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召喚之天下歸一》第619章:武都郡到手
第六百一十九章:武都郡到手

天統四年,六月二十日,蜀中道,漢中郡,南鄭城,李嗣業率領大軍走出了褒斜道,一路向南走,終於是回到了南鄭城,而蜀中道刺史諸葛亮更是在接到聖旨,籌備大軍入涼作戰的所需的糧草輜重之後,親自從成都來到南鄭城,同時蜀中道各郡的錢糧也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南鄭城。

“下官諸葛亮恭迎驃騎大將軍得勝而歸!”南鄭城外,諸葛亮親率漢中文武迎接李嗣業大軍歸來,雖然諸葛亮和李嗣業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諸葛亮是文官,李嗣業是武將,但是論品級,李嗣業身為大將軍都督府三大巨頭之一,地位與三省主官等同,而諸葛亮是蜀中道刺史,品級比之一部尚書低半級,比一部侍郎高半級,所以在李嗣業面前,諸葛亮就是下官。

李嗣業以及一眾將領翻身下馬,苦笑著對諸葛亮說道:“諸葛刺史不必多禮,得勝而歸這四個字,可折煞本將了,正是因為本將在關中毫無作為,陛下才會讓本將轉戰西涼的,慚愧啊!”

“呵呵!”諸葛亮笑著回道:“大將軍何必自謙,盡管大將軍未能率軍攻克長安城,但是褒斜道、郿縣、陳倉三戰三捷,剿滅秦軍數萬人,將關中西部的秦軍主力掃蕩一空,此等功勞,又豈能用毫無作為來形容呢?大將軍,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下官已在城內設宴,為諸位將軍接風洗塵,還請大將軍與諸位將軍隨在下進城敘話!”

“請!”

眾人來到太守府之後,諸葛亮特地設宴為李嗣業等人接風洗塵,酒過三巡之後,李嗣業對諸葛亮說道:“諸葛刺史,陛下欽命,讓本將率軍西進西涼,蜀中道全權負責我大軍入涼之糧草輜重,不知諸葛刺史準備得如何了?本將何時能夠入涼?”

諸葛亮用手帕擦了擦嘴角的酒跡,說道:“大將軍放心,自接到陛下的旨意之後,下官便命蜀中道各郡籌集錢糧,所幸的是,蜀中道向來富庶,各郡囤積的錢糧甚多,因此下官已經在南鄭城內囤積的糧草足夠大軍一年的用度!”

蜀中道的富庶可不是開玩笑的,當年鄧國滅蜀國之後,所得到的錢糧就足夠鄧軍全軍征戰三年了,而蜀中道並入鄧國多年,雖然其中經歷了劍山之戰,但是對財力雄厚的蜀中道來說,這點損失根本不算什麽,現在隨著鄧國版圖的擴大,蜀中道所儲備的錢糧想要供應鄧軍全軍很困難,但是蜀中道依舊是天下有名的糧倉!

“那就好,既然如此,那本將便在南鄭城休整幾日便出兵,對了,諸葛刺史,不知可有武都郡的情報?本將多年駐守中原,對蜀中、西涼等地並不熟悉,如果諸葛刺史知道一二,還請指教!”李嗣業說道。

諸葛亮聞言,馬上讓人拿出一幅輿圖,隨後讓人撤去酒宴,眾人圍在輿圖前,諸葛亮說道:“諸位將軍請看,這是我蜀中道明鏡經過多年的努力所得到的輿圖,這裡是武都郡和隴西郡。”

眾人低頭仔細看,發現這幅輿圖並不算特別的詳細,但是也能理解,自從鄧秦交惡,特別是幾年前鄧軍在中原大破趙軍,實力已經完全碾壓秦趙之後,秦國對於邊境的管控也是越來越嚴格,明鏡的探子想要進入秦國境內十分困難,想要探查清楚已經不可能了,剩下的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武都郡共有下辨、沮縣、故道、河池、上祿、武都道、羌道七城,治所下辨城,郡內原有駐軍一萬之眾,主將名叫張吉,但是去年我大鄧集結精銳之後,為了抵禦我大鄧的攻勢,秦國從下辨抽調了大量精銳回關中,

現在整個武都郡所留下的兵馬不足五千人!”諸葛亮將武都郡秦軍的駐軍情況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諸葛刺史,本將曾多次聽聞西涼等地羌族人勢力比較龐大,武都郡臨近西涼,不知道武都郡有沒有羌族人呢?”無當衛大將軍鄧忠問道。

“呵呵,鄧大將軍,這個問題我覺得你直接問李靖大將軍或許更加的合適!”諸葛亮笑著說道。

諸葛亮此話一出,眾人皆看向李靖,頓時恍然大悟,可不是嘛,李靖身為天武衛大將軍,駐守漢中郡多年,雖然諸葛亮是蜀中道刺史,但是對於情報這方面,肯定是常駐漢中郡的李靖更為清楚的。

