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印度公司投資人的角度來說,並不覺得有什麽義務,幫助西印度公司渡過難關。
至於蔗糖,大員同樣可以出產。
到底是讓自己,獨自掌控下的大員蔗糖來佔領市場,還是與西印度公司的投資人,一起去投資巴西,商人們心裡自有一筆帳。
一個令人玩味的結果是,在葡萄牙宣布D立的第二年,即164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借著這個歷史機遇,
佔領了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最後一個重要據點——馬六甲,葡萄牙則只剩下了D帝汶。
從商業角度來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做法,似乎無可厚非。
這就像現在的大公司,習慣在投資每一個項目時,設立一個D立法人性質的子公司一樣。
模塊式的結構,使得一項投資受損之後,不至於影響其它投資的安全。
另一個同樣看起來,頗為合理的商業思維是:集中資源在某一地區完成壟斷,好過將投資,分散在那些激烈的區域。
然而,問題在於,純粹的市場模式,固然可以讓行動更加的有活力,但很多時間亦容易局限於眼前利益。
反觀“國家”和“政府”之所以出現在人類文明中,便在於它有從頂層調配資源,做戰略統籌的功能。
雖然集權與分權,永遠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不過,荷蘭人商業色彩,過於明顯的決斷模式,顯然並沒有辦法,讓其成為一個真正的殖民帝國。
最終,荷蘭西印度公司,並沒有從東印度公司那裡,得到有效的幫助。
在巴西戰事不利的情況下,難以為繼的西印度公司,選擇了另一條道路,那就是退出巴西,以換取葡萄牙人與之進行貿易合作。
當然,畢竟荷蘭現在已經是一個國家了,如果說,完全沒有從國家利益考慮巴西的去留問題,也是不對的。
只是,擺脫西班牙帝國控制、踩在葡萄牙人身上崛起的荷蘭,此時同樣面臨來自大英帝國的挑戰。
從公元1652年開始,一直18世紀末,先後發生了四次“英荷戰爭”。
在這種複雜的博弈局面之下,你不可能與所有的國家為敵,合縱連橫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就與葡萄牙人的關系來說,荷蘭人在東方的全面碾壓,並不妨礙它與前者,在新大陸的和解。
另外,做出這種取舍本身,還與荷蘭人重貿易、輕開發的“貿易立國”特點有關。
畢竟,就算勉強控制了巴西,也還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經營。
而在這個問題上,擯棄了封建制的荷蘭做起來,並不比葡萄牙王國更有優勢。
1652年,荷蘭與葡萄牙在巴西實現和解,將“新荷蘭”交還給葡萄牙。
其後,雖有荷蘭人雖然一度反悔,希望拿回荷屬巴西的領地,但直到1661年重新訂立條約退出,也沒能拿回。
而巴西整體上,在17世紀中實現了和平。
如蝴蝶效應一般,這次發生在大西洋之濱的變故,再次影響到了太平洋之濱的大員。
受巴西蔗糖產量恢復的影響,運程更為遙遠的大員蔗糖開始出現滯銷。
經濟景氣時,矛盾容易被隱藏,畢竟大家都有錢賺。
一旦開始出現經濟危機,國人與荷蘭人之間的矛盾便開始激化了,而這個機會,被正需要退路的明鄭抓住。
在放棄大員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將蔗糖產業,轉移至了爪哇島的巴達維亞。
後面的事情,前面同樣已經講解過了,隨著巴西蔗糖產業的現次複蘇,荷蘭人與國人之間的矛盾再次爆發。
這次,
再沒有Z成功式的Z治人物利用這個機會。能夠被歷史記錄下的,只有1740年,屠殺國人的“紅溪慘案”。
用一句話來形容荷蘭的擴張特點,那就是“貿易比土地重要”。
即使是開拓種植園,目的亦不是為了長久控制這片土地,而僅僅是將之作為貿易鏈上的一環。
在那段歷史成為過去後,亦沒有留下太多的殖民遺產。
相比之下,葡萄牙王國,則憑借那點“封建殘余”對土地的執念,為後世留下了一個,遠超自己本土面積的葡語國家。
現在,通過與荷蘭人的博弈,葡萄牙掃除了他們經營巴西的最後一個障礙。
接下來,葡萄牙治理下的巴西,將向巴西高原腹地,以及亞馬遜平原強力擴張,以完成巴西的最後拚圖。
我也將繼續沿著西北、西南兩條線路出發,帶著你們去了解巴西的擴張史。
發現亞馬遜與荷蘭達成和解, 將“新荷蘭”重新納入葡屬巴西的范圍,是葡萄牙人取得重大戰略進展。
這片土地的穩定,不僅為巴西的蔗糖經濟複蘇奠定了基礎,更從地緣Z治角度,讓葡萄牙離亞馬遜河口更進了一步。
能夠得到亞馬遜流域,數百萬平方公裡土地的關鍵,在於河口的爭奪。
葡萄牙人並不是亞馬遜河口的最先發現者。
如果從時間來看,西班牙人探索亞馬遜流域,包括發現亞馬遜河口的時間,要遠早於葡萄牙人。
事實上,甚至英國、法國、荷蘭進入亞馬遜流域的時間,都要早於葡萄牙。
葡萄牙能夠笑到最後,除了自身努力以外,很大程序還是地緣Z治因素的助力。
早在1541年,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後不久,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就迫不及待進入亞馬遜平原探索了。
這次探險的起點,是厄瓜多爾最大的港口“瓜亞基爾”。
這座於1535年,由西班牙人始建的城市,後世也是厄瓜多爾的第一大城市。
在瓜亞基爾東北方向的安第斯山脈上,是印加帝國的北方中心“基多”城,即後世的厄瓜多爾S都。
基多城東側有一條名叫“科卡河”的河流,順著這條河流而下,可以離開安第斯山脈,匯入亞馬遜河的上源之一“納波河”。
由瓜亞基爾出發的西班牙探險隊,正是先是北上“基多”,然後再進入亞馬遜流域的。
從地形上看,西班牙人如果想從太平洋方向,進入亞馬遜流域,與亞馬遜河源頭相鄰的“基多”,是個很合適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