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隋唐大財閥》第一十六章 裝了“瞄準鏡”的箭客
  又過去了幾天,時間來到了開皇十九年的十二月十五日。

  關寧右手的傷勢完全好了,所以每天的運動量加倍!

  除了日常淬煉筋骨,訓練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性之外,關寧最近還迷上了射箭,每天早晨,關家莊園的箭垛場上都會出現關寧的身影。

  火器出現之前,弓箭做為軍隊最有效的遠程打擊武器,射術便也成為了衡量一名武者武力值的硬性指標之一。

  古之善射者,數不勝數,其中,百步穿楊的上古箭神養由基,射石搏虎的西漢飛將軍李廣,轅門射戟的三國第一武神呂布,俱是傳頌千古的神射手。

  而《列子?湯問》寓言故事中神射手紀昌的學箭過程,更是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主義的色彩。(簡稱玄幻!)

  紀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人物,神箭手,以好學和堅韌著稱。

  整個故事的這樣的,簡略敘述一下:

  古時有一個超級能射之人,叫甘蠅(好名字!),據說一拉弓,就沒有射不中,射不死的。

  他的徒弟叫飛衛,練了幾年以後,比甘蠅還能射。後來,又有一個名叫紀昌的人,來拜飛衛為師,於是,故事從此開始……

  飛衛對紀昌說:“你要先學會不眨眼睛,然後才能談及射箭。”(此法亦適用於微信群搶紅包,因為有時一個眨眼,你可能就錯過了幾個億。)

  紀昌很聽話,回到家裡,他就盯著他老婆織布機上的梭子,練了兩年,直到用錐尖扎他的眼皮,他也不會眨眼了,才回去找飛衛。

  飛衛卻對他說:“你的功夫還不到家,還要學會看東西才可以――要把小的看大,把細微的看得清清楚楚,然後再來告訴我。”(換句話說,就是要將眼睛變成瞄準鏡。)

  又練了三年(三年啊,人生有幾個三年?!),在紀昌眼裡虱子已經變得像車輪那麽大了,再看其他東西,就好像山丘一樣大。

  於是,紀昌就用箭射向那隻虱子,箭穿過了虱子的中心。紀昌趕快去告訴飛衛。飛衛高興得跳了起來,拍著胸口說:“你已經把射箭的功夫學會了!”

  嗯,很好,學會了就好!

  紀昌覺得全天下隻有飛衛才能和自己匹敵,於是謀劃除掉飛衛。(所以說,授徒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有一天,兩個人終於在野外相遇。

  紀昌和飛衛互射,兩個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最後飛衛的箭射完了,而紀昌還剩最後一支,他射了出去,飛衛趕忙舉起身邊的棘刺去戳飛來的箭頭,把箭分毫不差的擋了下來。

  於是兩個人都扔了弓相擁而泣,互相認為父子,發誓不再將這種技術傳給任何人。

  (哇槽,結局真是又狗血,又發人深省……)

  但在關寧看來,結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玄幻的過程。

  將目標變大,是射箭的真諦!隻有大了才好射,不是嗎?(不要想歪了,我說的是射箭!)

  所有射擊項目,精準度皆取決於視野,狙擊槍為什麽那麽NB,因為配了瞄準鏡啊!

  正常人的視力一般在年輕時達到巔峰,之後逐步衰弱,一件物體在正常視線范圍之內,也絕不可能由小變大的,除非你的視力一直增強,就象關寧那樣。

  關寧相信隨著系統對五感的加成,他必將超越前代、近代、現代以及後世的所有神射手,成為最頂尖的那一個。

  我――可是裝了瞄準鏡的箭客啊!

