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宋南》第48章,蒙古江寧之戰二
  蒙古江寧之戰2

  忽必烈完全沒有想過要提前攻擊江寧,他覺得未來只要攻下中路,從背後滅了南宋,江寧是撐不住地。但王正那番話刺激他了。

  從忽必烈進攻日本的行為來看,並不是一個盲目的要日本地塊的利益行為,而是被日本冒犯了。忽必烈要維護自己的尊嚴。

  所以對江寧也是如此。

  考慮到王正的軍隊曾以五千軍團打敗了大宋的十萬軍隊,忽必烈決定重視一下江寧,派遣了五萬騎兵下江淮,另有十萬騎兵再次進攻襄陽。

  實際上這對於一個權謀家來說,進攻大宋才是主要目的,對於江寧只是附帶的進攻。

  蒙古人的軍隊過了徐州就開始分兵,一路下楚州,一路下淮南。江寧的信鴿和烽煙都飛起在天空,江寧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所有州縣的百姓搶收稻谷,不得亂跑。

  一些試圖流亡內地泰州揚州和江寧的居民被軍警製止,他們被告知蒙古大軍已經多路南下,四處亂竄並不一定會保住性命。但家鄉在山區農村的,可以拿到逃難證明逃亡山區。但如果試圖進入其他州縣的都會被警告和最後斬殺。

  這是一場人性的博弈,並不能說明哪一邊更黑暗。漢民知道蒙古人屠城的習慣,因而恐懼,但他們因恐懼而四處逃亡,又會衝擊導致其他州縣空白,如果一個州縣湧入自己不能提供足夠糧食的流民,距離潰敗就不遠了,於是這個城市也可能因城破而屠城。蒙古人可以驅趕著一群又一群的流民,橫掃過一個又一個州縣,直到整個國家淪陷。

  江寧有嚴格的戶籍登記制度,軍警古板的根據統計同意一些移居的人去往鄉村,並告知說:你們將不被允許再回來。於是一些人思考,一些人留下。一些並非農村居民的人試圖逃亡時被斬殺在街頭,這樣的人逃亡視作通敵。

  江寧的軍團一半多不是本土子弟,他們沉默的守衛著這些城池,如果守衛的居民逃跑了,那他們守衛的意義何在。

  王正想起日本沉沒裡那個殘酷的故事,日本人挨家挨戶搜尋出海的工具,舟船和救生圈,要所有人的人共同死在日本群島的沉沒裡。

  這是人性的黑暗面。

  故事的不同在於,日本沉沒裡的人沒有任何辦法對抗命運。而在這裡是人們基於恐懼,不做任何抵抗,就逃亡了。整個大宋就是這樣從上到下,從軍到民把國家拱手讓給異族人之後,讓他們隨意的屠城,隨意的屠殺和壓榨自己及妻女。

  如果江寧人都是這樣的,王正覺得他們沒有存活下去的必要。

  人們會把安達曼國王罵作魔鬼的。

  由此也看到漢人的懦弱。

  這是個不可靠的民族,既能夠在一次次被重新統治後,成為勤勞的羊群。

  蒙古人分兵兩路,各二萬五千名騎兵來到淮南和楚州的兩個城池下。楚州的領軍者是韓延壽,被派往此次執掌楚州軍團。淮南是從上次戰爭中被層層選拔出來的軍團首領。

  攻城戰乏善可陳。

  蒙古人調集船隻渡過淮水,安營扎寨。

  蒙古軍隊開始在城下搭建投石器,剛建成了樣子,城內的投石器就開始行動,一個個燃燒彈拋射在對方的拋石器上燒毀了。

  蒙古軍動用臼炮,被城頭用12磅炮定點清除了。

  蒙古軍開始使用攻城弩覆蓋城頭,城頭的炮火、床弩,投石器就開始轟擊弩弓陣地。

  經過幾輪折磨人的不對稱遠程武器對抗後,

蒙古軍隊放棄了遠程攻擊,開始用攻城梯攻城。  蒙古人再次經受不對稱遠程攻擊,12磅炮發射這散彈,弩弓全面覆蓋攻城蒙古兵,投石器源源不斷的把石塊和燃燒彈投下來,部分衝到城下的,遭遇城樓上扔下的手擲燃燒彈。

  軍團安排了民眾代表在城頭觀戰。硝煙彌漫火光衝天的戰場,讓普通百姓心驚膽戰,面對著滿天飛舞的箭矢,張口結舌。然而在一天戰爭告終後,觀戰的民眾開始心裡安穩。

  軍隊需要這批人回去安撫民心。

  戰爭不僅僅是在和敵人進行,也在和自己的民心作戰。

  蒙古人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無論哪一路。

  淮南的蒙古人更加倒霉,它的中軍過於靠前,被一枚仰角拋射的12磅炮彈擊中中軍,主帥和幾個幕僚當場死亡。

  萬夫長接手指揮權,開始原地扎營,試圖圍困淮南。

  楚州一日攻城之後,留下了一地屍體和硝煙狼藉的戰場,在一天之內蒙古人減員三千多人。

  蒙古主帥停止攻擊,開始研究是否圍困、繼續各種攻城、繞道楚州南下進攻。

  很多人談論戰爭,其實接觸性戰役都是短暫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籌備、追逐、圍困、遭遇、陣地戰。

