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上煙雨》第132章 潦倒困頓始出獄
“你在這大理寺關了數日,倒是關聰明了不少啊,你若是早日這般聰明,與他們委婉周旋,又如何會落得這般下場。”李隆基呵呵一笑,這一笑令方霖心中溫暖了不少,偷瞄了前頭那人一眼,白發燦燦,目光如炬,感覺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

“臣之聰明,不過凡俗小智爾,陛下慧眼如炬,明察秋毫,早已將臣洞悉,若是臣…與大臣們委婉周旋,左右逢源,陛下真正會將臣視作褒姒…”

李隆基收住笑容,叫她抬起頭來,直視她的眼睛許久,叫她眸子澄澈,流波如注,內裡是山水俠義,似乎真的沒有令人心悸的幽怨。

“你真的沒有怨恨那些陷害你的人麽?”

“遭人汙蔑,一時憤恨,人之常情…臣,不敢說沒有。”

李隆基不著痕跡微微點頭,卻又問道:

“此刻你孑然一身在長安,無親無故,他們害也隻害你一人,若是你有家世呢,你的夫婿,你的高堂,你那師父,受你牽連,身首異處,還要將罪狀張貼到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你又會如何?”

方霖憤恨之色流於臉上,倔強不已:“那我會修煉不世武功,再來尋他們,將他們碎屍萬段,屍首掛在東市晾曬十日,以泄心頭之恨。”

李隆基聞之啞然,正想問她,你不想爭奪權勢,讓他們俯首稱臣?可是想到方霖的獨特生平,卻又釋然,不禁莞爾道:“真是江湖習氣。”

見他似乎不再惦念自己是否心中有恨,方霖方才松了一口氣,“臣負罪在身,不知該如何才能洗刷罪名…”

李隆基卻是不置可否,反倒是伸手替她撣落肩上茅草,向她問道:“你師父…她還好麽?”

自她入宮以來,未有一次不曾疑惑,陛下對自己師尊是何感情,然而一連半月,卻是從未見他提起,料想自己雖然立了退回紇,護送神藥之功勞,憑自己威望和女子之身,是不可能拜相的,皇帝這般執著提拔我,想來想去也唯有一種可能,便是惦念著師尊的情分了。

而今他終於是親口問了,方霖心中惴惴不安,一時竟不知作何解答,不僅不知皇帝心中所思,亦不知師父心頭所想。

“我師父她…”方霖婉轉心思,按下心中突突直跳的念想,平靜道:“她老人家身體安康,只是自我記事起,她便孑然一身,獨自一人,在祁連山上,我從未見過她開懷大笑,或是勃然大怒,她很平靜。”

李隆基聽她說話,卻是望著窗外灑下的月光,面色寞寞,久久未語,方霖不知他在想什麽,隻覺得這兩位老人相思了大半輩子,卻只能千裡共嬋娟,好不淒涼。

“祁連山有連綿不絕的層巒,一眼望不到頭,我很少見她出宮,未曾移步換景過,祁連山有漫野盛開的胭脂,從千裡外潑灑而來,我很少見她采摘,未曾粉黛霧眉過,祁連山有醇香濃烈的酒,一口喝不乾淨,我很少見她執斛,未曾酩酊大醉過。”

“更多時候,她是對著祁連山夜空懸掛天圖,伸手可摘的漫天星辰,望而不語,她總是這樣,不喜不悲,無嗔無怒。”

師尊從未告訴過她,她和李隆基相別了多少年,什麽時候能再相見,她也曾怒過,那天寶皇帝是不是芙蓉帳暖度,早就將她師父忘了,可是如今見到李隆基這般望月哀思的模樣,卻又提不起一絲氣惱,隻道世間因果造化,太過宿命,便是強如師尊,貴如帝王,亦不可碾過。

尤其是,如今一人容顏永駐,一人古稀華發,恍若相隔了兩個世界。

“陛下…臣…臣鬥膽,陛下若是心有牽掛,便移龍駕,

去祁連山看看吧…”方霖於心不忍,終是說出了心口的話,感覺淤積在胸口的悶氣都舒緩了,可是李隆基轉過頭來,微笑看著她,什麽也未說,將棉絮蓋在她單薄的身子上,便邁著蒼老的步子離去了,走時黃袍黯淡,金龍不響,不似帝王,卻似一介平凡老翁。

