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六十二章 誓師
  蔡攸此人乃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貨色,如今見著童貫全盤同意了自己的主意,這才八百裡加急上書朝廷,將招降耶律大石的功勞攬進了自己的口袋之余,且請示朝廷允許大軍北上“宣撫”。

  親眼見著蔡攸奏折以上,童貫心知此事必定是板上釘釘,官家決無不同意的可能,心下也自是大喜。

  二人如今一為招攬耶律大石之功,一為北上伐遼以博取王侯之位,利益之間並無衝突,正是實打實的蜜月期。既然蔡攸已經有所表示,童貫自當更加上緊,一日間數道諭令發往宋營,唯恐種師道抗令,特命親衛說明近日誓師,擇日出征。又將雄州城內優伶搜刮一空,連青樓中但會清唱幾句的妓子也不放過,湊齊了百十來人,便命人押解著往宋營而來。

  和詵原本便是靠童貫破格提拔,這才有今日的地位。加之倘若伐燕成功,自己自是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今聽聞得童貫諭令,雖覺有幾分兒戲,卻也只能舍下老臉去。但宣帥所令,自當奉行。

  種師道卻不同,自己身為西軍主帥,下面還有這麽多將士看著,豈肯亂來?豎旗幟這個沒問題,軍中旗幟無數,多幾面就多幾面吧!撤回斥候?此關乎大軍之安危,豈肯奉行?至於搭台唱戲,那更是不可能了。西軍北上是來打仗的,不是來賣唱的,更不是來娛樂遼國百姓的。

  見著種師道有抗令之意,童貫所派之親衛隻得湊近前來,悄聲解釋。隻言如今雄州城中蔡攸說了算,這些主意也全是蔡攸所出。倘若大軍不肯奉行,則蔡攸必不肯下令大軍出征,如此一再拖下去,於西軍有害無益。又言倘若大軍奉行,一旦諸事準備妥當,蔡相公自同宣帥前來主持誓師。待到朝廷諭令一到,即日出征。

  前次王葉傳言夏國入侵永興軍路,種師道為了軍心不亂,不得不使出一招飲鴆止渴之計。親衛前去查探詳情,來回也不過十來日。如今五日已過,沒幾天好拖了。為了趕在事發之前出征,雖然心知今日之事丟臉丟到家了,也只能點頭答應下來。

  宋營兩位主帥意見既然已經統一,其他人反對也沒用。

  宋軍最不缺的便是人手,不到半天時間,該豎的旗幟已經豎起,該搭的戲台已經搭好。待到下午雄州優伶一到,沿河十來個戲台,上面便已經咿咿呀呀的唱了起來。

  可惜的是對面一個觀眾也無,即便是遼國沿河巡邏的偵騎,也由著宋人自娛自樂,不肯多看一眼。

  見著諸事皆已準備妥當,親衛自是連夜趕回雄州複命。

  雄州城內,童貫也沒有閑著,早就命人描畫“慕化旗“的圖紙,再下發工匠營中,一萬面小旗幟而已,老早就已經準備完畢。

  聞聽得親衛回報,知道諸事已諧,自是大喜,趕緊跑來蔡攸處請示。

  蔡攸默默地算了算,自昨日八百裡加急發出奏報,差不多明早就可以到達朝中。以自己對官家的了解,既是自己拿了主意,且有王黼相幫著說話,官家自會相信。再加上中書省出文的效率,三天內朝廷允許出兵的詔令自當到來。

  當下蔡攸便拍板道:“事不宜遲,明日當前往宋營誓師。三日後,待到聖旨一到,既命耶律大石前來投誠,且大軍北上。”

  前面已經說過,自蔡京去後,朝中沒幾個大佬肯為童貫說話。如今既然蔡攸能幫著搞定朝廷,童貫自是不會反對。便開口道:“既如此,下官這便下令,且遣人送信與耶律大石,命其三日後前來大營投誠。

“  到得第二日,雄州城中文武全體出動,簇擁著蔡攸以及童貫前往宋軍大營而來。

  到了營外,種師道、和詵二人自是領著軍中諸將前來迎接。眾人信馬踱入營中,但見營內彩旗飄飄,刀槍如林,士卒盔甲鋥亮,人人龍精虎猛。

  二人心下大喜,有如此虎賁出力,伐遼當不在話下,但坐等捷報傳來即可。

  中軍營前,士卒早用黃土築城七尺高,三丈見方的方台。台上早已設好香案,前面又有三丈旗杆一根。

  原本童貫駐扎雄州城中,此地以種師道為首,故此營中懸掛的便是種師道的帥旗。如今童貫既至,自然輪不到種師道來出頭。旗杆上的種師道帥旗早已經降下,但等童貫帥旗升起。

  此時眾文武、眾將官已於方台前列隊等候。

  俄而一陣鼓樂響起,童貫攜手蔡攸登台。旁邊親衛齊聲暴喝:”大帥升帳,眾文武見禮。“

  地下眾人一起行起禮來, 方台前的旗杆上,童貫的帥旗也漸漸升起。

  眾人行禮已畢,童貫便命人請來聖旨,擺放於香案之前,轉身正要開口,但聽到一陣狂風卷來,旗杆上的帥旗開始獵獵作響。須臾,又聞得”砰“的一聲,懸掛帥旗的繩子已斷,繡著”童“字的帥旗在風中招展了幾下,便掙脫繩索,飄飄蕩蕩的往遠處飄去。

  底下機靈的自是趕緊追了出去,一直追到白溝河邊,這才將帥旗撿了回來。

  好好的盛事陡生變故,童貫自是臉色鐵青。不僅是童貫,就連一邊的蔡攸,台下的眾文武也都是垂頭喪氣。這明顯不是什麽好兆頭。

  和詵眼見著場面陷入了尷尬,趕緊出列,朝著童貫行禮道:”恭喜宣帥,賀喜宣帥!此乃大吉之兆。朝廷早有風聲,複遼者封王。且大宋祖製,王者不帥(封王了就不能插手軍隊)。如今天去帥旗,自是宣帥封王之兆。“

  童貫聽得此話,強做轉憂為喜,對和詵的喜愛,自是又高了一層。底下眾人表面上也附和著一起道喜,心中卻多少有幾分陰影。

  台上童貫朝聖旨跪拜後,重又展開宣讀。眼下開戰的新聖旨未到,無非還是高陽關時出示的同一份聖旨。

  地下眾文武自是按流程來呼應。

  待到一長串禮儀已畢,到了最後,童貫便開口道:”本官受聖上重托,率軍伐遼。如今耶律大石既已投降,所謂王者之師,有征無戰。若非本官親命,諸將士自種師道以下,敢擅殺遼人一人一騎者,並從軍法。敢傷及手持慕化旗之遼人者,一體斬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