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二十九章 此非天意耶?
  王葉既已借機說完此話,接下來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有了如此明顯的暗示,旁邊自有謀士站出來,對著童貫開口道:“宣帥,既如此,何不招降耶律大石?耶律大石一降,大軍便可偷襲析津府。一旦入得城內,便可據城而守。蕭乾即便回防,亦只能徒歎奈何!”

  旁邊眾人齊聲讚道:“有道理!”

  童貫心中大喜,莫非是天意,便拿過旁邊和詵的軍報,高高舉起,開口道:“方才和監軍送來軍報,耶律大石似有降意,當以招撫為上。”

  就在此時,兩個焦急地聲音同時響起:“宣帥!此事萬萬不可!”

  王葉聞言轉頭看去,出言之人正是趙良嗣和方才的武將。

  卻見方才那名武將站起身來,快步走到中間,跪下開口道:“宣帥,此事萬萬不可。”

  童貫伸手虛扶,開口道:“子充此言何意?”

  一聽得“子充”二字,王葉心中馬上浮現出一位傳奇人物來,馬擴。

  這貨武舉出身,出使過遼國,出使過金國。和完顏阿骨打喝過酒,和天賜帝耶律淳拍過桌子。和遼國乾過仗,和金國乾過仗,和宋國的反賊也乾過仗。領過步卒,也領過水軍。蹲過金國的監獄,也蹲過宋國的監獄。甚至後來連文官也乾過。

  如此傳奇的人生,若是放在後世,絕對是網絡小說之中的主角人物。

  且此人同趙良嗣關系複雜。

  趙良嗣本名馬植,歸宋之後,與馬擴之父馬政同殿為臣,一開始相互之間頗為投緣。又加上同姓,更為親近。某日一查族譜,兩百年竟然是一家,於是便合譜為親族,趙良嗣呼馬擴為族侄。後來兩家重又翻臉為仇,故此前次便有趙良嗣欲舉薦馬擴為使入遼,意圖借天賜帝之手殺之。

  近來受人舉薦,馬擴也得以入童貫帳下為參讚軍事。只因新進之人,故此排在末尾,且身為武將,仍著武將服色。

  卻聽得馬擴開口道:“末將之所憂者,不在殘遼,反在暴金。朝廷既已決意伐遼,則複燕之道,隻可用力,萬不可取巧。當以實擊實,培血而進,破蕭乾於城內,斬敵酋於宮中。集遼卒之殘軀,聚敵將之首級,築京觀於城下,耀武力於軍前。唯有如此,方得震懾四方,嚇阻不臣。”

  頓了頓,馬擴接著解釋道:“末將也曾奉旨出使金國,深知金國者,虎狼之國也。其民尚未開化,與野獸無異,同族之中,尚且弱肉強食,從不知何謂信義。與人為鄰,尚可以信義處之;與虎狼為鄰,信義何用?一朝複燕,兩國接壤。彼見燕雲富庶,必起南下掠奪之心。唯有以力破遼,振中國之威,耀兵鋒之利。三五年內,彼必不敢輕言南下。我得以乘此急修邊備,且施仁政,以收民心。待到民心盡附,邊備重修,則燕地固若金湯,無需再懼金人。”

  童貫聽完此話,也不作聲,又轉頭看向趙良嗣。

  趙良嗣自然不可能讓馬擴被重用,便站出來打壓道:“非也!馬宣讚之言,無非杞人憂天而已。當日與金人簽訂密約,彼取遼國四京之地,獨留南京由我朝取之。如今遼國四京既滅,彼可有南下之意?但頓兵觀望而已。彼今日既不負約,馬宣讚又豈得妄言今後之事?金人兵精而少,隻得輾轉四戰。兩載之內而取四京之地,行程不下萬裡,必已師老兵疲,又何來南下之說?何況金人兵少,新得四京之地,即便西京已棄,其余三京之中,亦得各備重兵以守。下官敢斷言,數年之內,

金兵必無余力南下!”  童貫聽完,方才放下心來,點了點頭,開口道:“趙修撰言之有理。如此說來,你也附議招降耶律大石?”