李靖說道:“武都郡在靠近隴西郡的羌道城就有羌族部落,不過人數並不多,根據情報,在這裡的羌族部落只有兩三個,加起來人口不足三萬人,武都郡並不是羌族人大量聚居的地方,所以羌族人的勢力並不是特別強。”

“諸位,其實我一直再想,我們可否收納一些羌族人呢?”這時,無當衛軍師蘇雲突然說道。

眾人聞言,皆看向蘇雲,蘇雲被眾人的眼光看得很不自在,然後說道:“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對西涼的地形知之甚少,如果能夠有一些世代居住在西涼之地的人為向導,勢必會事半功倍的,而現在西涼之地,能夠幫助我大軍的就只有羌人了,羌人世代居住在西涼,羌族部落遍布西涼諸郡,對於西涼的詳細地形,肯定十分清楚的。”

“蘇軍師言之有理啊!”眾人細想之下,都很認同蘇雲的這個想法,而且這個辦法也不是沒有先例的,當年趙國、燕國這些北境大國征討塞外胡人的時候,也曾收納胡人為向導,最終大獲全勝。

“可是陛下一直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對於外族人,陛下向來沒有任何好感,如果陛下知道了,恐怕會橫生事端!”想法是好,但是也不是誰都覺得沒問題的,這不,天武衛軍師賈詡便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鄧昇曾經說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話,給人的感覺就是鄧昇不喜歡外族人,如果他們沒有經過鄧昇的同意就擅自接納胡人,肯定會引起鄧昇的不快的。

“這……”眾人聞言,皆看向李嗣業,這個時候,能夠有資格、有能力拍板的就只有李嗣業了,總之,李嗣業讓他們怎麽做,他們就怎麽做。

李嗣業權衡再三,也不敢擅自做決定,最後,說道:“此事茲事體大,本將也不能擅自做主,這樣吧,本將親自擬一道折子,加急送回宛城,呈於陛下案前,請陛下定奪吧,只不過如此一來,我們出兵的時間又要推遲了。”

眾人都不清楚鄧昇的心思到底是怎麽樣的,根本不敢擅自做主,最後還是李嗣業決定派人回宛城請鄧昇定奪,但是南鄭來回宛城,最快都是五日,這一來一往,出兵武都郡的時間肯定要退後的,不過這也沒有辦法了。

很快,李嗣業就擬好了一道折子,此事事關重大,為了防止消息泄露,李嗣業特地安排了自己的親衛隊長親自將折子送回宛城。

天統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宛城,乾陽宮,鄧昇接到了李嗣業的折子之後,哈哈大笑,道:“哈哈,這李嗣業還真是謹小慎微啊,多大點事,還要由朕親自做主,你回去告訴李嗣業,就說此事朕準了。”

“喏!”李嗣業的親衛隊長應了一聲,然後離開了乾陽宮。

在報信之人離開之後,崔浩眉頭緊皺的對鄧昇說道:“陛下,此事是否過於草率了,畢竟羌人乃是外族胡人,陛下也常說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萬一羌人包藏禍心,我軍貿然進入西涼豈不是送羊入虎口?”

鄧昇笑了笑,說道:“崔卿,羌人世代居住在西涼,對於西涼的熟悉是我們遠遠不及的,要向征服西涼諸郡,羌人是必須要爭取的,再說了,征服了土地,就得治理,而治理西涼最關鍵的就是羌族人,對付羌族人,可不能用中原那一套,必須要因時製宜,因此以夷製夷是最好的辦法,提前培養一下忠於我大鄧的羌族人,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只要是心向我大鄧的胡人,接納又何妨?朕既然敢接納,就不怕他們作亂!”

“陛下深謀遠慮,臣不及!”崔浩讚道。

天統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李嗣業派去宛城的信使回到了南鄭城,將鄧昇的旨意傳達了下去,在得到了鄧昇的同意之後,李嗣業等人很快意識到,他們又遇到了一個大麻煩,那就是他們和羌族人沒有接觸過,無法聯系到羌族人啊。

這時,諸葛亮說道:“其實我們刺史府和武都郡的羌人還是有些往來的。”

“諸葛刺史,此話當真?”李嗣業激動的問道,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鄧國從來沒有主動和西涼諸郡聯系,更不用說鄧秦交惡之後,鄧秦兩國的邊境基本都是處於的封鎖的狀態,除了得到兩國承認,並且運送兩國必需品的商旅之外,其他人根本不可能越過邊境半步的,所以鄧國真的沒有和哪怕一個羌族部落有聯系。