  但視力太好,

會不會變得象紀昌那樣,看任何東西都大如山丘呢,當然是不會的,眼睛和瞄準鏡一樣,都有調焦功能,近有近景,遠有遠景,隨時切換,輕松愉快。  隋代士兵配備的單兵弓主要有兩種,一是長弓,二是角弓。

  長弓以整條的桑木或柘木彎製而成,一般長1.5米左右,個別長達1.8-2米,長弓最遠射程一般為360米,有效射程約為200米。因為弓體太長,主要用來配備步兵。

  角弓也就是古代的複合弓(但與現代複合弓不同),是騎兵的裝備,雖然弓的長度短,但弓體因為根據不同位置的受力需求使用了相應的最佳材料,因此彈性更好,效率也高於單體弓,也即是使用同樣的力氣拉弓,角弓轉化到箭枝上的能量要高於單體弓。

  那為什麽不全部都配備角弓呢?

  不是不想配,是因為錢的問題,角弓貴啊!

  自開皇九年(589)平陳後,隋朝內戰基本結束,形勢趨於穩定。

  在這種背景下,隋文帝向全國頒布了銷毀兵器甲仗的詔令,其中有雲:“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專行。禁衛九重之餘,鎮守四方之外,戎旅軍器,皆宜停罷。代(世)路既夷,群方無事,武力之子,俱可學文,人(民)間甲仗,悉宜除毀。”(《隋書》卷2《高祖紀下》)這裡規定的執行范圍,不包括負責宿衛皇帝和鎮守四方的國家軍隊,而單指民間。

  開皇十五年(595),隋文帝又下令“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關中、緣邊,不在其例”。(《隋書》卷2《高祖紀下》)這是對上一道詔令的執行和重申。

  所以,這個時候,除了關中以及鎮戍邊陲的地域外,其他州郡,民間是禁止擁有兵器的。

  但現實情況則是……全天下有哪一家大戶是沒有兵器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隻要不是太出風頭,地方官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關家院內,長弓和角弓都有。而平時操練時用到的刀槍劍戟一類的兵器,都以木製的來代替,主要是為了避嫌。

  明清之前,弓的拉力通常以石來計量,所謂開弓多少多少石。

  鑒於測量弓的拉力的方法不同,一般來說,明清兩代的測量方法與現代更為接近,所以更準確。而在明代以前所測的弓的拉力,皆要在所測量結果上折半,才能正確反映出弓的真實拉力!

  宋史記載:嶽飛生有神力,不滿20歲,便可挽弓300宋斤(南宋初年,1宋斤約等於625克),開腰弩8石,時人奇之。折合成真實的拉力,嶽飛挽弓其實約190斤!(比現在的世界紀錄高10斤)

  但普通士兵當然無法開此強弓,一般弓的拉力都是40斤―80斤之間。

  關寧用的是60斤的角弓, 離箭靶50米,每次練200支箭。

  以不脫靶為最高原則,至於射中紅心……除非偶爾撞大運,否則根本是不可能的。

  每次射完,全身幾乎脫力,手抖得象篩糠似的。

  普通人若是到達這種體力的極限,至少需要兩三天才能恢復過來,但關寧顯然不是普通人!

  每次到達極限之後,他都用積分補充能量,此時的他,能量基數比較低,隻要1個積分,能量血槽便會再次滿血,而隨著能量血槽的回血,五感與靈智的損耗也會得到一定補充。

  補充完之後,再練200箭……

  全身又一次脫力,再補……但這次補完之後,今日之內他便不會再練了。

  欲速則不達,他明白這個道理。

  如此反覆,三天之後,用掉了6個積分(還剩50個積分),他的數據終於刷新成了:能量0.7/0.7;五感1.1/1.1;靈智7.0/7.0。

  能量上限提高了0.1,其余兩項均無變化!

  他此時射出的箭大部分已經不脫靶了,搭弓射箭的穩定性亦大大提高,成效是明顯的,但他明白,自己離神射手的距離至少還差著十萬八千裡!

  越往後,將練得越苦,積分消耗也越大,而提升則會更加緩慢與艱難!

  一同在練武場操練的護院們見過關寧練箭的過程後,欽佩之余亦大為驚詫,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關寧隻是個弱不禁風的懶人,突然練箭練得這麽勤快,莫非是中了邪?!

  積分消耗得很快,那意味著接下來的日子,要努力賺錢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