  王正在兩個州的守衛戰開始後,就出發了,帶領20艘雙桅內河帆船沿著大運河前往楚州,進入了洪澤湖等待。一個夜晚降臨之後,船隊從淮水進入蒙古大軍背後,用燃燒彈焚燒蒙古人的渡船,攻擊輜重營,大量的弩炮火箭覆蓋了輜重營。進而全面襲營,燃燒彈在蒙古大軍肆虐。

  蒙古武士從睡夢中醒來,大吼:敵襲。在帳篷門口被箭弩射死,在帳篷裡燒死。

  楚州城城門打開,軍團成隊列向蒙古軍營進攻,燃燒彈覆蓋著整個軍營,飛蝗般的弩箭雨在指揮官從上到下的命令聲中,追隨著四處奔逃的蒙古士兵覆蓋。

  蒙古主帥好不容易在中軍整軍數千人上馬衝突,江寧武士團的陣列堵在逃跑路上,長槍入林,弩弓瘋狂收割,戰馬帶著武士撞擊在長矛陣列。

  到黎明時分,蒙古主帥戰死,殘余軍人在退往淮水時淹死在淮水利大半。

  最終統計,蒙古25000名戰士,被殲滅15000,俘虜8000,淹死2000,全軍覆沒。

  王正整理船隻,補充彈藥弓箭,趕往淮南,重複了楚州的戰役。

  蒙古人沒有真正展開騎兵陣列,就被消滅在淮水邊上不對稱的遠程攻擊和炸藥武器中。

  這一戰獲得了不少馬匹和蒙古人和漢軍奴隸,他們將被安排在江寧礦山、工地勞作到死亡。

  王正決定給忽必烈一個難以磨滅的教訓。南洋艦隊前往登州等地,把蒙古水軍殲滅在港口裡。

  同時王正率領20艘船隊從楚州沿著黃河北上,進攻徐州。

  江寧軍進攻徐州的方式很簡單,把12磅青銅拿破侖炮挪到岸上,不斷地對著城門轟擊,轟破城門後,就往裡扔炸彈燃燒彈,等城門上下的人死光了,歐洲武士就騎兵衝突,進入城內開始攻佔城牆。這一段城牆這裡死屍堆滿了夯道,被江寧軍團用弓弩和雙筒獵槍放倒大片。

  後續的軍團跟進控制徐州。大宋軍隊如果聰明,從襄陽反攻,蒙古大軍就比較危險了。但王正估計宋人不會這麽有勇氣,所以他也就只是嚇唬一下忽必烈。

  控制徐州的好處是北望山東,從陸地到海上攻擊,可以有機會拿到山東。王正也比較擔心的是蒙古人和大宋一樣喜歡決黃河口,再決黃河口,江淮一帶就沒法發展,會大水衝擊了一片汪洋沼澤。淮南煤礦就泡湯了。江寧州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去治理黃河。歷史上明清兩代用了五六百年才穩定了黃河,王正不覺得自己有力量在幾年或十年內治理好黃河。這也是大宋輕而易舉的把江淮丟給自己的一個原因。

  但佔領山東就不一樣了,蒙古人會如骨鯁喉。

  南洋艦隊在登州橫掃蒙古水軍後,沒有固守港口,只是留下四艘艦船遊弋,就回到江寧。

  戰爭瞬間的變化,在襄陽戰役剛接觸時,蒙古與江寧之間的戰爭就結束了。這一戰震驚了從蒙古到大宋的每一片土地,在忽必烈遭遇了威信嚴重受損的同時,江寧崛起為中間的一個軍事強國。

  但真相是蒙古騎兵軍團未能和江寧軍團真正面對面對抗。蒙古人敗於戰略上的失敗,投入戰場的兵力不足,又分兵兩條線,進行攻城戰後,受製於遠程兵器的缺陷,進而被水網困住,而對手卻利用水網夜襲。蒙古人仍處於冷兵器時代,而江寧軍團進入了熱兵器時代,這就是巨大的差別。

  蒙古軍隊主力軍團快速從襄陽撤離。王正的軍團已經在山東境內,向上走陸路可以直接攻擊大都北京。

  大宋前線的主官頗為恬不知恥的聲稱擊潰了蒙古數十萬大軍,此時他們並沒有得到江寧人擊敗蒙古人的消息。

  蒙古人進入山東南下,在徐州沿線與江寧軍對峙。

  王正沒有發動進攻,蒙古人也處於守勢。

  雙方停留了一個月,這種奇怪的狀態令大家都很困惑。

  忽必烈遇到了朝廷上的一些障礙,他的汗位不受一些宗室歡迎,這個已經不是大問題了,但戰爭的失敗還是帶來一點困擾。

  王正沒有幾乎進攻,除了軍團數量的問題,後勤力量不具備國戰的能力也是重要原因,最大的原因是王正非常擔心如果繼續進攻元朝,蒙古人很有可能決黃河南岸,淹沒淮水一帶。這對江寧打造煤鋼聯合體不利。

  所以他主動向蒙古人伸出和平之手,派使節去問:“天氣太熱,我們不如停手吧。”

  蒙古主帥把這個古怪的和談信息傳往大都。

  忽必烈說:“那就停吧。”

  一場面子戰爭就這麽終止了。雙方在徐州一線對峙為新的邊界線。

  王正回到江寧,江寧國內一片歡呼,三百年來的恥辱似乎宣泄一空。

  而大宋則嚇壞了,北方有了兩隻凶猛的狼。

  朝堂一片寂靜,很明顯襄陽的戰報是在吹捧,其勝利不過是因為江寧擊敗了蒙古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