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阿根廷忽略了幾十年來積攢的國家問題。
後來的變化加強了這一趨勢。
年的經濟危機,使一個新的民粹政府上台,該政府宣布債務違約,使得布宜諾斯艾利斯不必再支付債息。
然而,阿根廷並沒有抓住這個計劃,調整經濟Z治制度,發揮地理優勢,改良經濟Z治基礎,相反,國家把省下的錢,用在大規模補貼以顯示自己的民粹特征上。
政策帶來了高增長,但也付出了高昂代價,國家資本儲備被掏空,基礎產業——從養牛業、到小麥種植業到發電業,都開始萎縮,經濟扭曲。
高稅率、大規模補貼,導致的高消費以及物價管制,嚴重削弱了企業主和農場主等。
補貼政策也問題重重,補貼政策導致政府只能不斷增加支出,滿足人民索求的恩惠,這在民粹主義Z治下,成為民眾的權利。
結果是,阿根廷只在南美洲發揮著有限影響,而在南美大陸以外毫無影響力。
盡管這樣,阿根廷仍是南美唯一發展道路清晰的國家。
它仍控制拉普拉塔河網,仍控制南半球最好的農場潘帕斯草原。
阿根廷沒搞清楚的是,如何利用它優厚的地緣條件。
只要情況一直這樣——只要這個南錐體中的天生大國繼續衰落,其它國家就有一線崛起希望。
所以,我可以繼續講巴西。
巴西面臨的問題有很多,但是本質上,就可以歸結為兩個問題:巴西的地緣條件與自己作對,經濟陷入通脹陷阱。
巴西人已經花了幾十年時間,來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最終,他們的W加斯總統取得了顯著進展。
如前所述,巴西沿海核心區,要想發展,面臨各種無法克服的困難。
而巴西在內陸開發了廣泛的耕地,那裡更平坦,氣候溫和,地形條件基本單一,但難點在於,
如何把大峭壁東側的,沿海地區與內陸聯系起來,而不傷及國家政權。
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巴西人發展策略一直相對明確:向內陸耕地區發展基礎設施,一千米一千米地艱苦勞作。
與通脹和交通瓶頸限制巴西沿海核心區發展不同,這部分能開墾的領土,部分克服了這一問題。
盡管,由於鼓勵對阿根廷的經濟聯系,早期的內陸擴展,確實削弱了中央權威,但這種擴展,
是自食其力做到的,而且還發展出了規模經濟,內陸成為巴西巨大的經濟引擎。
盡管巴西仍沒有脫離拉普拉塔河流域交通網,但巴西幅員遼闊,足夠發展D立的經濟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把巴西內陸與沿海聯系起來,就不再是一個經濟災難,而是一個經濟難題。
到20世紀70年代,一些連鎖因素,共同鞏固了內陸的發展成果:阿根廷更加萎靡,降低了拉普拉塔河網的吸引力。
巴西最終清理出足夠的內陸土地,因此,便於運輸的傳統谷物,開始大批量生產,使得巴西農產品運輸的單位體積價值有所增加,某種程度上又緩解了運輸問題。
巴西向內陸的擴展,一直進行到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邊界,在小做試探之後,巴西開始穿過國境線,
將基礎設施與資金,帶到邊境三國的農業土地上,三國最終整合入更廣泛的巴西經濟體。
阿根廷基本沒做抵抗。
阿根廷一點點喪失了,對這三國的影響力,到2011年,這三個國家,已經成為巴西實際的經濟附庸國。
外國投資商發現巴西內陸充滿商機,願意大筆投資承包巴西內部發展項目,也承包了巴西同化近鄰三國的工程項目。
令人驚奇的是,對內陸的開發,為巴西“Z治自由化”提供了基礎。
寡頭經濟體制的問題之一,就是Z治會變得跟財富一樣集中。
然而,巴西在開發土地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人工貿易線路、公路,使得一些巴西人,能夠獨自經營,盡管這比河流效率低。
巴西大約260萬個土地所有者,擁有5至100英畝的農場,再小一點只能自給自足,再大一點,就屬於資本密集的工業化農場了。
這260萬個家庭,經濟獨立,因而也Z治D立。
在其它地方,這些人就叫中產階級。
盡管,環境代價高昂,但若沒有這個,新興的土地所有者階級,巴西“民主”的基礎,會相當不穩定。
向內陸擴展,並沒有解決沿海的瓶頸問題,但其綜合效力,確實讓巴西的發展,變得容易許多。
不過,向內陸擴展最重要的意義,應該在於它使巴西,不再只是地理概念了。
內陸重要性逐漸增強,在1960年,巴西S都遷往內陸城市巴西利亞,就是最好的標志,這改善了國家,對沿海城市的傾斜。
內陸人第一次, 把自己視作巴西人,隨著這種身分認同逐漸加強,政府最終獲得了,足夠的莊嚴和尊重,開始解決國家面臨的其它重大問題。
不論采取哪種經濟策略,巴西都無法發展出自主決定、高速增長與低通脹率的神奇組合。
巴西至多能達成兩項。
20世紀的很長時間裡,巴西政府更傾向於保增長,以克制社會動蕩,並為政府籌集資源,即使代價是通脹也在所不惜。
由於通脹會對窮人造成更大傷害,所以寡頭與其他人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2006年以來,全球商品價格上漲,巴西經濟得以迅速增長,但造成這些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完全不由巴西掌控。
與其它波動周期一樣,商品價格上漲情況總會結束,那時,將再次引發巴西的經濟混亂,巴西人對此太熟悉了。
當然,除非巴西政府對此做出改變——它已經這麽做了。
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加上上世紀90年代,一系列政府出台的政策,被稱為“雷亞爾計劃”,即以巴西貨幣雷亞爾命名。
這個計劃的本質,就是放棄巴西以往,不惜任何代價保增長的傳統策略,轉而追求不惜任何代價,控通脹的策略。
整個經濟的零售業,都不再有補貼,認為消費會引發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