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衣服,有大中小三個型號,適合0.55歲的孩子穿著。一經上架,就引起了哄搶。
小號的開檔褲,被人1們形象的稱為“尿不濕”褲子,褲子罩在嬰兒棉褲外面,尼龍綢防水的性能徹底得到了發揮,褲子濕了,脫下來換條乾的,裡面的棉褲還是乾爽的。
大孩子穿上一天,外衣髒的再狠,裡面的棉衣是乾淨的。晚上脫下來洗了,尼龍綢特別好洗,用溫水揉搓幾下就乾淨了。一個晚上就能晾乾,第二天可以接著穿。
而且尼龍綢結實耐磨,除非碰上尖銳的東西掛爛了,一般情況下,是穿不破的。
很快,大家就認識到這種童裝的優點,都給孩子買一套當罩衣穿。鮮豔的色彩,可愛的卡通圖案,孩子穿上確實好看。
在這缺衣少穿的年代,這種衣服正適合。要是放在後世,化纖的衣服,根本沒人給孩子用。孩子們的衣著,都是柔軟的純棉布。
這種倒穿的兒童服,做工特別簡單,平均每人一天可以做40套左右。而且,這種面料挺括,不用熨燙,包裝好就行。
現在,一半的服裝廠加工這種衣服。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加工近4萬套衣服,就這還是不夠。
大舅媽她們商議了半天,決定全部的工人都先做兒童兜兜套服,這樣一來,一天的加工量能達到7萬件,基本上可以滿足供貨要求。
其他的兒童服裝,悠悠隻好從電子商城裡訂製了。的確良的寶寶服,3元一套。線呢的兒童春秋裝,5元一套。化纖的兒童運動服,6元一套。
李保國和三舅媽,每套加上2元錢往外批,生意好的不行。悠悠在商城裡的訂單,加了一批又一批。
兒童腈綸絨毯,悠悠的商城裡,0.50元一件,深南的批發價10元,悠悠制定的批發價是5.00元。
李保國他們的二級批發價是7.00元,百貨樓的零售價也掉了下來,成了10.00元,和深南的批發價一樣。
20萬件兒童絨毯,半個月就批了出去,悠悠隻好又在商城裡訂購了20萬件。
其他的成人服裝,悠悠定的價格也比深南的批發價低。化纖的床單、被面、毛巾被、毛毯等床上用品,悠悠也訂製了一大批。訂價連深南批發價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悠悠的批發價,比深南的低了一半。
進入農歷的十月,三秋大忙基本上就結束了,洪城縣其他公社都來張集公社取經,他們都提出了準備成立服裝加工廠的要求。
現階段,成立服裝加工廠,應該是最簡單的集體企業了。畢竟那個村裡都有十幾台縫紉機,特別是這兩年,農民的日子過的比原來好了,買縫紉機的也多了。
對於姥姥她們來說,加工廠當然是越多越好,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工費便宜,比悠悠在電子商城裡訂製,人工費能節省好多。
不過,其他公社離韓屯村距離較遠,再派桂香她們這些技術員去指導,交通就是問題。
姥姥她們商議了幾次,最後作出決定:讓他們派人來韓屯村來學習,每個廠子來兩個代表,把技術帶回去。考慮到村裡的承受能力,每期30人,學期10天。
縣裡也大力支持,專門給韓屯配置了30台縫紉機,讓來學習的人使用。路途遠了,她們自帶縫紉機也不方便。
學習期間,她們吃住都在韓屯。村裡專門騰出了幾間房子,讓她們居住,鋪蓋自帶。跟著聯中的夥房吃飯,糧食自帶,飯菜自費。
一下子多了30人吃飯,村裡為此專門給桂蓮增加了工資,二奶奶沒事就去給她幫忙。
張留根是個疼媳婦的,他和石廟村的饃房達成了協議,每天的饅頭由他們送過來。桂蓮隻負責煮飯炒菜,自然輕松了好多。
為了讓她們學到更多的技術,韓屯村的服裝廠,經常變換加工的服裝,都是姥姥準備讓她們加工的種類。
韓屯村作為龍頭企業,還是和以前一樣,每件衣服收取1分錢的管理費。
另外,每個公社都建個總廠,負責本公社的所有加工點,以及加工活計的收放和運輸。每個總廠配備熨燙機,加工好的衣服,就在當地熨燙包裝。
現在的服裝,以簡單大方為主,縫紉技術要求不高。正好適應這種粗放的管理模式。韓屯村的收入,也隨之增多。
一個月後,臨水地區的收音機廠,終於走上了正軌,開始正式生產。由於實行了流水線作業,每人一天可以組裝三台收音機。
這樣一來, 效益就非常可觀了。每台收音機的純利潤8.元,千人的廠子,每天的利潤接近3萬元。
二期的招工接著進行,還是一千人的規模,這一次羅新才培訓的學員全部被錄用,竟然佔到了半數。
第二批工人比第一批適應的快,半個月的時間,流水線就能很好的運行了。
二千人的收音機廠,月生產量達到了18萬台,創利稅160余萬元,預計年利稅可以達到2000萬元。
七十年代末的企業,年創利稅過百萬的,就是知名企業了。臨水收音機廠,剛建廠就創下了月利稅160萬元,在全省出了名,援朝舅舅的第一腳踢出了名頭。
第二腳就是供銷系統的成就,勝男舅媽把批發部經營的風生水起,臨近三個省幾十個地市的供銷系統,都來臨水進貨。臨水供銷社的業務量增加了十幾倍,月收入也突破了百萬大關。
短短的三個多月,人們改變了對援朝舅舅的看法,全都誇他年輕有為,這個書記乾的當之無愧。
現在,悠悠和姥姥反而比較悠閑,只是提供好貨源就行了。每個星期日,娘倆個就去臨水,根據需要從火車站庫房裡,把貨物運到自家的院子裡。
卸貨的同時,悠悠在姥姥的掩護下,把所有的庫房都補足貨源。回去的時候,又把需要加工的服裝,運回韓屯村,娘倆跟車直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