  趙良嗣深恨遼國,恨不得遼國早早滅亡,宗室全數死光,自然不可能讚成招降耶律大石,見到童貫發問,便開口道:“非也!宣帥可招撫遼國百姓,可招撫遼國大臣,唯獨不能招撫遼國宗室。”

  童貫便開口道:“此是何故?當詳細說來。”

  趙良嗣便開口道:“宣帥學富五車,當知後燕慕容垂故事。”

  不待童貫開口,趙良嗣便繼續道:“慕容垂本為前燕宗室,曾領大軍南下與東晉恆溫爭鋒,枋頭大捷,殺盡東晉兵馬無數。後為慕容評所忌,不得不叛離前燕,歸附前秦。又為前秦苻堅所喜,親授冠軍將軍之職。苻堅既滅前燕,便使慕容垂鎮守前燕故地,欲藉其威名,使前燕之民不敢反叛。待到淝水之戰,苻堅敗北。慕容垂乘勢收攏前燕舊卒,旬日間聲勢大振,乃自稱燕王,倒戈相向。數載之間,遂滅前秦,建國稱帝,史稱後燕。”

  頓了頓,趙良嗣接著開口道:“如今之勢與彼時何異?遼國治燕地已近二百年,民心已附,與前燕何異?耶律大石頗得燕民敬重,民間但以大石林牙呼之,與慕容垂何異?一朝耶律大石來降,宣帥又將何以處之?殺之則負背信之名,用之則有尾大之虞。稍有變故,倘縱之入遼地,搜集故舊,舉兵作亂,則龍入大海,不可複製矣!”

  馬擴便站出來反駁道:“此言大繆!即便耶律大石來降亦自無虞。倘若彼有大功,當以厚祿酬其功,以閑職厝其身,於京師為其營造府邸,高官厚祿拘之於京中即可。倘若無功,大宋國土萬裡,則擇一極南之地,命之為官,使其終身不得北上即可。雖說如此,招降耶律大石到底乃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用。北伐之事,當以爭戰為先,未可輕言招撫。”

  馬擴是深知趙良嗣老底的,說完此話之後,又轉頭對著趙良嗣開口道:“趙修撰,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休得以私怨誤國事。”

  趙良嗣聞言大恨,強自開口道:“即便如此,耶律大石此人深負文名,狡詐異常,誰知其真降詐降?若是其以投降為名,誘得我大軍輕出,再聯合蕭乾設伏,只怕我軍難以全師而還!”

  馬擴便開口道:“若要知耶律大石真降詐降,便是我等謀士之責。倘若連耶律大石真降詐降都試探不出,宣帥要我等何用,我等又何顏領此俸祿?“

  旁邊眾謀士深知二人不和,見到二人爭得面紅耳赤,眼下也不再插嘴,但坐旁邊看戲。

  二人你來我往,主位上童貫聽誰得都覺得有理,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好不容易才讓童貫起心招降耶律大石,如今卻遭其手下兩位主要謀士反對,眼見著事情就要泡湯。

  好在王葉還有後手!

  當初定計之時便考慮的童貫手下必有能人,可惜宋國朝中更多的還是豬隊友,何不借其豬隊友之力壓製能人?

  待到二人稍稍歇嘴, 王葉乘機站了起來,朝著童貫開口道:“宣帥,下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童貫被二人吵的心煩,正想清靜一番。便抬手阻止了二人,對著王葉開口道:“你且說來!”

  王葉抖了抖衣服,站了出來,開口道:“下官前來雄州之前,曾見和監軍將此事飛奏朝廷,如今本章說不得已經入了京師。宣帥恕罪,此事下官未曾阻止。”

  旁邊趙良嗣同馬擴同時臉色黯淡下來,心中暗罵道:“和詵這個豬隊友!坑死老子了!”

  朝中文官的德行自己最清楚了,對外什麽都可以不要,就要面子。

  如今遼國重臣來降,多麽有面子的事。哪怕明知是詐降,也會逼著宣帥先招降過來,把面子賺到手再說。

  即便萬一出了事情,那也是前線主帥失誤,謀士失算,武將怕死,和自己無乾。

  童貫正被二人說的暈頭轉向,奏折既然入了朝廷,事已至此,自己這就不用費勁了,反正結局是一樣。於是便開口道:“此非天意耶?事已至此,諸位亦無需爭論。便定下招撫耶律大石之策。”倒也沒有疑心王葉。

  旁邊眾謀士一齊朝王葉投來感激的目光,終於不用再聽這二人爭吵了。

  馬擴目光複雜的看了王葉一眼,便回過頭去。

  唯有趙良嗣,仿佛見到殺父仇人一般,狠狠的瞪了王葉一眼。

  被童貫身邊紅人趙良嗣恨上,王葉卻一點也不擔心。

  有種來咬老子啊,老子連耶律大石、童貫等人都能玩弄於股掌之中,還怕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