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758章:神賜之地(31)
而拉普拉塔地區,則要等到2個半世紀後1776年,才勉強脫離利馬的控制,升級為總督區。

那麽,當年沿拉普拉塔河,上溯探索的西班牙人,到底看到了什麽失望的景象呢?

答案是“草原”,並且是沒有什麽人煙而牲畜的大草原。

在這片平坦的土地上,最廣為人知的地理標簽,並不是“拉普拉塔”,而是“潘帕斯”。

整個平原的南部被貼上了“潘帕斯草原”的標簽,北部則被標注為“大查科平原”。

二者的面積相當,大體可以巴拉那河右岸支流,薩拉多河中遊為分割線進行分割。

對於舊大陸的人來說,草原並不是什麽稀罕物。

那些馳騁草原的遊牧者,甚至成為了邊緣文明,揮之不去的陰影。

幸運的是,只有“草泥馬”而沒有真正“馬”的新大陸,並不存在遊牧威脅。

歐洲人不需要擔心,在美洲草原上遇到的那些,長相與亞洲遊牧者,頗為相似的部落,會給在他們帶來一場,新的“黃禍”。

相比之下,後來的美國人,在面對那些,已經嫻熟掌握,騎馬技術的印第安部落,要頭疼的多。

在拔開歷史迷霧之前,首先要解決一個基礎問題:為什麽在拉普拉塔會出現草原?

在舊大陸,遊牧威脅或者說草原地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被稱之為“歐亞大草原”。

這條從大興安嶺,一直延綿到喀爾巴仟山脈的草原地帶,降水量一般不超過500毫米。

這條雨線以下,低溫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將壓倒喬木成為優勢物種。

即使在遊牧經濟,已經完全邊緣化的當下,搞清楚這一點,仍然有很強現實意義。

在注意環境保護的後世,一種錯誤的努力,就是在原本,隻適合草本植物生長的土地上,強行植樹造林。

盡管初衷是好的,但錯誤的方向,將使得整個過程變得事倍功半,並且不具備可持續性。

年平均降水量低於500毫米,高於300毫米的地區氣候,被歸類於“半乾旱氣候”類型。

歐亞大草原整體的半乾旱屬性,使得這片草原,獲得了“乾草原”的標簽。

同時,由於龐大的面積,以及在舊大陸地緣Z治中強烈的存在感,又使得歐亞乾草原,得到了一個“典型草原”的標簽。

如果以之為參照標準的話,西班牙人在潘帕斯所看到的草原,就算是“非典型草原”了。

這看起來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因為潘帕斯草原,及整個拉普拉塔平原的年平均降水,幾乎都在500毫米以上。

並不是說高降水,就一定不能夠出現草原氣候。

在熱帶草原氣候區,盡管年平均降水,維護在700-1000毫米區間,

但由於降水過於集中在雨季,一般的喬木很難熬過漫長的旱季,更不要說成林了。

稀少且長相奇特的樹木,半年充滿生機,半年又被死亡陰影所籠罩,後世國人通過“動物世界”,

所了解到的,關於非洲熱帶草原最直觀的印象。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一個區域的生態環境並非一成變的。

無論在熱帶還是溫帶,人類活動的乾預,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尤其對於需要漫長生長期的森林來說。

比如在海南島,如今就有大約15%的土地,呈現為“熱帶草原”狀態,而覆蓋這些草場的原始植被,其實都是雨林。

在人類文明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的溫帶地區,這種情況就更加的普遍了。

歷史上,曾經森林成片,

後來因砍伐過度,變得黃土漫漫,後世又開始逐漸開始修複生態的,“黃土高原”就是典型的案例。事實上,從生態的角度看,溫帶文明的發展,很大程度可以被認定為,就是對森林的開發。

因為適合森林生長的土地,通常也適合草本或者禾本植物,以及灌木生存。

只是說在自然競爭狀態中,如果水量充足並且均勻的話,樹大根深,枝繁葉茂的喬木,往往會更容易壟斷陽光和水資源。

歷史上,通過刀耕火種的方式,大片溫帶森林被開發成了農田或者牧場。

在東亞和西歐,這一進程持續了幾千年。

只不過,在雨熱同期的東亞,人類更傾向於,把消滅森林後的土地變身為農田。

而在氣候更加濕冷的歐洲,森林退化後所讓出的來的土地,則有很多變身成為牧場,成為草本植物和牲畜的樂園。

對牲畜來說, 在這種條件下,培育出來的多汁牧草,無論在質量還是產量上,都要高於歐亞乾草原。

特別是條件惡劣的“東乾草原”(阿爾泰山以東部分)。

鮮嫩多汁的牧草,尤其利於提高奶產品的質量,以至於後世人們,在市面上所購買的歐洲奶奶製品,

在蛋白質含量上,要明顯高於同類型的國內產品。

必須指出的是,放養狀態下產出的天朝奶製品,之所以品質不如歐美乃至澳洲,本質是因為條件更好的土地,都被開墾為農田的。

如果國人一定要把雨熱資源優越、土壤肥沃的農田,變身為草場的話,同樣能夠提高自己畜牧產品的質量。

歷史上,蒙古人就曾經把大片中原及江、淮地區的農田變身成為了牧場,以維持他們的地緣屬性。

悲劇的是,在元朝末年,這些棄耕育草的南方草原,卻反過來幫助王朝的掘墓者,

解決了機動性的問題,使得以太祖皇帝為代表的起義軍,能夠建立強大的騎兵。

當然,由於農田的產出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創造更多的財富,而我們又極為重視Z族的繁衍,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然而,潘帕斯草原的形成,卻並非源自於人為的乾預。

“潘帕斯”這個名字,並非是西班牙人所取,而是從當地土著居民那裡聽來的。

在土著語中,潘帕斯就是“無樹的草原”的意思。

這意味著,這片在當時幾乎未被開發的處女地,原始的狀態就是草原。

這一切的發現,又與“雷電”所引發的火災有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