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諸天道宋》第122章?我挺石之軒
“諸天道宋 小說酷筆記()”查找最新章節!
 “石之軒化身為魔,分裂突厥,使突厥裂為東西二部,彼此攻伐,互相廝殺,經年不休。死於東西二部內亂中的突厥子民,數不勝數。”

 “滔天罪孽,皆由石之軒一人而起。”

 趙佶攤手道:“這不應該留名青史,為後世子孫景仰嗎?突厥乃中原大敵,連年侵略中原,擄掠華夏子民。石之軒不費一兵一卒,便將強大的突厥分裂,使其東西二部彼此為敵,大為減輕中原壓力,此乃不世奇功,我趙佶實在痛恨晚生了幾年,否則這等不世奇功豈能讓他獨得!”

 聽到此種言論,石青璿一雙妙目裡頓時出現了異樣的光彩,她一輩子桎梏於這片小天地裡,所受的教育,也是慈航靜齋那套。

 但她冰雪聰明,其實有自己的價值觀,今日聽到趙佶之言,也感覺這並沒有什麽大錯,不自覺的點了一下頭。

 智慧大師長眉抖動,說道:“施主太利己,那些枉死的突厥平民何其無辜?”

 佛門講眾生平等,並不會因為對方是異族,就輕賤對方的生命。

 在聖僧們看來,因石之軒縱橫之計,死於內亂的突厥平民,顯然也要算石之軒造的孽。

 但這又置中原百姓於何地?

 簡直就是聖母鍵盤俠,沒得救了。

 “佛法或許沒有種族國界之分,但佛門弟子卻應該有種族國家之別,如果你們將這些混為一談,我看你們讀了一輩子的佛經,還是燒了罷了!”

 趙佶不由動怒,話音裡帶著些意志力,擲地有聲,震蕩四方。

 “……”

 四大聖僧感覺有些不妙了,此人的是非觀、價值觀,貌似跟他們完全不一樣啊!

 但聖僧們並未放棄,嘴遁乃佛門強大的神通,什麽道理在他們嘴裡都能說清楚。

 道信大師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度。

 “施主之言論,視異族如螻蟻的觀念,老衲雖不敢苟同,但也能理解一二。”

 道信先肯定了趙佶的話,然後轉而說道:“不過,就算石之軒在異國犯下的罪行,施主不以為然,那麽石之軒對中原犯下的大罪呢?”

 “不知施主知不知道,昏君楊廣征伐高句麗,皆為石之軒化身裴矩所起,若非石之軒聯絡一乾奸臣推波助瀾,屢屢攛掇,又何來三征高句麗之事?”

 “三次征伐高句麗,數十萬大軍盡沒遼東,無數士卒埋骨異鄉。不僅軍隊受創甚重,民間亦飽受苦難,不知多少家庭,因征夫、催糧而家破人亡,受害者數以百萬計!如今的中原大地,盜匪蜂起,亂民遍地,日日殺戮不絕,此皆三征高句麗失敗之故!”

 “施主顯然很是認同縱橫之道,這並沒有錯,那麽,中原百姓呢?因石之軒推動昏君三征高句麗,而埋骨異鄉的數十萬將卒,是否為石之軒之罪孽?”

 “因三征高句麗之役,以至家破人亡,不得不淪為盜匪的千萬百姓,是否為石之軒之罪孽?”

 “如今天下大亂,那必將慘死於亂世之中,難以計數的無辜百姓,是否為石之軒之罪孽?”

 三句遞進,氣勢逼人,喝問之下,道信已然是怒目圓瞪。

 佛門辯論之道,歷來不差,抽絲剝繭,小中見大,偷梁換柱,李代桃僵,俱都信手捏來。

 趙佶搖頭歎道:“爾等埋首佛經中的老僧怎麽可能看出征伐高句麗的用意?!若是你們有治國之能,要儒家有何用?蠢不是錯,這種論斷拿來獻醜就是你們的錯了……”

 “高句麗本為遼東一撮爾小國,趁三國亂世、五胡亂華、南北並立,一點點蠶食華夏故地,至如今,竟爾成長為遼東一霸!無憂小說網

 “且其國狼子野心不息,便是大隋立國,中原強盛之後,仍然居高臨下,窺視中原,對土地的欲望堪稱無窮無盡。”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天朝沃土,豈容宵小窺視?任何一位有遠見的君王,都必然征伐高句麗,不滅此國,不得安寢!”

 “石之軒說動楊廣征伐高句麗,本沒有罪。罪在他與楊廣操之過急,戰略失誤。罪在楊廣好大喜功,居然要求前線大小戰事,都務必聽他旨意行事……簡直荒謬!”

 “還罪在後方門閥大拖後腿,罪在楊玄感趁楊廣東征之時,起兵造反,致使後院起火,二次東征無疾而終……”

 “說多了你們也不明白,征高句麗不是罪,甚至是未來後繼者必須要完成的大業。敗了,才是罪!”

 “普天之下,論軍事謀略、縱橫之道,我趙佶卻是無比佩服邪王!”

 四大聖僧心中微沉,此人竟然與那邪王是一路人。

 莫非,蜀中變故,乃邪王布局而為?

 不對……石之軒不可能說動宋缺……此子不能留,若是不能降服,今後必成後患……

 道理講不了,那就只能用拳頭了。

 遠處,“萎和善”侯希白則聽得熱血沸騰,緊握雙拳,一臉激動,幾乎熱淚盈眶。

 他萬萬沒有料到,趙佶這個魔頭,居然是他師父的知己。

 開玩笑,未來老丈人,我趙佶不挺他挺誰?

 ‘好……說得好啊!這群老禿驢,呵tui……恨不得尿他們一臉!’

 石青璿亦是陷入沉思,軍國大事她不懂,歷來說起三征高句麗,都是楊廣之罪、石之軒之罪,但其他人沒有罪嗎?

 或許也有吧!

 正道、魔道、門閥、江湖,哪個真正的為天下黎民百姓著想過呢!不都是為了一己之私嗎?

 四大聖僧對於趙佶的反駁絲毫不放在心上,他們無需弄清楚攻打高句麗有什麽大局觀,也不需要判斷三征高句麗失敗的原因。

 敗了就是敗了,他們只看結果。

 如今這天下, 名不聊生,亂世將出,這就是石之軒的罪孽!

 至於細數其罪,何其之多。

 “石之軒殺戮成性,濫殺無辜,江湖上……”

 “說什麽江湖?江湖殺戮就不要拿來糊弄人了,死了活該!”

 “石之軒害死碧秀心……”

 “但石之軒也瘋了,他們女兒都有了,不需要你們來操心。”

 “石之軒視我佛門為敵寇……”

 趙佶眼中一眯,寒聲道:“在我眼中,你們佛門可比魔門還要髒啊!日後傾覆,沒有一個和尚是無辜的……”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23章 ?我挺石之軒)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諸天道宋》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