

  時光荏苒,轉眼間,便又是三個多月過去。

  進入了初冬時節,太乙山,天地間又變得寒冷起來。

  這一日,正在太乙山修行的天人二宗弟子突然感覺到太乙山上突然有一道金光氣衝霄漢,破開雲層而去。

  就在一眾弟子驚疑無比的時候。

  太乙山上的道鍾突然響起。

  嘭!嘭!嘭!

  太乙山上的道鍾響起,說明是有很大的事情發生,只要道鍾一響。

  所有在山上的天人二宗弟子,無論是閉關的,還是在做其他事的,都要盡快前往觀妙台。

  ……

  幽林小築當中。

  葉千秋看著擺放在書桌前的這《道經》十二篇,心中感慨萬千,想不到有一日,他也成為了著書立說的大家。

  和編著武學秘典,修行功法不同。

  《道經》的著寫,更注重的是對道家學說體系的完善和填充。

  這其中有不少東西,都是現世沒有的。

  也有不少東西,是葉千秋這數百年來,對於大道的理解和注釋。

  這一卷《道經》剛剛成書,便顯露出了不凡氣象。

  他的元神在剛剛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那種強大的充盈之感,讓葉千秋也無法明白,他的元神到底達到了一個怎樣的境界。

  那金光是由葉千秋的元神所發,直衝鬥牛,氣衝霄河。

  就在那金光衝天而起之時,葉千秋的元神似乎在某一刻,看到了天地眾生。

  那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

  葉千秋還沒有來得及細細體悟,北冥子和道玄子這兩個老家夥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通知了各自的徒弟徒孫。

  讓人敲響了道鍾,讓天人二宗的弟子全部集結到觀妙台去,準備宣布天人合一之事。

  葉千秋將元神之事暫且放下。

  《道經》已然成書,也的確是該趁熱打鐵,將道家一統之事公之於眾。

  道玄子和北冥子站在幽林小築外面,興奮的走來走去。

  二人修行百年,很少有這麽失態的時候。

  《道經》一出世,則意味著葉千秋已經成為道家的新聖賢。

  道家再出一位大才之人,統領道家天人合一。

  這是天大的喜事,由不得他們不高興。

  這時,葉千秋從小築之中走出。

  和道玄子、北冥子道:“兩位師弟,走吧,我們一同前去觀妙台。”

  道玄子和北冥子抬手道:“道兄請先。”

  ……

  觀妙台處於坐忘峰和大竹峰的交界之處。

  此時,天人二宗弟子、長老都已經盡數集結在此地。

  連天人二宗的掌門人赤松子和長生子也已經到了。

  不過,他們和其余長老一樣,都端坐在觀妙台四周,閉目養神,一言不發。

  天人二宗的那些年輕弟子可就沉不住氣了。

  紛紛交頭接耳,在互相詢問著,為什麽突然要將大家召集到觀妙台來,到底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結果就是,你問我,我問你,沒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這些弟子也不敢和掌門去搭話,隻好在一旁等候。

  逍遙子坐在師父長生子的旁邊,看著周圍的天人二宗弟子,眼中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旁人或許不清楚為什麽突然集結天人二宗的弟子到觀妙台來。

  但是他卻是清楚的很。

  他身為長生子的關門弟子,自從入長生子門下,便極得師父長生子的厚愛。

  人宗的許多事情,都會提前交代他。

  逍遙子和別的人宗弟子不同。

  大多數人宗弟子都是從小就進了人宗。

  便是歲數大一點的,也都是在十幾歲就已經是人宗弟子。

  只有他一個,人到中年,方才拜入道家人宗。

  他前半生在江湖上闖蕩,號稱關中第一豪俠。

  無論是做事,還是為人方面,比起一眾道家人宗弟子來說,都要穩重成熟的多。

  所以,別看他雖然才入門不到一年,但是卻已經是人宗弟子當中,最受掌門長生子倚重之人。

  他已經從掌門長生子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知道今日天人二宗弟子匯聚一堂,乃是為了宣布一件大事!

  道家終於要在分裂近三百年之後,重歸一統了。

  逍遙子的心中好奇更多一些。

  他很想知道為什麽天人二宗肯在三百年後重新歸於一統。

  畢竟,義理之爭,看似無形無質,但其實諸子百家的很多學派之中,都有著各自的內部分歧。

  想要一方壓倒另一方,絕非易事。

  能夠將分裂了近三百年的天人二宗合二為一,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強大的力量,更需要令天人二宗之人心悅誠服的道理。

  此時,觀妙台四周,有弟子小聲說道:“你們看到了沒有?”

  “今日,大竹峰上,好像有一道金光衝天而去,也不知道是何緣故。”

  “是啊,我也看到了。”

  “會不會召集咱們前來觀妙台,就是為了此事。”

  “莫非是有什麽寶貝出世了?”

