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移民全球》第802章:新世界島的另1極(8)
根據估算,在紅木貿易存續的2個世紀中,有大約5000萬株紅木,被采伐運往歐洲。

身在巴西的葡萄牙人,是如此的依賴紅木經濟,除了用它的名字,命名殖民地以外。

在最初的100年間,葡萄牙人甚至沒有向內陸地區進行滲透,以至於被嘲諷為,只能緊緊依附於海岸線生存。

不過,從在大歷史層面,葡萄牙這種做法,恰恰幫助後來的巴西,得到了能夠排名世界第五的領土面積。

因為除了西班牙人有機會,從西面滲透巴西高原和亞馬遜地區以外,其余競爭者想覬覦這片土地,都必須在大西洋岸線上壓倒葡萄牙。

由於西班牙的經營重心,一直在安第斯山脈一線,並沒有過多的余力向東擴張。

所以,只要能夠把英、法、荷等競爭者,阻擋在海岸線,葡萄牙人就能有充足的時間,考慮向內陸擴張的問題。

現在我們清楚了,從生態角度看,最初的巴西,即不是在亞馬遜森林,也不是在巴西高原的熱帶草原上,而是是扎根於“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帶。

當年走出亞馬遜森林的圖皮人,之所以沒有向巴西腹地遷徙,而是沿海岸線進入巴西東南海岸,

同樣是因為這條狹長雨林地帶的存在,這與他們在亞馬遜的生存環境類似。

然而,經由600年的開發,這條成就巴西的森林地帶,到了21世紀,已經和巴西紅木一樣幾近消失。

能夠在聖保羅等地尚能看到的雨林,尚不足其原始覆蓋面積的10%。

在森林消失的同時,以“巴西海岸山脈”為核心的這片山、海相接的區域,卻滋養了高達1.6億的巴西人。

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人口的增長,總是伴隨著森林的消失。

客觀說,在葡萄牙人落戶巴西之前,大西洋沿岸森林,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圖皮人需要焚燒森林,以種植木薯等作物。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歐洲人的到來,大大加速了森林消失的進程。

這是因為在歐洲人到來之後,在這片土地上開展種植業的目的,就不再僅限於,滿足土地定居者的溫飽問題了。

大量的森林被開發成種植園,在地緣Z治層面,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雖然,葡屬美洲擁有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但葡萄牙要想長久的經營巴西,再多的資源也有消耗完的一天。

在工業革命之前,農業幾乎是讓一片土地,做到可持續性發展的唯一途徑。

在這一問題上,巴西紅木所染指的紅色顏色市場,正好可以提供一個比較案例。

雖然葡萄牙人壟斷了巴西紅木,但卻沒有能夠,壟斷歐洲紅色顏料市場。

西班牙人同樣在他們的領地上,發現了一種可供製作紅色顏色的特產。

不過,這種特產並不是植物,而是一種昆蟲——胭脂蟲。

這種以仙人掌為食物的昆蟲,體內含有大量的紅色素(胭脂紅素)。

西班牙人在從墨西哥原住民那裡,獲知胭脂蟲的秘密後,開始有意識的集中種植仙人掌,以喂養這種,能夠製造紅色顏料的昆蟲。

這種匪夷所思的商品,為新西班牙獲得的經濟利益,甚至僅次於,從墨西哥高原開采的金、銀。

與巴西紅木相比,胭脂蟲貿易要更加的有可持續性。

一棵適合采伐提供紅色顏料的巴西紅木,一般需要生長30年左右的時間。

即使是在後世,也很難有資本,去做如此長周期的投資。

反觀仙人掌的生長,則要迅速的多。

雖然在乾旱地帶,

開拓“仙人掌種植園”並飼養昆蟲,看起來有些奇怪。不過,從本質上看,這和其它農業行為,並沒有什麽不同。

這也使得,在紅木資源幾盡消耗殆盡的18世紀,全球胭脂紅的產量,反而迎來了高峰。

胭脂紅不僅能夠作為紡織物的染料,比如為英國著名的紅色軍服染色,還可以為化妝品和藝術品,提供紅色元素。

基於胭脂紅的市場是如此廣闊,其原料又有可以通過可再生的手段獲取,西班牙人曾經費盡心機的保持這一秘密,並禁止活蟲出口。

甚至對外宣稱,它和巴西紅木一樣,提取自天然植物,因為乾胭脂蟲的形態,看起來很像植物的種子。

一直到18世紀末,科學家才通過顯微鏡獲知,這種能夠製作紅色顏料的種子,其實是一種昆蟲。在獲知胭脂蟲的秘密,並進一步探知它養殖方法後。

法國等國家, 開始將胭脂蟲和仙人掌,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引種至自己控制下的,熱帶沙漠氣候區,比如北非阿爾及利亞。

在無法保守這一秘密後,西班牙同樣在自己殖民的其它地區,擴張胭脂蟲的產量,比如北非近海的加那利群島,以對抗外部競爭。

需要說明的是,工業時代的到來,再一次打亂了這個世界的經濟結構。

1860年,科學家們研究出了,從煤焦油中提供紅色顏色的方法,終結了胭脂紅貿易黃金期。

就像合成化肥的研製成功,終結了硝石礦的暴利一樣。

不過,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殖民者,用以挖掘殖民地潛力的技術手段,更多還只能停留在農業層面。

比如,引入舊大陸的馴養哺乳動物,就使得潘帕斯草原的潛力得以開發。

而在大航海時代,能夠進入全球貿易體系,並對國際Z治造成直接影響的,則主要是那些,更適合長距離貿易、更具利潤空間的“經濟作物”。

廣義來說,除了糧食作物以外的農作物,都可以被稱之為“經濟作物”。

熱帶地區的高溫多雨環境,及其所造就的生物多樣性,使得這一區間,成為了大多數經濟作物的原產地。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身處高緯度地區的歐洲人,只能間接通過貿易獲得香料等,原產於熱帶地區的經濟作物。

即使有種植的想法,也會因為環境的不適應性,而無法實施。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推進,歐洲人重新規劃世界貿易版圖的同時,也開始嘗試,在自己控制的殖民地中開拓種植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