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701章:殖民戰爭(2)
在歷史上,我們的木船船型十分豐富多彩。

到21世紀五十年代,估計有千種左右,僅海洋漁船,船型就有二三百種之多。

我國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鳥船、福船、廣船,是最有名的船舶類型,尤以沙船和福船馳名於中外。

沙船在唐代出現於江蘇崇明。

它的前身,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

沙船在宋代稱“防沙平底船”,在元代稱“平底船”,我朝才通稱“沙船”。

沙船載重量,一般記載說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約合五百噸到八百噸。

一說是二千石到三千石,約合二百五十噸到四百噸,元代海運大船八九千石,約合一千二百噸以上。

清代道光年間上海有沙船五千艘,估計當時全國沙船總數在萬艘以上。

沙船運用范圍非常廣泛,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蹤跡。

元明海運最盛時期,年運量達三百五十萬石以上。

遠洋航線沙船也很活躍。

早在宋代以前公元十世紀初,就有我國沙船到爪哇的記載。

在印度和印泥都有沙船類型的壁畫。

二十世紀初有人認為,當時從我國北方到X加坡航線上的沙船,就是中世紀以前,從我國到紅海以及東非港口貿易的那種船。

鄭和七次下“西洋”,二十多年間訪問了三十多國,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每次出動船艦一百多艘或兩百多艘,其中寶船四十多艘或六十多艘,共載兩萬七千多人。

當時在南京和太倉造船,集中在太倉劉家港整隊出海。

鄭和寶船長約一百五十米,舵杆長110.7米,張十二帆,這是最大的沙船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技術的發展也是如此。

與地球其它地區相比,沙船在“帆”的使用上,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在在“槳”的使用上,卻處於領先地位。

這與我們特殊的地緣環境有關。

一方面天朝的四海的氣象相對規律,受西風和副熱帶高壓影響。

冬季盛行西風,夏季則基本無風浪,需要用槳來提供動力。

另一方面,繁榮的貿易所引發的利益之爭,也使得海戰事頻發。

在海戰當中,能夠靈活調節方向和速度的槳,要比帆更實用。

以艦首切斷對方戰艦的排槳,也是古典時期海戰的常見戰術。

但到了大殖民時代,地中海的戰事頻發,葡萄牙人在船槳上的應用突飛猛進。

16世紀,當葡萄牙人試圖打開我朝的貿易之門時,其艦隊中所使用的靈活、快速的槳帆船,就讓沿海地區的官民眼前一亮。

吸收其排槳技術,在配合Z國帆而造出船隻,被稱之為“蜈蚣船”、“快蟹船”。

然而,依靠槳來提供動能的不足之處,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

大型的三排槳戰艦,甚至要使用多達300名的槳手。

既然槳船要耗費大量人力,橫帆的使用又有諸多限制,那麽有沒有一種帆,能夠適應各種風向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縱帆”。

歐洲人在頻繁慘烈的海戰中,引入的縱帆,是阿拉伯人從印度洋帶入的“三角帆”。

整個帆的形式,就像是一面帶旗杆的三角旗。

如果說,橫帆都是對稱的,那麽縱帆的特點就是不對稱了。

帆體及支撐帆體的橫杆,可以圍繞桅杆靈活調整角度,及至與船體呈一條直線,“縱帆”之名,由此得來,以適應不同的風向。

更為神奇的是,縱帆還可以頂風逆行。

當然,這個逆行並不是呈直線,

而是走“之”字形曲折前進。至於原理,就不在此多做贅述了,如果以後你們轉行成為海軍軍官,可以學習。

如果對技術原理不是特別感興趣的話,明白縱帆可以適應不同風向,橫帆只能順風航行就可以了。

最早從阿拉伯人那裡,學習到三角帆技術的,是主導東地中海貿易的拜佔庭帝國。

最遲在公元9世紀,這一技術,就已經在地中海,取代橫帆被普遍使用了。

由於地中海貿易,在三角帆普及的時代,被來自意大利的海上G和國所壟斷,三角帆在歐洲,因此被稱之為“拉丁帆”。

不過,阿拉伯人也不用為這項技術,被竊取而感到不平,因為他們同樣也不一定,是這項技術的最早發明者。

早在公元初,就已經順著季風和洋流,完成了橫渡印度洋的航程的馬來人,也有可能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

也有可能是從天朝到瓜哇島貿易的天朝商人那裡學來的。

順便說下,Z國帆本質上,也是一種縱帆。

區別在於,Z國帆是加了很多撐條的“硬帆”,又稱“蓬帆”,外觀類似於“羅馬簾”。

縱帆的特質,使得Z國帆也能夠靈活調整方向,適應更多風向。

但縱帆逆行的原理,更多要仰仗帆體受風後的變形。

硬帆受風後變形較小,因此不能做到真正的頂風逆行。

盡管縱帆在靈活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樣也有著缺點,那就是在順風狀態下,效率沒有橫帆高。

並且也不能多層疊加,增加受風的面積,從而導致船體不能建得更大。

如果葡萄牙人只是在地中海或者近海航行,縱帆的這一劣勢並不明顯。

在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開始嘗試外洋探險時,他們所使用的主要還是,

兩桅和三桅縱帆船,被稱之為“拉丁卡拉維爾帆船”。

需要說明的是,有時殖民者們在搞清風向規律後,為了更好的利用順風,也會把縱帆換成橫帆。

比如哥倫布在利用西風和信風,往返大西洋兩端時,就對它船隊中的卡拉維爾帆船,做過這樣的改造。

問題在於,這樣的轉換本身並不方便,更難在航行過程中隨機應變。

隨著航程的延伸,尤其當目標,開始變成橫穿大西洋或者繞過好望角時,伊比利亞雙雄的殖民者們,

需要有能夠,兼具排水量和靈活性的新帆船,來幫助他們完成遠洋搶險。

在一艘航船上,同時安裝橫帆和縱帆,並根據風向來調配使用,是不錯的解決辦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