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817章:新世界島的另1極(23)
  在這個位置上,分隔沿海平原與亞馬遜平原的山體,寬度是最窄的,還不到200公裡。

  更為重要的是,基多城是印加帝國的北方中心,擁有足夠的人力和物資儲備支撐這次遠征。

  當然,這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要知道,印加的很多城市,都是建立在亞馬遜河上遊谷地中的。

  比如它的都城“庫斯科”以及著名的“馬丘比丘”,都位於亞馬遜河的另一條上源“阿普裡馬克河”流域。

  這意味著,印加人肯定知道,自己的帝國之側,有那麽一大片神秘莫測的熱帶雨林,並且知道如何進入。

  印加人沒有向亞馬遜流域擴張,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農業生產方式,並不適應熱帶雨林氣候區,這點在印加部分已經講解過了。

  在這一地區,優勢的農作物,是喜歡高溫多水環境的木薯,而不是喜歡冷涼環境的土豆。

  那麽,到底是什麽吸引西班牙人,在征服如此富庶的一個帝國之後,就迫不及待的向下一站出發呢?

  答案是“香料”,更具體的說是“肉桂”。

  香料對於大航海時代的意義自不必多言,對於那些拿生命做賭注的殖民者而言,它的吸引力不亞於黃金。

  肉桂在東西方都具有廣泛的市場。

  只不過,國人習慣將這種被稱之“桂皮”的香料,用在燉煮食物中。

  西方人則喜歡將之研磨成肉桂粉,用在食物和飲料中。

  不過,各地產的肉桂,來源並不相同。

  這是因為“肉桂”,並不是特指某一種植物,準確說是樟屬植物的樹皮。

  樟屬植物在很多熱帶、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都有分布,這其中就包括南美洲。

  當然,不同的樹種因為所含的香料物質、成分會有所區別,品質上也會有所差異。

  比如國人常用的,原產於亞洲的“桂皮”,比起西方人常用的,原產於加勒比海地區的“肉桂粉”,從香味的角度來說,品質會稍微差點。

  基於香料和黃金的價值,在每一片被發現的土地上,尋找它們的蹤跡,成為了殖民者們的常規選項。

  有記錄表明,在安第斯山脈進行先期探索的西班牙人,得到了一些,他們認為有商品價值的肉桂樹。

  並據此認定,安第斯山脈東側,存在一片生長有大量肉桂樹的“肉桂谷”。

  至於這個信息有多少可信度,並不是最重要的。

  在大航海時代,僅僅是出於傳說甚至臆測,就足以觸發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險,更何況西班牙人已經從這種冒險中收獲了許多。

  面對亞馬遜雨林,西班牙人並非不知道艱險之處。

  坦率說,面對一片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一頭扎進去是需要勇氣的。

  為了這次探險,組織者一共招募了240多名西班牙人,以及4000名印加人,當然還有馬匹和各種裝備。

  領導者則為印加征服者,皮薩羅的弟弟,同時也是基多的總督。

  其中,西班牙人的數量,甚至比幾年前,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時還要多。

  只是這麽充足的準備,並不意味著就能夠獲得最後的成功。

  無數經驗告訴我們,一片呈現原始狀態的土地,所蘊含的風險,甚至要遠大於一片文明之地。

  對付後者,“斬首行動”式的精確打擊,往往能夠收到奇效。

  至於前者,風險並不僅僅來自於人類。

  有一種說法,是西班牙人在探索之中,還從土著居民口中,獲知的雨林深處有黃金的存在。

  這種說法,無疑進一步增加了,這片雨林的吸引力。

  然而,西班牙人大大低估了探險的難度,這使得他們花了整整9個月時間,才從安第斯山脈下到山麓,並且將所帶的給養消耗殆盡。

  疾病和各種來自雨林的各種危險,讓遠征隊損失了140名西班牙人,以及3000名印第安人。

  後者中的大部分,應該是在行進過程中逃散的。

  畢竟,對於習慣了高地生活的印加人來說,亞馬遜森林同樣是另一個世界,被雇傭或者征用的他們,沒有理由拿生命去冒險。

  然而,從探索整個亞馬遜平原的角度來說,西班牙人的征程才算剛剛開始。

  之所以花費了那麽長的時間開這個頭,是因為之前的行程,大部分是在河道狹窄、水流湍急的山地之中。

  換句話說,河流固然能夠為探險者們,指明前進的方向,但卻沒有辦法用來行船。

  身處山麓的西班牙人面臨一個抉擇,繼續前進還是返程。

  由於已經進入平原地帶,河道開始變得寬闊,使得借助河道航行成為了可能。

  西班牙人決定,用盡最後的氣力打造一艘帆船。

  公元月,在花費了將近兩個月時間後,一艘用新鮮樹木打造的簡易帆船建造成功。

  不過,這艘帆船的使命,並不是延續亞馬遜之旅。

  遠征隊的副領隊“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以及57名西班牙人,受命駕駛這艘簡陋的帆船,前往下遊地區收集糧食,以幫助大部隊有命返回基多。

  遠征隊打造帆船的地點,位於科卡河匯入納波河的河口處。

  從地理結構上看,這也是安第斯山脈與亞馬遜平原的相接之處。

  如果後世的人在谷歌地圖上,用“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的名字定位,很快就能夠在厄瓜多爾中部,定位到這個關鍵點。

  不過,這位副領隊之所以能夠冠名這個關鍵點,並不是因為他拯救了整個遠征隊,而恰恰是因為他並沒有這樣做。

  領導先遣隊的德奧雷利亞納,在順流而下後很快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有了湍急的,水流和帆船的助力,他們的行進速度大大被提升。

  二是即使能收集到糧食,再逆流而上的話,也很難按照指定時間回到出發點,要求是12天內回去匯合。

  換句話說,那些翹首以盼,等待他們回去救命的隊友,很可能在他們返航之前就餓死了。

  常識告訴德奧雷利亞納,這樣一條身處多雨地帶的大河,一定是有出海口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