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787章:硝石戰爭(8)
從合恩角到馬島海域,所對應的這片南極大陸,被英國認定為“英屬南極領地”。

 而阿根廷則認定,這些南極領土屬於自己領土、領海的影射部分,應該歸屬於自己。

 雖然,南極洲的Z治地位,後世被《南極條約》限定為“僅用於和平目的”,

 但對於相關國家的領土主張,所使用的限定詞僅為“凍結”。

 在這種情況下,用三個在地理層面上,本來就應該歸屬於智利的小島,

 換取了1,709,400平方公裡土地,即英屬南極領地的,面積的聲索權,實在是一件劃算的事。

 “新格拉納達”與“大哥倫比亞”夢的幻滅玻利維亞的悲劇,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在地緣位置過於封閉,

 在進入阿塔卡馬沙漠爭奪硝石之前,這個國家本質就是一個內陸國。

 無論是在殖民時代還是D立之初,其對外貿易通道更多是依賴利馬。

 隨著智利阻斷它與太平洋的聯系,這種劣勢變得愈發的明顯。

 他的大部分被鄰國佔據的爭議領土,都是在硝石戰爭後失去的。

 不過,說玻利維亞是丟掉領土最多的拉美國家,那些原本在殖民時期,身為各自總督區Z治中心的國家,

 如秘魯、墨西哥、阿根廷,說不定還會有人不認可。

 畢竟,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它們原本認為自己在D立之後,有機會完整繼承,西班牙人的地緣Z治遺產的。

 如果,按照西班牙人設置的總督區,並剔除掉互相製約的因素,來建立D立國家,少數有大國夢的墨西哥人,

 可以認為應該對地峽國家、西屬加勒比島嶼施加更多影響力。

 阿根廷人則能夠繼續覬覦巴拉圭和烏拉圭。

 至於秘魯,就算對與智利建成聯合國家缺乏信心,對同屬中安第斯國家的玻利維亞,

 也還是可以有想法的,雙方曾在1835年合並,組成“秘魯—玻利維亞聯邦”,並於1839年重回D立狀態。

 說到這裡,好像還漏了一個板塊。

 目前為止,南美大陸的最北端,還沒有真正進入我們的視線。

 這個方位最起碼還有: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三個國家,屬於前西班牙殖民地。

 此外,這個總督區還有一個重要成員,那就是後來打通運河的巴拿馬。

 在殖民時期,這四個國家的地緣Z治標簽為“新格拉納達”。

 其脫離秘魯是在1771年,成為D立總督區的時間,要比拉普拉塔早一些。

 在21世紀,如果隻以南、北來劃定美洲大陸的話,巴拿馬運河通常被認定為,是兩片大陸的地理分割線。

 而從地緣Z治上看,巴拿馬又往往與其它地峽國家一道,被打包進“中美洲”或者說“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概念中去。

 歷史上,巴拿馬地區與南美洲,能夠在地緣Z治上聯系在一起,除了它的地理位置以外,

 主要是因為它,是西班牙人征服南美的起點,即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探險隊由此出發。

 “新格拉納達”這個名稱,源自於西班牙。

 前面我講過,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最南端,曾經有一個“格拉納達王國”。

 這個王國的名稱,更準確說是“格拉納達埃米爾國”。

 作為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後的綠教王國,對它的征服,標志著延綿700余年的“西班牙光複運動”結束。

 不過,西班牙人將南美北部的殖民區,稱之為“新格拉納達”,本身並沒有太深的象征意義。

 僅僅是因為它最初的征服者,以及波哥大城的建立者,成長於西班牙格拉納達地區的小鎮“聖菲達”。

 每一個殖民地的建立,都需要定位一個地緣Z治中心。

 “新格拉納達”地區的中心點,是後世哥倫比亞的S都波哥大。

 這座始建於1538年的城市,最初的名稱,就是剛才提到的“聖菲達”。

 後世人們習慣稱呼的“波哥大”,則是源自於原住民,對這一地區的稱呼,全稱應該是“聖菲達-波哥大”。

 拋開相對恆定的地理因素以外,地名差不多是其它地緣因素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項了。

 許多曾經生活在某一片土地上的國家和M族,即使已經被時間及後來者,抹去了所有痕跡,

 卻往往還能夠透過地名的傳承,來向後人顯露,自己曾經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源自於綠教的“格拉納達”是如此;帶著美洲原住民氣息的“波哥大”也是如此。

 波哥大一詞,在當地印第安語中的原意為“高地上的田地”。

 這個稱呼,倒是很好的詮釋了這一地區的地理特點。

 從地理結構上看,將“新格拉納達”地區串連在一起的,是安第斯山脈的北段。

 我們可以在厄瓜多爾與秘魯的交界處,看到安第斯山脈在此有一個,明顯向東北方向偏移的轉折。

 無論是厄瓜多爾的S都“基多”、哥倫比亞的S都“波哥大”,還是委內瑞拉的S都“加拉加斯”,都是建立在北安第斯山脈上的城市。

 事實上,除了上述三個S都以外,本地區的其它主要城市,或者說人口密集地區,大多也是分布於,“北安第斯山脈”及相關的沿海地區。

 這一特點,與印加人曾經,苦心經營的“中安第斯山脈”地區相仿。

 有鑒於此,在研究“新格拉納達”地區的地緣特點時,並不能把重心,放在山地背後的大平原之上。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赤道從厄瓜多爾S都基多穿過。

 如果,我們把厄瓜多爾的發音,放在西班牙裡對照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國家的名字,就是“赤道”。

 緊鄰赤道的位置意味著,北安第斯地區與中安第斯地區一樣,在緯度上屬於熱帶范疇。

 安第斯山脈的高海拔,則可以中和掉低緯度所帶來的高溫。

 既然北安第斯地區的情況,與中安第斯的情況有那麽多共同點,那麽當年印加帝國,有沒有在此擴張呢?

 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印加人的確這麽做了。

 基多城就是印加帝國,最北部的中心城市,原意為“有人居住的地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