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隋唐大財閥》第一十五章 另起爐灶
  東苑內,關寧正在跟泥瓦匠解釋著他的“快火蜂窩煤爐灶”的築造之法。

  關寧的設計方案是要在廚房內砌出五個灶面相連的爐頭,其中四個是加裝了鼓風機的。

  鼓風機用一根風管與快火炒菜爐的底部相連,爐頭上方有遮蔽煤灰的活動裝置,當需要加風的時候,這個裝置與排風管相連,因為加風而噴出的煤灰煙氣則全部排出到外面,不會弄髒廚房的環境。

  另一個爐頭則是專門用來蒸、煮、燉的慢火爐,兩者的區別只在於通風助燃的方式不同而已。

  爐頭的尺寸當然要與蜂窩煤的尺寸吻合,而灶台的寬度則充分考慮到油、鹽、醬、醋等調料的擺放位置,以方便廚子們在爆炒菜品過程中添加調料及配菜。

  灶台的對面是案台,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擺放處理好的瓜果菜蔬、生鮮水產以及禽畜生肉等食材,以方便廚師們在炒菜時隨時取用。

  案台後面是擺放食材的層架,也同樣分門別類地隔成幾個區域,濕貨與乾貨分開擺放。

  然後,就是廚房中很重要的水台了。

  水台不是洗碗台,而是將采購進來的各種產品進行初加工。

  比如將肘子去毛、洗刷、斬塊;將各類的魚去鱗、開膛、清洗;將肉切片、切絲或者剁成肉末;將螃蟹開殼去腮等等……

  水台需要大量用水,為此,關寧設計了“簡易自來水系統”!

  便是在廚房的外面裝設兩個高於水台的大木桶,通過幾根聯接起來的竹管將水引至水台上,至於水閥設備,一時間還造不出來,便暫時以木塞代替吧。

  這個廚房,除了欠缺抽油煙設備(動力問題太難解決)之外,可以說是現代廚房的低配版了!

  圖紙設計已經很複雜,施工就更不用說了。

  為此,在施工的初始階段,關寧需要時時監督著……

  烹飪是這個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群眾基礎最廣泛的藝術形式。

  縱觀整個人類發展史,無論世道如何變幻,從來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擋這項藝術蓬勃發展。

  人類發展史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部人類尋找食物,生產食物以及烹飪食物的進化史。

  烹飪的藝術一定會朝著更精細、更健康、更科學的目標前行,而要實現這三個目標,讓美食藝術永遠繁榮興盛的唯一動力就是――食物的味道!

  是沒有人會願意去品嘗一坨象屎一樣的健康食物的,無論這坨東西對身體有多好!

  人永遠是追求感觀刺激的生物,所以對於吃貨們來說,食物的色、香、味、形永遠比它的營養成分重要得多。(華夏的國寶級美食――辣條便是一個最好的詮釋!)

  關寧穿越到關府的時間不算長,但對於關府的飲食……他已經無力吐槽了,對於他這個曾經吃遍天下美食的CEO來說,現在每天吃飯就跟受刑一樣!

  隋代煮(蒸)飯以及做菜的炊具仍以釜、鑊為主,這些炊具厚重敦實,不利於快速導熱。

  事實上,這些炊具設計的初衷都是為了蒸、煮、燉這些烹飪方式而服務的,唯獨與煎、炒、炸八字不合。

  在這個時代,最有利於煎炒炸的炊具當屬銅鐺,銅鐺大約相當於厚重的銅鍋,但比起現代炒鍋來說,口徑小而底部深,不利於翻炒,而且銅很貴重,尋常人家根本不可能用來做炊具。

  鑄鐵的導熱性雖然比不上銅,但總體而言,已是極好了,隻要將鍋做得較簿,

平面弧線做得順滑流暢,那麽鑄鐵的良好導熱性與廚師們的快速翻炒技術將融合無礙,得到充分發揮。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裡記載了99種菜式的做法,仍以傳統古老的“羹”與“烤”為主。炒法雖已出現,但顯然是“非主流”,而炒菜時用的炊具當然就是銅鐺!

  《齊民要術》中炒法應用的典型有現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炒雞蛋,書中稱為“炒雞子法”,具體方法為:“(雞蛋)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美。”這與今天的炒雞蛋顯然沒有什麽區別了。

  而“鴨煎法”雖然名字裡沒有“炒”字,其實做法與今天的炒法相同。

  “用新成子鴨極肥者,其大如錐。去頭,煙治,卻腥翠、五藏,又淨洗,細銼如籠肉。細切蔥白,下鹽、豉汁,炒令極熟。下椒、薑末食之。”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選用野雞大小的肥鴨子,去掉頭,用熱水燙褪洗淨毛羽,去掉尾腺和五髒,剁碎,使成肉餡狀。細切蔥花,加鹽和豆豉汁,將肉翻炒至極熟,再加入花椒粉、薑末,然後食用。雖然不曾名言加油,但鴨子極肥,入鍋必會有許多鴨油被熔化,鴨肉被炒熟,實際也是以(鴨)油為傳熱中介。

  賈思勰曾經做過北魏青州高陽郡(今山東臨淄)的太守,身份地位尊貴顯達,家中物資想必是不缺的,所以炒菜的兩大要素:火與油,對於他來說,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

  隋唐以前,炒菜之所以沒有普及,除了科技與民智相對落後之外,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物質方面的――缺乏油脂!

  為什麽會缺乏油脂呢?很簡單,缺乏食物啊!

  首先是動物油脂的提供者――豬羊牛雞鴨,這對於以前的平民來說,是奢侈品,長年不知肉味者大有人在!吃一頓肉都那麽困難了, 誰還費那個事,將油脂單獨剝下來煎油啊!

  其次是植物油脂的提供者――大豆(菽)、芝麻(胡麻)、油菜籽(荏)等等,亦是糧食作物的主力軍,是廣大人民的口糧。植物榨油產業之所以沒有興盛起來,跟上一條的道理是一樣的,吃都不夠吃,誰還費那個事啊!

  此時,榨油的大戶――花生和玉米還在南美洲呆著呢……

  各種油裡,以麻油香氣最盛,滋味最好。

  關家是大戶,油、食材、燃料和炊具都是不缺的,但烹飪出來的菜肴依然乏善可陳。關家如此,其他的大戶人家也大抵如此。

  要讓美食在這一片暗黑的天幕下破影而出,需要一種獸性的欲望,以及一條探尋味蕾極致高潮的舌頭……(這裡說得好象有點H色,但這是實情!)

  沒有欲望,人類就不會進步;沒有感覺,人類就永遠隻是單細胞生物。

  為了追求味蕾的極致高潮,世界人民努力了幾千年,現在,關寧想讓他曾經熟悉的各種味道,重現在這一時代,就象要掀起一場革命一樣。

  而這一切,從一口灶,一個鍋和一杓熱油開始!

  幻想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從來沒有實現過,隻有當幻想轉換成切實可行的理想時,這個世界才會為你打開一扇門。在已經完全成形的關家大廚房中,關寧實在找不到任何複興中華美食的希望了,所以他決定在兩間雜物房中“另起爐灶”。

  工程不算大,但一些細節需要精雕細琢,所以整個工程的總設計師以及總監工――關寧任重而道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