第二日,日至晌午,天空流火,大理寺卿火急火燎回到公府,將方霖放了出來,並遞給她一紙禦詔,對她說道:

“方大人,陛下查了七日,終於查明白了,而今你已是無罪釋放,只不過…陷害你的人,陛下也很難動他…們。”

“我知道,臣能夠得以昭雪,已是萬幸,陛下之恩,臣此生無以為報,唯有盡忠耳,那些大臣,臣不會懷恨在心。”方霖平淡說道,見她似是放下,大理寺卿也松了口氣,複又說道:

“那以血書栽贓你的符寶郎,被陛下革了職,貶為庶人,終身不受朝廷錄用,他的族人,府上奴婢,盡數流放嶺南。”

方霖幽幽一歎,沒有說什麽,雖她心地善良,本不欲如此大張旗鼓,可那投機之人,也是罪有應得。

“陛下…在朝上勃然大怒,文武百官悉數噤聲,而後麽…陛下罷了你的相位,以治官不周為由,削去你散騎常侍一職,降為中書舍人,你便不用擔心,有些人日夜加害於你了。”

中書舍人亦是朝廷要職,也可被陛下帶在身邊,掌製誥,任起草詔令,看來皇帝仍是不肯放過她,時間久了,一樣生變,只不過比之宰相,是要平常許多,況陛下震怒,文武百官一時間也會息事寧人。方霖淡然一笑,謝過對她屢次照拂的大理寺卿,“也好,容我多多勸諫,時間久了,陛下也會放我罷官回鄉了。”

而後有人費盡周折,總算查到了方霖身世,卻是無父無母,沒有祖籍,自小在那祁連山昆侖仙宮長大,是土生土長的門派中人,沒有千絲萬縷的宗親宗族,眾人不禁松了口氣,對付一個門派總比對付一個氏族要輕松。

而後竟有當年曾隨當今陛下一同鎮壓韋皇后臨朝稱製的老臣出來提點,那昆侖仙宮而今掌門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助陛下誅殺韋後,遭到通緝的李枺綾李良悌,方常侍正是那人親傳弟子。眾人聞言駭然,難怪陛下對這莫名女子這般庇護,竟是有此來歷。

“當年李良悌遭人陷害,被視為韋後同黨,陛下尚且僅是個小小藩王,仇敵太多,保不住她,令她宗族盡數遭受株連,她則遠走西域,沒了蹤影。陛下為此內疚了不知多少年,唉…”

“此事陳玄禮也知道,或許他早就以為,陛下念及舊情,會死保方霖罷,故而他對我等罷相之計不聞不問。”

眾人盡皆唏噓,沒想到那李良悌還在世,而且還修煉了通天武功,成為了神秘門派掌門,真是造化弄人,有人心思敏捷,略一推敲,突覺不妙,對眾人喝道:

“該死,我等一開始就會錯了皇帝的意,將她當做武媚,當做上官婉兒,實則陛下是將她當做公主。”那人言語既出,眾人方才恍然大悟,陛下種種奇異舉動,方才能夠解釋得清,“不是當做公主,那方霖無父無母,實則就是李良悌之出,她就是公主。”

“難怪,那方霖拚命,也要為陛下尋藥續命,難怪陛下開古今之先河,冊立女相,難怪整日將她帶在身邊,閱奏折,批文書,卻從來不曾臨幸她。”

兵部尚書長歎,未曾想到此事峰回路轉,卻又不禁苦笑,若她是龍血,還是這般受陛下器重的龍血,文武百官中當屬自己與她交惡甚深,將來逼不得已,要將這些盡數還回去了。

亦有人不忿,數落諸人:“龍血又如何,陛下敢見不敢認,認她這個庶出嗎?況且爾等忘了,昔日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景嗎?身為公主,囂張跋扈,與太子爭權,一樣是個禍害。”

只是任他萬般憤慨,已經無人響應他了,太子殿下比你聰明,便是早已看穿了這一點,才對罷相一事不吭一聲罷,若真是民間公主回長安,宮廷局勢又要輾轉變動了。

龍血一說不脛而走,不出數日傳遍長安大街小巷,百姓嘩然,屠夫震驚,大小裡坊盡數傳唱開來,如此曲折離奇的變故又為方霖本就朦朧的身世披上一層面紗,消息亦傳到內侍省,傳到皇帝耳朵裡,內侍省總管只見到陛下奇異一笑,愉悅說道:“這樣也好,沒人敢對她不利了。”內侍省總管心頭撲騰直跳,不敢遐想,亦猜不透天子本意。

