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打死蘇大強”的全網檄文還不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昨晚《都挺好》電視劇的大結局,順利將最新熱搜換成了“蘇大強成功洗白”。敢情作天作地鬧著老大給自己買新房子,把老二折騰得離了婚,女兒被打進醫院只顧給兒子脫罪的,都不是他?一個從小被原生家庭深深傷害的蘇明玉,就這麽強行和解了?
電視劇畢竟是藝術和商業的再創造,真實世界中,那個跟蘇明玉成長經歷神似的女孩——張愛玲,她的態度也許更像大部分普通人最真實的反應……
張愛玲小像
證明自己,是報復傷痛的最好方式
李鴻章後代、落魄貴族少女、一代才女?這些高貴的標簽像披在張愛玲身上的華麗衣袍,底下襯著的是數不清的陰影與夢魘。她那麽遙遠,塵煙散盡,民國風流難尋;她離我們又那麽近,近到她兒時經歷過的所有傷害,似乎都能在你我身上找到影子。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族
李鴻章子孫們的合影
她是家庭中徹徹底底的棄兒!4歲時,父母就因觀念不同而離婚,母親黃逸凡遠走英國。從此,母愛在她的生命裡,成了最匱乏的陽光;而父親,又給了她慘絕人寰的冤枉、暴力、軟禁和傷害。
“我父親揚言說要用手槍打死我。我暫時被監禁在空房裡,我生在裡面的這座房屋忽然變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現出青白的粉牆,片面的,癲狂的。”張愛玲在作品《流言》中的敘述和其弟弟張子靜的回憶完全契合。
張父(左二)吃喝嫖賭一應俱全
1937年,張愛玲和後母發生衝突,後母罵了她,還打了她一巴掌。張愛玲用手擋,後母卻說張愛玲要打她,上樓告狀。張父不分青紅皂白,跑下樓來將張愛玲打得倒地不起還不罷手。幸好祖母留下的老傭人不顧一切地拉開,她才沒有被打死。
後來父親乾脆將她軟禁起來,不許她與任何人交談,得了痢疾也不請醫生,不給她吃藥,任由其病得越來越重。最後因為怕背上“惡父”的名聲,才偷偷給奄奄一息的她打了消炎的抗生素針……
這一系列攻擊行為,無疑都在殺死張愛玲心中的父親。
母親黃逸梵是受過西式教育的摩登女子
而她的母親偶爾回國,照顧了幾次生病的張愛玲後,也幾次三番說希望她死。她說:“我真後悔小心照看你的傷寒病……”
在香港大學時,張愛玲的老師弗朗士,給了她八百塊錢作為獎勵,張愛玲得到極大鼓舞,拿去給母親看。結果她母親什麽都沒說,過兩天直接在牌桌上輸掉了。
她不被看見,也不被愛。但越是這樣,張愛玲越想證明自己。她逃離了父親的家,在學校拚命地寫稿、給各大雜志社投稿,她說出名要趁早。她想證明自己的才華,擁有賺錢的能力和對傷害說不的底氣。
很快名氣上來了,張愛玲的稿費水漲船高,她攢夠了還母親的錢。母親回國後,她選了個時機去還錢。兩根小金條握在手心,她還陪著笑遞過去:“我一直心裡都過意不去”。她說這是還她的。像一個陌生人,對待另一個陌生人。
沒有恩情,也沒有親近。只有利益往來,和冷漠的客套。
是影子,更是枷鎖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盡管張愛玲厭惡生了她又不好好待她的父母,她卻在無形中把自己活成了母親,
並用盡一生追尋“父親”式的愛人。
上海雜志社《傳奇》初版本封面黃逸梵喜歡《二馬》,她也喜歡;黃逸梵喜歡鋼琴,她就學了鋼琴;黃逸梵喜歡油畫,她的夢想就是成為鋼琴家,或畫家……就連張愛玲第一本書出版,她設計封面選擇整個一色的孔雀藍,隻印上黑字,這也是母親以前最喜歡的顏色。而她和母親的性格,更是如出一轍的冷漠、涼薄、孤傲……
幼年張愛玲相片,母親上的色
1957年,黃逸梵客死倫敦。在此之前,她曾寫信給張愛玲:“我現在惟一的願望就是見你一面。”可惜,張愛玲還以為她是生病無錢醫治,找她要錢,慌忙寄了一張一百美金的支票給她,預備著老死不相往來。
她對友人炎櫻,亦顯得絕情。炎櫻定居日本後,她移居美國,炎櫻多次給她去信,問她:為什麽莫名其妙不理我?張愛玲在回復幾封信後,徹底沒了蹤跡。
炎櫻與張愛玲
對其他家人,她也同樣不留情面。她批判父親,批判母親,批判舅舅,批判傷害過她的所有親人。
對自己,她更是苛刻到了極致。她曾對自己說:反正你將來也沒有好下場。而《小團圓》裡,她寫到自己的流產。那麽心碎的經歷,她像自虐一般,用了無盡的耐心,去細細描摹。
