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朝第一權臣》第105章:殉國名單
  八月的天兒(附注:農歷),夜有些長,可那些大臣根本顧不得黑,便早早地讓家仆駕著馬車往皇宮趕去。

  落了鎖的宮門還是像往常一樣的時間開啟,可大臣們卻是等得不耐煩了,等到大門被打開了,全都一股腦地湧了進去。

  “王大人,我今兒早上聽說……后宮讓人給那個叫喜寧的瓦剌使者送錢了?而且還送了不少?”於謙蹙著眉頭看向王直,“你知道這事兒嗎?”

  “知道了。”王直歎了口氣,爾後看了於謙一眼道,“這都是小事兒,你不讓太后往朝堂上摻和,還能管得住她私自給瓦剌送錢?”

  “這倒也是。”於謙將手往袖子裡一縮,爾後哈口熱氣道,“不過戶部得盯緊了,一個子兒也不能給瓦剌送!這個口子一開,以後就收不住了!”

  “明白,不過今兒朝堂上可別提這事兒……”王直抬手一抹眼睛,目光悠悠注視著前方的奉天殿道,“內閣的陳大人已經把土木堡的殉國名單都統計出來了,人很多……”

  於謙聽王直這樣一念叨,便也不再言語了,只是深深地歎了一口氣,爾後抬手一指前方道,“走吧,一切等上了朝再說!”

  進得朝堂,監國朱祁鈺已經打著哈欠坐在龍椅上等著了,他這點就是好,比較守時負責,雖然從來不發表什麽意見。

  眾大臣也沒有集體向監國朱祁鈺行禮,只是陸陸續續地向他行了個禮,爾後便埋頭聚在一起討論事情了。

  朱祁鈺明白自己就是個擺設,因此也沒打算過多詢問,只是坐在那裡等他們的結果,因為自己的唯一作用,就是等他們決定好了,然後由自己點頭批準,自己仿佛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手中的那方大印。

  “殿下,土木堡的殉國名單已經統計完畢,還請殿下過目。”內閣次輔、戶部右侍郎陳循上前兩步,捧著一個小冊子說道。

  “念吧!”朱祁鈺再次打了個哈欠,爾後招了招手示意眾人可以上前發言了,嗯,自己還是有一點作用的。

  “截至目前確認殉國者……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恭順侯吳克忠,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永順伯薛綬,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左都督梁成、都督同知王貴……”

  眾大臣聽陳循這樣念著,都不由得一陣心悸:怎麽……都死了啊!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大明朝的高級武將,五軍都督府和三大營幾乎就是由這些人掌管的,如今他們死了,那朝廷的軍事防務力量就等於空缺出來了啊!

  尤其是英國公張輔和成國公朱勇,他們怎麽也遇難了啊!唉!國之不幸,國之不幸啊!雖然他們早就聽李賢說了張輔和朱勇身死殉國的消息,可此時聽陳循念了出來,他們還是免不得一陣感慨……

  “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監察禦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佑、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鑒、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序班李恭、石玉……”

  等眾人聽陳循念完遇難文官的這一大串名字,

都不由吃驚地長大了嘴巴:合著除了禮部的楊善,吏部的李賢和都察院的王文,其他人全都死了啊!  要說也是,這些個文官大多年齡很高,手無縛雞之力,而且也很少有人像楊善那麽滑頭,王文那麽屈辱,所以在戰場上死了並不奇怪。

  只不過這個損失未免也太大了些,因為這裡面有不少朝廷重臣啊!現在這麽一副爛攤子,剩下的這些文臣,沒幾個人能夠支得起來啊!

  待陳循哽咽著念完這份名單後,早已是泣不成聲,其他的大臣更是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他們確實是真情實感,因為這裡面很多人都是他們的同僚,他們的朋友。

  坐在上面的朱祁鈺聽完這些名字,也忍不住一陣悲戚,畢竟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怎麽……怎麽有那麽多人?”

  “殿下!大明危矣啊!”陳循捧著人名冊子,直接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據前線奏報,瓦剌大軍在漠北蠢蠢欲動,如今已開始攻打居庸關,他們是奔著京城來的啊!”

  “大明危矣!大明危矣啊!”許多大臣都開始不顧形象, 直接坐在地上,一邊拍腿一邊大哭,“祖宗顯靈吧!”

  朱祁鈺見眾人如此,也不由得一陣頭疼,“你們……如今該怎麽辦?你們倒是有個說法啊!”

  朱祁鈺這麽一問,有不少人都安靜了下來:等的就是你這句話!其實以這些大臣的精明,他們怎麽會不想辦法?

  事實上從昨晚開始,就有不少大臣暗中聚在一起商量對策,結果很一致:南遷都城!

  如果把都城遷到金陵(附注:今南京),自然就可以避過瓦剌之禍,因為以瓦剌的兵力,很難打到金陵去。

  當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天子守國門”,可如今的這幫大臣為了保命,竟然輕易地想出了南遷的法子,若是朱棣泉下有知,估計會很傷心吧?

  就在這時,便有一個大臣站了出來,大聲說道,“殿下,臣夜觀天象,對照歷數,發現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遷才可以避過此難!”

  發言者,徐珵是也,現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注:從五品),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數,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研究……

  附注:其實當時從土木堡逃出來的文臣,還有大理寺右寺丞蕭維楨等人,不過都不重要,後面也沒什麽戲份,所以為了增強戲劇性效果,我乾脆就給砍掉了。

  還是那個原則,在保證基本考據的情況下,先小說,後歷史,對於一些不太重要的細節、人物,我可能會稍加改動,望各位讀者見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