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其中大部分的成本,還是由最終的買家來承擔。
只不過,價格的推高,會導致需求量的縮減,對於威尼斯這類中間商來說,利益還是會蒙受很大損失罷了。
如果說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只是讓威尼斯商人們元氣大傷的話,那麽直接從印度進行收購,
能夠以低價供應歐洲市場的葡萄牙人,對於威尼斯來說,就是釜底抽薪船的打擊了……
這個強勢競爭者的加入,不僅逼迫威尼斯以斷絕外交關系,來表示對葡萄牙的抗議,
更直接加入了,兩大綠教帝國主導的“反葡聯盟”。
當然,威尼斯畢竟還是屬於JD教陣營,明目張膽的派出海軍參戰,還是有所顧忌的。
它所提供的支持,主要派遣技工,幫助拆裝奧斯曼帝國的漿帆艦。
現在,東地中海勢力最為強大的三股力量,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前往印度去挑戰葡萄牙人了,
那麽,還有沒有其它力量,加入這個因利結合的“反葡聯盟”呢?
當然有,除了來自東地中海的奧斯曼、馬穆魯克、威尼斯三國以外,反葡聯盟中,還有兩位來自印度西海岸的成員。
一個是,代表南印度反葡勢力的“卡利卡特”。
另一個則是,北印度西海岸貿易的主導者——古吉拉特。
古吉拉特於後世的印度,是一個類似於天朝改革開放時的,珠三角地位的板塊。
如果說,喇叭形的珠江口,為珠三角擴張了海岸線。
那麽,古吉拉特的海岸優勢,則是靠半島狀地形——卡提阿瓦半島來擴張的了。
當然,兩個板塊的優勢,更多還在於其地緣位置。
前者是通往北印度的門戶,後者則是,西方登陸天朝的第一站。
通常情況下,我會把拉賈斯坦邦與古吉拉特邦,合稱為“拉傑普特板塊”。
不過,這兩個邦地緣特點,卻還是有顯著區別的。
意思即為“拉傑普特人之地”的拉賈斯坦邦,屬於拉傑普特人的核心之地。
相比古吉拉特的海洋優勢,拉賈斯坦邦的地勢要更為高些,橫亙境內阿拉瓦利嶺,及其東南側的馬爾瓦高原,為拉傑普特人提供了軍事上的支撐。
為拉傑普特人的,軍事能力加碼的另一個地理因素,是這些高地上所覆蓋的,熱帶草原類型植被。
作為一個戰士階層,拉傑普特戰士最得力的助手,是由世界上最優秀的兩個熱血馬種:
阿拉伯馬、阿哈爾捷金馬,即汗血馬相交培育出來的“馬瓦裡馬”。
從血統的來源也可以看出,這是綠教徒入侵所帶來的副產品。
不過,印度各司其職的種姓制度,以及拉傑普特人軍事階層的定位,才是他們能夠在,
包括馬種選育在內的軍事技能上,超出其他印度土著的原因。
基於古吉拉特邦,尤其是卡提阿瓦半島的海洋屬性,以及綠教徒在海洋貿易上的絕對優勢,
古吉拉特邦的地緣結構,要比拉賈斯坦邦更為複雜,綠教文化的影響也更大。
15世紀初,綠教徒控制了古吉拉特,並建立政權。
不過,被壓縮在拉賈斯坦邦的印度J保衛者們,卻還是一直沒有為德裡所征服。
直到後來的莫臥兒王朝,表示尊重拉傑普特王公們的統治權,及宗J信仰後,北印度才算真正為綠教政權所覆蓋。
需要說明的是,後世身為馬哈拉施特拉幫首府的M買,當時也為古吉拉特所有。
身為印度西海岸的兩大海上門戶,古吉拉特、卡利卡特是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貿易網的重要成員。
與控制印度洋-地中海貿易入口的埃及之間,有著很多共同利益。
葡萄牙人對阿拉伯商船的劫掠行為,以及新航路的開拓,對上述Z治體的利益,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二者的加入,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印度洋雖然廣闊,但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在大洋腹地尋找對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岸線和港口一帶,才是海上利益爭奪的主戰場。
為了從源頭切斷葡萄牙人的貿易線,古吉拉特及卡利卡特,一南一北成為了,
奧斯曼-馬穆魯克海上聯合艦隊,在印度所選定的兩大基地。
公元1508年3月,印度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綠教艦隊抵達了古吉拉特,並在孟買南部的焦爾港海域,
與幾艘葡萄牙船隻展開了第一場海戰,綠教艦隊方面的船隻總數超過200。
在圍攻了三天之後,這場遭遇戰,最終以葡萄牙人突破包圍圈而告終。
葡萄牙方面的損失,則是一艘船隻及9名船員被俘,好消息是,葡萄牙駐印度總督之子死於此戰。
這場小規模海戰的結果,並不能證明,綠教海上聯軍的實力更為強大,反而恰恰證明了,葡萄牙船的優勢所在。
葡萄牙人之所以未能在這場遭遇戰中全身而退,是因為已經在印度海岸,佔得優勢的葡萄牙艦隊,
正分散在各個港口附近,保護葡萄牙商船,以及截殺阿拉伯商船。
雙方需要一場真正的決戰,來證明誰才是印度洋的主導者。
公元1509年2月,在經歷了一系列小規模的海上交鋒之後,雙方都期待的海上大決戰,
終於在卡提阿半島最南端的“第烏”港海域拉開了序幕。
葡萄牙艦隊的數量為18艘,其中半數為卡拉克帆船,共5大4小。
有記錄表明,葡萄牙人製造的卡拉克帆船,曾經達到過2000噸之巨。
盡管,不確定第烏海戰中,葡萄牙船隻的噸位,但與阿拉伯人通常使用的單桅帆船相比,
桅杆數在3-4根的卡拉克帆船,體量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盡管綠教艦隊的數量遠超對手,但佔據艦隊多數的那些阿拉伯獨帆船,
早已在這幾年間,證明了自己,完全不是葡萄牙艦隊的對手。
奧斯曼帝國提供的12艘大型多桅槳帆船,是綠教聯軍的希望所在。
這些依靠三角帆及大量漿手,提供動力的地中海戰艦,巔峰期的最大噸位,也能夠做到2000噸。
問題是,從戰術和武器配備角度看,情況並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