  “哪裡來的寶貝,估計是另有要事。”

  就在一眾弟子疑惑不解,蠢蠢欲動的時候。

  這時,觀妙台上,突然出現了三道身影。

  一眾弟子齊齊朝著台上看去,只聽得其中一名弟子道:“來了。”

  “是北冥師叔祖和道玄師叔祖到了!”

  又有一名弟子道:“咦,那不是天宗的太玄子師叔祖嗎?”

  有人回道:“太玄子師叔祖明明是人宗的,什麽時候成了天宗之人了?”

  隨著葉千秋、道玄子、北冥子的出現。

  只見天人二宗的掌門人和長老全部站起身來,朝著三人躬身行禮道:“拜見師叔祖。”

  葉千秋、道玄子和北冥子皆是微微頷首。

  此時,四周天人二宗的弟子也急忙起身朝著三人見禮。

  一時間,觀妙台四周變得寧靜無比。

  只聽得道玄子朗聲道:“赤松師侄,長生師侄,你們可以上來了。”

  赤松子和長生子直接飛身上了觀妙台。

  二人對視一眼,然後赤松子朝著四周環顧,朗聲道:“今日,召集大家前來觀妙台,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此事關系到我道家之未來,與諸位息息相關。”

  天人二宗的弟子聞言,皆是一頭霧水。

  心中各自想著,到底是什麽樣的大事,居然要如此這般興師動眾。

  就在這時,只聽得長生子又開口道:“赤松師兄口中所言之大事,便是我道家天人合一之事。”

  “從今日起,道家再無天人二宗之分,無論天宗弟子,亦或是人宗弟子,往後都只是道家弟子。”

  “自三百年前,我道家分為天人二宗之後,道家之聲勢,便大不如前。”

  “如今,天下一統之勢漸漸趨於明朗。”

  “我道家想要在天下一統之後,有所作為,必須天人合一,共同扶持。”

  “值此大爭之世,我道家弟子已不可能獨善其身。”

  “而今,我道家再出一位聖賢。”

  “他將帶領我道家重新走向輝煌。”

  天人二宗一眾弟子聞言,臉上都浮現出了驚訝之色。

  “天人合一?”

  “天宗和人宗要重歸一統了?”

  很多弟子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作為弟子來說,師長之命,自然不敢違抗。

  更何況,說出這個話的人,是赤松子和長生子這兩個天人二宗的掌門人。

  一些弟子頭腦很清楚,只聽得其中一名人宗弟子,朝著長生子問道:“敢問掌門師尊,我道家何時又出了一位聖賢?”

  “弟子怎麽不知?”

  長生子看向那名弟子,微微一笑,道:“木虛所問,想必是你們都想要知曉的。”

  “我也就不賣關子了。”

  “我道家新聖,便是太玄子師伯。”

  天人二宗的一眾弟子聞言,皆是心頭一震。

  齊齊朝著葉千秋看去。

  能被稱為聖賢者,無一不是經綸滿腹、通曉大道的絕頂高手。

  道家已經有百年沒有出現過聖賢。

  現在,居然又有聖賢出現了?

  在天人二宗所有弟子的注視之下,葉千秋往前走了兩步,只見他朝著一眾天人二宗的弟子朗聲道:“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一來是宣布道家天人二宗重歸於一。”

  “二來是我要給諸位訴講大道,定道家之基。”

  “我著寫《道經》十二卷,藏於心齋之中。”

  “今日講道之後,凡道家弟子,皆可到心齋翻閱《道經》,明我道家根本之理。”

  這時,只見赤松子雙手托著雪霽,朝著葉千秋說道:“道家天人二宗重歸一統,赤松肯請太玄師伯出任我道家新任掌門人。”

  長生子也急忙在一旁躬身行禮道:“太玄師伯上應天命,下應蒼生,為我道家定一統之基。”

  “長生肯請太玄師伯出任我道家新任掌門人。”

  其余天人二宗長老紛紛起身,有樣學樣,朝著葉千秋躬身行禮。

  葉千秋微微頷首,將雪霽從赤松子的手中拿了過來。

  “從今日起,我為道家掌門人。”

  “凡道家弟子,要遵循大道,不得同門相殘。”

  天人二宗的數百名弟子見狀,雖然覺得事情發生的有些突然,但眼下天人二宗掌門人,長老都已經表態了,那顯然此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論是反對還是讚成。

  眼下,他們這些弟子們的意見其實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於是,一眾弟子也紛紛起身,躬身拱手,朝著葉千秋行禮,齊聲道:“弟子等謹遵掌門令。”

  數百人的聲音,聲勢浩大,鳥雀都嚇跑了不知多少。

  這時,葉千秋手持雪霽,在觀妙台之上端坐下來,抬手道:“大家請坐。”

  “今日,道家重歸一統,我也要為道家眾弟子講一講天人合一之道,講一講道家存世的根本之道。”

  話音落下,但見葉千秋抬手,手中憑空出現一團水。

  那水凝而不散,在葉千秋身前漂浮起來。

  葉千秋朗聲道:“有誰可知這一團水是從何而來?”

