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宋末玩三國》第二十八章 蕭乾必親領大軍回防
  一群人護擁著王葉,緩緩往雄州而來。

  宋軍大營距離雄州不過三十裡,眾人又都是上好的馬匹,也不過個把時辰的功夫,便來到雄州城外。

  如今的雄州城,已經完全蛻變為一座軍事重鎮。

  數不清的民夫正在將大量的糧食、器械、傷藥等軍備物資從後方運進雄州,同時又有數不清的民夫再將這些物資運去前方軍營。

  如今兩軍尚未交戰,大軍駐扎不遠,這些民夫到還算輕松。一旦戰事一開,大軍突入敵境,到時候雄州城肯定還要繁忙數倍。

  進了雄州,眾人直往知州府而去。以前和詵的老巢,如今已經變成了童貫的中軍行營。

  聽得和詵從軍營送來軍報,且有叛遼歸宋之人前來密告軍情,童貫便將它事情全數拋開,又緊急召集了麾下的謀士,便命人將王葉召入。

  驗過告身薦書無誤之後,又是一番傳送,王葉便來到了大廳之前。至於韓德和其它士卒,自然在州府外等候。

  進得大廳,便見主位上坐著一位黑粗的胖子,旁邊座椅上,稀稀疏疏的坐著幾位文人模樣的官員,最後面的椅子上,竟然坐著一位武將。

  王葉便朝主位上的童貫一揖到底,開口道:“下官王啟年拜見宣帥!”

  官家老早就下了詔書,自己也頒下了諭令這麽久,如今方才見到第一個前來歸降之人,童貫心中自有幾分高興,便開口道:“你可是真心來降?”

  王葉便開口道:“宣帥拓疆土於西北,滅亂匪於東南。數十年間,縱橫天下從無敵手,威名早已傳遍天下。如今又親率虎狼之師北伐燕雲,遼地之民聞此皆戰栗不已。聞風欲降者,又豈獨下官一人哉?”

  這馬屁拍的好,童貫點了點頭,示意王葉繼續。

  王葉便接著開口道:“燕雲之地原本便為漢人所有。遼國一時興盛,乃佔此膏腴之地,且憑之覬覦汴梁。如今金人興起,遼國衰落,此乃天時。宣帥久經軍陣,上下鹹服,大軍齊力破遼,此謂人和。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宣帥手掌天時、人和,而遼軍獨佔地利。以此推之,故知遼軍必敗,遼國必亡,燕雲必複。下官雖駑鈍,卻也知君子當擇主而事,擇機而行。正要附宣帥之驥尾,也好博一個封妻蔭子。”

  童貫哈哈大笑,開口道:“你既有此心思,本官定會給你機會。”

  旁邊的趙良嗣咳嗽了數聲,童貫方才反應過來,揮了揮手,示意進入正題。

  趙良嗣便身為謀士,自然同和詵那種半吊子不同,當務之急乃是確認此人投誠的真假,不可能隨便來個人投誠就相信,萬一是耶律大石的死間呢。

  取過王葉的告身同和詵的薦書,趙良嗣細細的看了一遍,卻沒發現王葉叛遼歸宋的牽線人。

  於是趙良嗣便開口問道:“你在遼軍之中曾任何官何職?”

  王葉便開口道:“下官科場失意之後,便同友人北上遊學,不幸被耶律大石扣押。遼軍之中缺乏文人,便留了下官在軍中,替遼軍軍中機密文字李睿德幫辦文書。故此頗得參與軍中機密。”

  趙良嗣便開口道:“且將歸降之事細細說來。”

  王葉便開口道:“下官身為宋人,頗受遼人欺凌。此事使者張憲曾親眼所見,可為憑證。且官家同宣帥曾下令招撫遼人,下官得聞此事,便有了叛遼歸宋之意。承蒙張朝奉青眼,贈與下官九品文官告身同薦書一封。下官故此決意冒死南逃。

”  趙良嗣便開口道:“告身同薦書何在?”

  王葉乘機開口道:“俱被種老將軍扣押。”

  童貫聽得此言,心下暗道:“種師道果然不願北伐!好在當初派了和詵同楊可世前去牽製。看來以後還得小心提防種師道。軍情機密之事,不宜透與太多。”

  扣押薦書的事情回頭一查便知,堂下之人不可能撒謊。補上這個環節,整件事情便可說通,趙良嗣方才疑心盡去,開口詢問詳細軍情。

  王葉正要取信於童貫,便一一照實回答。然後又呈上和詵的軍報。

  趙良嗣接過看了看,又轉呈給童貫。

  童貫心下大喜,張憲北上出使之後,倒是沿途派了幾次信使回報,言明遼地豪強聞風而降。想必耶律大石也有此意,若得耶律大石來降,自是大功一件。

  事關重大,卻也無法當場決定,當容後再議。

  接下來便該是商討軍情。

  此乃機密之事,按理當命外人退去。誰讓王葉方才頗得童貫歡心,在童貫首肯之下,倒是破了一回例,王葉得以敬陪末席。

  當下便有謀士站出來開口道:“敵軍新城只有二千殘卒,析津府無士卒防守,蕭乾又領著大軍在薊州防范金人南下。宣帥,既然如此,機不可失,當命大軍全力北上,擊潰耶律大石之後,乘蕭乾尚未回援,襲據析津府。如此便可據城而守。即便蕭乾回防,又有何懼?待到蕭乾師老兵疲,便可出兵決戰。 如此,幽燕之地可一戰而平。”

  其余眾人齊聲讚道:“有道理!”,趙良嗣同那位武將臉上卻沒有表示。

  王葉趕緊起身,朝童貫開口道:“下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方才強忍著嘔吐給童貫拍馬屁,就為了這個現在這個開口的機會。

  童貫如今心情正好,何況王葉剛從遼地歸來,熟知遼地軍情,於是童貫便點了點頭。

  王葉便開口道:“據下官所知,蕭乾原本同耶律大石約定,北面之金人,蕭乾擋之。南面之宋軍,耶律大石率常勝軍擋之。唯有金人勢大,耶律大石恐蕭乾兵力不足,深知分兵更是取敗之道,故命常勝軍北上以助蕭乾。為防金人南下,蕭乾亦不敢久離薊州,更遑論引主力與我軍對峙,故使耶律大石領殘兵為哨探,入駐新城,以為警示。一旦得知我軍大舉渡河,蕭乾必領大軍回防,三五日內,決出勝負,事後再行北上以禦金人。故此若要偷襲析津府,便得先除耶律大石。只是有白溝河在,欲要不聲不響便除去耶律大石,難於登天。”

  除了趙良嗣同武將外,其余眾人齊聲讚道:“有道理!”

  當初趙良嗣降宋之時,雖說金人已經興起,遼國國勢卻還尚可,蕭乾也未露反意。

  故此,趙良嗣怎麽也想不到,蕭乾乃是故意抽空南面守軍,意圖借宋軍之手除掉天賜帝。

  如今王葉一番忽悠,瞞住耶律大石於蕭乾不和之事,反倒將耶律大石說成蕭乾安排在南面的哨點。一旦宋軍大舉過河,則蕭乾必定回防。如此,宋人該如何選擇自然不言而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