她的文章裡,滿目都是蒼涼。在她的眼中,人與人,如同虱子一樣,在華美的錦袍上,掙扎著,相鬥著,到處是算計,到處是齟齬。她文字裡的冷,更是心底的冷。
而她在追尋自己的伴侶上,無論是胡蘭成還是賴雅,都或多或少有她父親的影子。童年,張愛玲受盡了父親的冷漠、囚禁和虐待,她想通過愛情,在另外一個男人身上彌補回來。
她的愛情觀就說明了一切:“我一直想著,男人的年齡應當大十歲或是十歲以上,我覺得女人應當天真一點,男人應當有經驗一點。”她說得更像是父親和女兒。
張愛玲的前夫胡蘭成
第一個男人胡蘭成比她大14歲,與張愛玲相識時,他已經是有婦之夫,有過三任妻子,他在報上登離婚,又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但他從不曾為了她停止風流,一路上女人不斷,換了一個又一個。
胡蘭成出軌無數次,張愛玲就傷心了無數次。為避免被再次傷害,她像刺蝟一樣啟動了心理防禦,寫了一封絕交信並附上30萬的稿費寄給胡蘭成。她說:“我已經不愛你了,而你是早已經不愛我了的。”若不想被拒絕,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拒絕別人。
賴雅與張愛玲
在美國時,她邂逅了第二個男人賴雅,他比張愛玲大29歲。兩人相伴11年後,賴雅逝世,以另一種方式拋棄了張愛玲。
在痛苦的原生家庭成長,帶著無形的枷鎖去尋找愛,又失去愛,她的一生都在重蹈覆轍……
不是不愛,是已經沒了愛的能力
很多人對張愛玲在對待親弟弟張子靜的態度上多有非議,她對親情的冷漠有時到了讓人心寒的地步。兒時,父親受到挑唆,使弟弟無端遭受嚴厲的懲罰,她恨弟弟的膽小、麻木,她躺在陰暗的大房間裡,流著眼淚發誓要給弟弟報仇。
抱著洋娃娃的張愛玲和弟弟
張愛玲從家裡出逃後,弟弟也跟著跑了出來,帶了一雙報紙包著的籃球鞋,告訴母親他回不去了。母親沒有收留他。弟弟哭了,張愛玲在旁邊也哭了。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在天津法國花園
張子靜別無選擇,只能留下,陪著這個家一起衰朽,變作一個懦弱蒼白的少年。或許是弟弟的懦弱,又或許是他甘於平凡,隨著年輕的增長,張愛玲對親情的抗拒到達了頂峰,哪怕是曾經和自己有著共同遭遇的親弟弟。拒絕相見,拒絕有任何方式的往來,成了她保護自己不被親情傷害的殼。
弟弟為了自己辦的刊物找她約稿,張愛玲卻以“刊物不出名,會敗壞自己的名譽”為由拒絕。後來大概是出於對弟弟的憐惜,她找出一張親手畫的素描,叫張子靜拿去刊登。
只有姑姑張茂淵讓張愛玲覺得親近一點
張愛玲前往美國時,半句都沒和他提起,還是通過姑姑的嘴裡得知的。
姑姑開了門,一見我就說:“你姊姊已經走了。”然後把門關上。我走下樓,忍不住哭了起來。
後來張子靜也曾向她尋求救濟,但張愛玲境況不好,最終分文未給。去世時留下遺言,將一切遺產留給宋淇夫婦,一點都沒有留給他。
張子靜晚年過得很落魄
張子靜一生都過得很糟糕,終生未婚,住在上海一個很窄小的房間,做老師幫別人補習英文,一邊服侍繼母。60多歲,還在想著如何攢錢,去鄉下找一個老婆,能照顧自己……
很多人苛責張愛玲的無情與冷漠,卻不曾想,張愛玲何曾不是和弟弟一樣的受害者呢?只是一個選擇了奮起抗擊,一個選擇了隱忍度日罷了。張愛玲討厭那個腐朽的家庭,而弟弟卻軟弱地繼續沉淪。這樣一條巨大的鴻溝,對她而言,張子靜已經和她成為了不同世界的人,注定要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在這樣畸形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無論是張愛玲,還是張子靜,都是病態的。張愛玲的孤僻乖張、戀物、自戀和自閉,張子靜的軟弱、窩囊、庸碌,這種病態伴隨了他們一生,又都以孤獨終老結束。
雖然人們都希望看被原生家庭深深傷害過的孩子,無條件和解最終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真正被傷害過的人,是不會因為幾滴眼淚、幾句話就失憶的。就像被釘子使勁兒釘過的木板,即使有天釘子幡然悔悟,木板上深深的傷口就能愈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