從女俠,至女相,再至公主,足令長安城百姓對此事卯足了精神,亦對民間公主充斥了浮想,只是那方霖整日深居簡出,深埋宮中,鮮有人見得到她的模樣。長安百姓對李唐新公主萬般狂熱,卻有一人對此不以為然,只是平靜一笑,正是右補闕方憶,今日方霖無罪釋放,平安回府,他便在大理寺外一直守候。

“我已是過街老鼠了,你便不怕我麽?”在大理寺關了七日,被放出來,先見到的卻是褪去官服,等待許久的方憶,方霖不禁有些意外,

“有這麽美麗的老鼠,長安城的俊逸怕是趨之若鶩,爭先恐後要當那隻貓。”

方憶持了一把紙扇,扇面七寸,扇紙潔白無字,自從認得周亦染後,方霖但凡見著手持紙扇的玉面書生,便心生一股傲睨蔑視感,然而這方憶談吐之間,溫潤和煦,矜持有度,似一朵白蓮一般,令她生不起抵觸。

方霖撇撇嘴,這方憶好似與自己生來便熟稔,定要問問他,是否便是以這般伎倆,騙得了蘇暖暖的芳心。

二人出皇城出朱雀門,方憶帶著她向西市走去,一路車水馬龍,往來商賈絡繹不絕,方霖自懷中掏出一片絲帕,系在臉上以作面紗,雖她極少在外郭城行走,認識她的人不多,可如今一番折折,難免名氣大盛,怕被人認出,還是做了些許遮掩。

“我看是想把我這隻害群之馬就地處決…”

扭扭捏捏,一些不敢在李隆基面前說的話卻終於是按捺不住,對方憶吐訴了出來:“小官實是不知,在下一介小女子既無宗望,亦無野心,何德何能,能被滿朝文武,一眾肱骨視如武後在世,視作蛇蠍。”

“武後入宮時,也不過桃李年華,青春爛漫的時刻。”方憶展顏一笑,見方霖對他吐露心聲,很是開心,也不怕甚避諱,直說了出來。

“若是我如武後一般,蒙蔽聖上,挑撥離間,在朝中安插外戚,在朝外陷害忠良, 被他們看穿,將我貶謫,我也認了,可是我的所作所為,哪件不是合乎情理,哪裡可有僭越之心…”

方霖在皇帝面前不敢大意,直言不敢怨恨一眾忠諫之臣,實則難以釋懷,方憶見之,不禁擔憂,怕她妒心大發,真如武後一般,效仿她之作為,以圖報復,正欲思索說些什麽開導她,卻聽得她憤憤然,抿嘴幽怨,口中碎碎念:

“便是真如武後一般又如何?世人對待掌權之人便是如此,在世之時敢怒不敢言,百年之後針砭時弊,毀人廟宇,恨不得將她祖墳掀開,在墓碑上刻上‘禍國’二字,這些個文武百官,終日惦記著武後魅惑天子,收受男寵,大興酷吏,任人唯親的過,卻不記昔日則天大聖皇帝的功,若非是她大舉打壓關隴貴族,將宇文氏連根拔起,將科舉推廣完善,我等寒門子弟有何機會能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如我這般,無名無姓之人,官至相位,更是不可能。”

“更莫要言,武後還有數不清的大功績,平徐敬業揚州之亂,平契丹人河北之亂,這等文治武功,她亦具備,小女子身為大唐第一女相國,願為她抱不平。”

見她小臉幽怨的樣子,方憶不禁覺得頗為好笑,為她搖了搖扇子,願她消消火氣,原來她此番遭遇不公,竟也有三分自比武後了,冥冥中生出惺惺相惜之感,可惜方憶身為嶺南才子,卻也是讀過書的,不為她一番妒言所動搖,思索片刻,卻是試探道:

“武後施展文采抱負,是相當不易的,她先為太宗才人,後為高宗寵妃,你也願意先為陛下才人,後為太子殿下妃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