  台下的一眾道家弟子聞言,不少人都浮現出疑惑之色。

  有弟子道:“掌門,您功力絕頂,這水難道不是您用真氣凝結而來的嗎?”

  葉千秋笑道:“你如何知道水是由真氣凝結而來呢?”

  那弟子撓頭道:“這個……弟子說不上來……”

  葉千秋朝著四周看去,道:“有誰知道,為何我能憑空凝結出這一團水來?”

  台下一眾弟子修為高深者也有一些。

  這時,只聽得坐在一邊的逍遙子朗聲回道:“是因為空中有看不見的水,所以掌門才能聚水在手中。”

  葉千秋微微一笑,朝著逍遙子讚道:“說的好。”

  “正是因為空中有看不見的水,所以,我才能用真氣將其凝結出來,如果本來沒有水,那用真氣可是凝結不出半點水來。”

  “水幾於道,這在空中的水是氣態,而冬天的飛雪是固態,匯入江海便成了液態。”

  “這三者都是水,只是形態不同名稱各異。”

  “道也是如此。”

  “道在天是原本無形的狀態,稱之為陽。”

  “陽聚而成氣,氣聚而成形。”

  “成形之後,變為質,即我們看得見的有形物質,有形物質再聚合形成地。”

  “地為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而人居於天地之間,有陰有陽。”

  “道即是意識,是精微的物質,所以道家稱之為精神。”

  “我道家先聖老子,在入定進入“恍惚”的狀態下,看到了“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道。”

  “無形的道,還是有形的,只是極其細微。”

  “所以太極圖中白魚有一個黑點、魚眼,這個黑點即是道。”

  “精神四達並流,循環於天地間。”

  “在天,故曰,有天道。”

  “凝聚為有形質的,看得見的物質墜地,故曰,有地道。”

  “人是無形的精神和有形的肉體、骨骸的陰陽結合體,故曰,有人道。”

  “其實,無論是人道也好,地道、天道也罷,這一切種種皆基於道。”

  “莊子說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並非是否定道的存在,而是要表達道不可知的觀點。”

  “就好比我手中的這團水。”

  “如果這團水不顯化在我手中,那麽你們如何能察覺到這團水呢?”

  “但大家察覺不到這團水,難道這團水就不存在嗎?”

  台下的一眾弟子聽到這裡,面上皆露出了恍然之色。

  原來一團水也蘊含著常人難以辨別的道理。

  葉千秋還在繼續從其他方面深入淺出的講述著“道”。

  一眾道家弟子,有人聽的如癡如醉,有人聽到一半,則是一頭霧水,隻覺道之高深,難以理解。

  隨著葉千秋講道的深入,本來在山間飛舞的蒼鷹和鳥雀,松鼠和猴兒也盡數圍在了觀妙台的四周。

  葉千秋感受到了講道之時,天地之中似乎有一種奇特的韻律和他發生了共鳴。

  葉千秋心中暗道,此方天地擁有神冥力量,講道之時發生這種神奇之事,倒也是在正常范疇之內。

  這一番講道,延續了大概三個時辰左右。

  待日斜夕陽之時,講道方才結束。

  道家數百名弟子各自懷著難以言說的心情離開了觀妙台。

  道家天人二宗重歸於一,又有新聖太玄子攜《道經》出世,給眾弟子講道。

  此事很快便傳揚了出去,引得諸子百家震動。

  葉千秋成為了道家掌門人之後,便將天人二宗弟子合歸一處,人宗弟子全部搬回了大竹峰。

  隔三差五的便召集道家眾弟子,給一眾弟子講道,將《道經》十二篇中的要義給眾弟子一一說來。

  不過,能聽懂的終究只是少數。

  大部分弟子,對於《道經》的理解還很片面。

  道家一統,葉千秋心裡的石頭也總算是落地了。

  經過他數次講道,原先天人二宗弟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少。

  而他對於道家的實力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道家弟子可能聽起來不算多,但加起來也有三百多人。

  並非是所有的道家弟子都在山上修行,還有一部分弟子,潛藏在七國之中做密探。

  道家弟子行事很低調,給了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道家弟子不多,但道家其實在七國之中的勢力並不小。

  葉千秋接觸到道家的這些隱藏實力之後,便有了下山的打算。

  這一日,幽林小築之中。

  剛剛聞訊而來的赤松子和長生子臉上露出不解之色。

  赤松子道:“眼下道家重歸一統沒多久,掌門師伯就此下山,是不是太過倉促了一些。”

  葉千秋卻是笑道:“無妨,山上的事,有你們二人處理,我放心的很。”

  “我此次下山,也是為了道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