“這是自然的!”諸葛亮笑著說道:“當年在下初任蜀中道刺史的時候,就曾派商隊前去武都郡,打算一舉進入西涼諸郡,打聽西涼諸郡的消息,這件事也是得到了明鏡和商務司的支持,那個時候,我們就與羌道城附近的一個名叫乃溱部的羌族部落有了聯系,當時我們對西涼諸郡比較陌生,不敢隨便進入,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委托乃溱部將我們的貨物送到西涼諸郡的,後來在探查清楚武都郡和隴西郡的情況之後,我本打算讓商隊直接進入西涼諸郡的,不過可惜的是那個時候劍山之戰爆發,我大鄧與秦國交惡,此後兩國相繼封鎖邊境,從此就沒了聯系而已。”

“那諸葛刺史,現在可能聯系到乃溱部?他們又會不會支持我們?”李嗣業問道。

諸葛亮說道:“能是能的,雖然現在邊境封鎖,但是那些常年居住在邊境的百姓肯定有進出的道路,只不過這樣一來耗時會比較長,而且據我對乃溱部的了解,他們是不會輕易投向我軍的,最起碼,在我軍徹底控制住武都郡之前是不可能的,畢竟乃溱部現在在秦國境內,而且乃溱部實力不強,根本不敢和秦國作對的。”

“那好,那我們便先行打下武都郡,相信乃溱部見到了我大鄧的實力之後,肯定會投向我大鄧,為我大鄧進軍西涼做向導的。”李嗣業想了想,說道,既然乃溱部畏懼秦國,不敢輕易倒向鄧國,那簡單,直接打下武都郡不就好了嗎?這樣一來,乃溱部就不在秦國境內了,而是在鄧國境內。

“喏!”眾人應道。

天統四年,七月初一日,鄧軍大舉進攻武都郡,由於關中之戰的爆發,秦國將原本駐守武都郡的兵馬抽調了大半,導致偌大的一個只有不到五千兵馬駐守,如果是一個腹地小郡,有五千兵馬足夠了,但是偏偏武都郡是一個邊境重地,五千人根本不夠看。

天統四年,七月初二日,出兵第二天,鄧軍先鋒軍便攻破了沮縣,在進入沮縣之後,李嗣業命大將嶽雷率領本部人馬北上攻打故道城,而故道城西北面就是關中四塞之一的散關,而嶽雷這一次北上,除了要攻取將故道城之外,還要將這座關中四塞之一的散關拿到手。

天統四年,七月初十日,鄧軍攻破武都郡治所下辨城,而北上的嶽雷也成功拿下了故道城和散關,七月十五日,鄧軍全面掌控了武都郡七城之地。

天統四年,七月十七日,蜀中道刺史諸葛亮派其子諸葛瞻帶著一大批商旅來到了下辨城。

“小子諸葛瞻見過大將軍!”下辨城,太守府內,諸葛瞻恭敬的向李嗣業行禮道。

李嗣業看著面前這個稚嫩的諸葛瞻,笑著說道:“起來吧,諸葛瞻,你是諸葛刺史的兒子吧?你今年多大了?”

面對李嗣業的問話,諸葛瞻不卑不亢的回道:“回大將軍,小子正是蜀中道刺史諸葛亮之子,今年十六歲!”

“才十六歲啊?諸葛刺史還是放心啊,居然讓一個只有十六歲的毛頭小子來!”李嗣業聞言,笑著說道,說實話,十六歲的諸葛瞻著實是小了點。

“大將軍此話,小子不敢苟同!”見李嗣業看不起自己的年紀,諸葛瞻當即反駁說道:“古有甘羅十二歲為相,遠的不說,就說我朝當中,無當衛諸位將軍從軍之時,年紀最大者不過二十出頭,年幼者盡皆十五六歲,小子已經今年十六歲,大將軍何故看不起小子呢?”

“呃呃……”李嗣業沒想到諸葛瞻居然如此的牙尖嘴利,還敢反駁自己,頓時哈哈大笑道:“哈哈,好,諸葛刺史真是生了一個好兒子啊!後生可畏,既然你家老子都不擔心了,本將也沒什麽好擔心的,常茂聽令!”

“末將在!”常茂出列應道。

“本將命你統率五百精銳與諸葛公子一同前往羌道城,沿途保護好諸葛公子和一眾商旅的安全!”李嗣業說道,雖然諸葛亮對自己的兒子很放心,但是李嗣業還真不能不管不顧,畢竟現在武都郡還只是剛剛平定,郡內還有不少的秦軍的散兵遊勇,誰知道諸葛瞻一群人走在路上會不會被秦軍殘兵襲擊了,為了諸葛瞻的安全,李嗣業便安排常茂率領五百精兵保護他們。

“末將遵命!”常茂應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