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移民全球》第697章:大國崛起(97)
將後世M甸版圖的奠定,“歸功”於英國人,是不夠客觀的。

只不過,從伊洛瓦底江中下遊低地起家的緬人,控制自己邊緣地區的時間還不夠長,

造成了後世幾乎所有邊緣邦,緬人所控的腹地,行政上都為“省,都有D立傾向。

順便說下,每個試圖D立的M甸邦,都有著自己的M族武裝。

R開邦的M族武裝叫作“R開M族J放軍”。

不過,能夠讓R開邦登上時政版面的,並不僅僅是若開人為D立所做的努力。

R開邦北部的,X仰綠教的“L興亞人”,才更吸引國際人權組織的眼球。

在M甸政府,和X仰佛教的R開人的擠壓之下,這些綠教移民,不僅無法獲得M甸國籍,很多更被迫成為了難民。

M甸人認為,這些綠教徒是當年英國殖民,從南亞乃至中西亞地區,招募勞動力的結果。

而L興亞人則自稱,是阿拉伯商人的後裔,參考印度東北部的M族的“天朝聯想。

其實,到底源自哪裡並不重要,殘酷的現實是,L興亞人之於這片土地的淵源,並不足以讓他們,擁有地緣Z治上的機會。

印度東北地區的情況補充完,再回到印度“南-北”地緣Z治結構的話題上來。

德裡蘇丹國爭奪蒙古帝國遺產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即將完成統一的印度再次F裂。

那些受命於德裡,管理德乾地區和東印度沿海地區的,源出中亞/A富汗地區的突厥裔、

普什圖裔地方長官,紛紛抓住機會擺脫德裡的控制。

這些D立出來的地方政權中,最主要的國家有二個:一是以M加拉為中心的“M加拉蘇丹國”(公元1338-1576)。

二是德乾高原北部的“巴赫曼尼蘇丹國”(1347~1526)。

這也再次證明了,決定地緣Z治的根本性因素,並不在於Z族、M族、宗J等人的屬性,而在於“地理”。

德裡蘇丹國、M加拉蘇丹國、巴赫曼尼蘇丹國,在恆河平原西部/旁遮普地區、

恆河平原東部/M加拉平原、德乾高原北部,形成的“品”字型三國格局,也是印度歷史的常態。

比如之前的拉傑普特時代,這三個板塊對應的就是: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拉施特拉庫塔王朝、帕拉王朝。

對於不熟悉印度歷史的人來說,記住這些陌生的王朝名,肯定是十分痛苦的。

不過,這樣做也沒有必要,結合印度的地理結構,總結出印度的地緣Z治規律才是重點。

把印度歷史的常態,總結為“三國演義”的前提,是南部達羅毗荼地區,遊離於印度地緣Z治舞台中心之外。

在北方綠教政權內部,出現大F裂的同時,這個常態性自成一體的板塊,也抓住機會,迎來的新一輪的地緣Z治整合。

相比德乾半島北部,無論是最早的印度雅利安人,後來的拉傑普特人,還是後世的綠教徒,都無法有效控制德乾半島南部地區。

這也導致在這一地區爭奪統治權的,還是達羅毗荼-印度J地方政權。

源出泰米爾、泰盧固地區政權,看起來都有可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建立一個統治南印度大部的新王國。

不過,這一次,神明眷顧的卻是,後世南印度四邦中的另一個成員:卡納塔克邦。

卡納塔克邦的主體M族,被稱之為“卡納達人”,即坎納拉人。

後世在南印度達羅毗荼各族中的人口約3000萬,較泰米爾、泰盧固人要少,後兩者在5000余萬人。

這與卡納塔克地區,

以高原為主的地形有直接關系。相比之下,泰盧固人的安得拉邦、泰米爾人所在的泰米爾納德邦,平原面積就要大得多了。

不過,地緣Z治博弈,從來不是說誰人口潛力更大,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的。

南印度四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四邦的地理特點為:一高三低。

一高指的是“卡納塔邦”,這個邦所覆蓋的,實際是整個德乾高原的最南部,可稱之為卡納塔克高原。

而其余三邦,則是圍繞這部分高原,在西南、東、東南三個方向的低地區。

注入安得拉邦、泰米爾納德的幾條主要河流:如東遮婁其王國所在克裡希納河,達羅毗荼王國崛起的帕拉河。

朱羅帝國的源頭高韋裡河,上遊都是卡納塔克高原之上。

這一地理特點意味著,卡納塔克高原很容易成為北方入侵者,入侵南印度沿海平原的跳板。

前面我也說過了,當年的遮婁其王朝,後來的德裡蘇丹國,都遵循了這個的南下路線,

並且將控制南印度的Z治中心,放在了卡納塔克邦境內。

當然,這些統治卡納塔克地區的外來M族,包括之前的雅利安人,都很難成為坎納拉M族,追溯的Z治源頭。

真正在Z治上,能夠成為卡納達人源頭的王朝,叫做“曷薩拉王朝”。

公元10末世紀,復國之後的西遮婁其(後遮婁其)王國,將它的Z治中心,

遷移到德乾高原西北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買一帶。

高原西南部的卡納達人,則脫離異族統治,建立了“曷薩拉王朝”。

在朱羅王朝崛起並強大之後,這個將注意力,放在環M加拉灣地區的海上帝國,實際也並沒有控制曷薩拉王朝。

朱羅王朝行將覆滅之時,曷薩拉王朝甚至曾經嘗試出手幫助,以抑製潘地亞王國,成為新的南印度霸主。

只不過,隨著德裡蘇丹國的南征,諸達羅毗荼政權之間的內鬥,意義已經不大了。

在德裡蘇丹國南征的時候,潘地亞人雖然看起來,已經接收了,朱羅帝國在南印度的勢力范圍,

成為新的霸主,但內部結構遠不能說得上穩定。

相比之下,卡納達人Z治上的穩定性,無疑使之更具優勢。

最終,德裡蘇丹國北撤之後,卡納達人得以填補綠教徒,在南印度留下的Z治空間。

不過,後來壓倒潘地亞等國,成為南印度霸主的,卻並非是曷薩拉王國,而是源出這個王國的新王朝:

維賈亞納加爾王朝,又譯為:毗奢耶那伽羅王朝,一如孔雀王朝之於摩揭陀國一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