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30多年後,鄭和曾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深度介入了南洋政權,但在此時,百廢待興的大明王朝,還沒有精力去關注海外的利益。
徹底解除蒙古高原的威脅及完成內部整合,才是這個新帝國最急待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說,不管三佛齊和滿者伯夷對天朝的新王朝,寄予了什麽樣的Z治期望,短期內,都是無法實現的。
在前往南京進行朝貢之後,三佛齊的統治者顯然也意識到,暫時沒有辦法,得到來自我朝的直接幫助。
為此,他們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
大量來自天朝東南部的移民,於“洪武”年間,開始被引入蘇門答臘島的東南。
這些天朝移民,一方面幫助三佛齊進行農業開發,這也是三佛齊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深入參與了三佛齊的Z治和海外貿易。
雖然,基於商業的原因,爪哇島也同樣有華人前往各東口定居,但因為爪哇在Z治上的強勢,
以及更為密集的人口數量,那些定居爪哇各港的華人,暫時沒有機會顯露出更大影響力。
受海洋貿易影響極大的馬來世界,國家往往是圍繞著一座港口城市而興起的。
三佛齊的中心,原來在島嶼東南、穆西河下遊的“舊港”,馬來語發音Palembang,音譯“巴鄰旁”。
一如很多我們熟知的東南亞地名一樣,這個名稱也是一個中文名,名字的含義與其文字本意一致。
之所以會有這個名稱,是因為滿者伯夷在征服三佛齊後,對舊港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以至於三佛齊的Z治中心轉移至了北部,哈裡河下遊的“佔碑”。
不過現在,這個河港城市的名字,多標注為“巨港”,概源於閩南語中“舊”、“巨”同音。
相比“舊港”之名,“巨港”要更有氣勢罷了。
無論是巨港還是佔碑,其所對應的海區位置,都處在M六甲海峽與爪哇島之間的航路上,
當年三佛齊也正是憑借這“進可退,退可守”的區位優勢稱霸南洋。
為了避免三佛齊的再次做大,滿者伯夷最終還是攻滅了這個本已臣服的屬國。
關於具體的征服時間,有公元1377年、公元1397年兩種說法,但都是在洪武年間。
更有可能的情況,是這期間,滿者伯夷對三佛齊發動了持續戰爭,最終,徹底擊垮了這個曾經縱橫兩洋的國家。
如果說,爪哇人做出這項決定,有擔心三佛齊從中央帝國新王朝,得到幫助的成分,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盡管,三佛齊原有的馬來王室,徹底結束在舊港-佔碑一帶,統治的時間不是十分確定,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隨著三佛齊勢力的消散,原先被引入的天朝移民,開始迅速填補留下來的Z治空間,並與當地居民一起,抵禦滿者伯夷統治。
不過,就像不是說“馬來人”,就一定會在Z治上統一一樣,以複興“三佛齊”為口號的華人勢力內部,也同樣存在的競爭。
佔碑、舊港兩座曾經的三佛齊都城,是這兩股勢力各自割據的支點。
這其中,控制佔碑的華人領袖,是來自廣東南海的“梁道明”。
相比這個名字,後來的取代他位置的副手“施進卿”,知名度要更高些。
後者的名聲,直接來源於,他幫助鄭和擊敗海盜“陳祖義”的功績。
而祖籍C州的陳祖義,所代表的就是,盤據在舊港的另一股華人勢力。
除了祖籍相近以外,雙方的另一個共同點,則是都希望從三佛齊的Z治遺產中受益,
都自稱新三佛齊國王。歷史推進到14-15世紀相交之際,華夏文明在海外Z治擴張,終於在不經意間,靠這兩個不起眼的小人物,邁出了第一步。
以這個世界的地緣基本形式來說,無非是兩大類型:大陸和海洋。
前者無論在經濟上還是Z治上,都嚴重依賴土地本身的產出,如農產品,各種自然資源。
後者的繁榮,則依靠貿易所帶來的利差。
當然,一切都只是相對的。
一個被定義為大陸屬性的國家,也會希望有機會,補足自己在海洋上的短板。
一個嚴重依賴海洋貿易的政權,如果有直接控制商品產地的機會,也同樣不會放過。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在印度文明影響力退卻以後,代表印度洋勢力的阿拉伯商人,
以及代表太平洋勢力的天朝移民,將是競爭南洋地緣舞台主導權的兩大勢力。
在綠教徒已經在蘇門答臘島北部,成功取得地緣Z治突破的情況下(巴塞蘇丹國),
以複興三佛齊為名的國人,看起來是很有機會,在位置更好的南部地區扳回一局。
畢竟,在人口是天朝的一大優勢,而阿拉伯人並沒有大規模遷入馬來地區的基礎。
不過,正如剛才所說的那樣,實際情況總是更為複雜的。
願意渡海南遷的國人,本身就是這個族群中最適應海洋的人。
因此在三佛齊的舊地,兩股渡海謀生的華人力量,在取向上,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
控制舊港的陳祖義部,更青睞三佛齊立國的原始優勢。
這名後來被天朝,認定為“海盜”的華人社團領導者,招募了一支人數過萬、戰艦過百的艦隊,
通過控制來往於M六甲海峽、爪哇島的航路以獲利。
相比之下,以佔碑立足的梁道明部,走的更像是傳統的,以人口、農業為基礎的立國之路。
有記錄表明,僅僅十年時間,就有數萬來自G東沿海的民眾舉家來投。
國人幾乎是世界上,最不願意主動遷徙的M族。
歷史上,為了充實新征服的邊緣地區,往往需要動用國家強製力才能夠做到。
能夠吸引深深依戀土地的國人,短時間內如此大規模遷徙至南洋,除了天朝南部沿海地區,
長久以來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對接,以及本屬熱帶氣候環境,所縮減的心理障礙(離開故土)。
顯然還有蘇門答臘那些,尚未得到開發的土地的功勞。
如果說,天朝勢力的滲透,核心目的和手段,在於“居”的話,那麽阿拉伯人則是“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