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航海時代,有著“誰發現,誰佔有”的慣例,但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最終能夠行權的,往往不是最初的發現者。
對於這片暫時看不到貿易價值的土地,法國人一直缺乏足夠的興趣。
事實上,後來的英國,如果不是從三角貿易中嘗到了甜頭,認定在新大陸開拓種植園,也是件有利可圖的事,在殖民米國這件事上,同樣不會太熱心。
不過,法國染指美洲的時間,仍然比英國早得多。
十年之後,即1534年,法國人就開始著手,打通與“新法蘭西”的聯系線。
只不過,法國人的切入點,卻並不是十年前,考察過的那段米國海岸線,而是位於“加拿大”境內。
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明明起了個大早的法國,卻不可思議的選了塊,看起來並不適合人居的地方。
考慮到後來的米國,幫助“英美文明”再次登上世界之顛,而法國一直對自己,失去世界領導權而耿耿於懷,雖然貌似法國從來也沒得到過,這最初的選擇可謂影響深遠。
法國人的切入點,是一片被其命名為“聖勞倫斯灣”的海灣。
在墨西哥灣以北的美洲東海岸地區,位於最北端的聖勞倫斯灣,是面積最大的一個,面積達到23.8萬平方千米,與我國的廣西相當。
然而,即使是聖勞倫斯灣的最南部,緯度也超過了45度。
要知道,沙俄千辛萬苦,在太平洋找到的出海口——海參威,雖然號稱“不凍港”,但也都還有三個半月冰凍期,可以借助破冰船通航。
而聖勞倫斯灣受海冰困擾的時間,比之海參威還要再長一點,每年12月至次年5月。
有鑒於此,習慣以軍事視角審視海岸線價值的你們,應該會更為法國人,在風帆時代的選擇感到不可思議。
說到這裡,是不是對法國人的選擇感到絕望了?其實也還好了。
由於還能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潤澤,聖勞倫斯灣周邊海岸線的溫度,與加拿大內陸地區相比,還算是溫潤的。
以海灣南部的“愛德華王子島”為例,其冬季的平均氣溫,在零下7度左右,夏季平均氣溫,也能達到20度。
總得來說,將整個聖勞倫斯灣沿岸的氣候,與我國遼東的黑土地區做對比,大致也就有個印象了。
兩地的區別在於,受季風影響的遼東地區,在降水上,呈現出“雨熱同期”的特點,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而在聖勞倫斯灣地區,各季節的降水,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在我國歷史上,北方地區除了遼東都司,即遼寧能夠進行農業開發,有機會為中原王朝的擴張提供支撐以外,
周邊其他地區,更多是以“漁獵”文化的面目,進入中央之國歷史。
那些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漁獵部落,能夠引發中原王朝興趣的特產,幾乎都是源自於自然的饋贈。
上述比較再一次坐實了我最初的判斷:法國人對聖勞倫斯灣的興趣點,並不在於農業,而在於這些可以,獲取某種能夠在歐洲賣出高價的商品。
在一片看起來能凍掉下巴的土地上,到底有什麽東西,那麽吸引法國人呢?
回看前面對“哈德遜灣公司”的講解,答案已是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毛皮。
以位置來說,聖勞倫斯灣無論在氣候還是航距上都具優勢,如果不是法國人搶先一步的話,
英國人也不用跑到,位置更偏遠的哈德遜灣去收購毛皮。
對於法國人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所熱切盼望得到的毛皮獸,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河狸”,而不是國人所誤會的“海狸”。
換句話說,聖勞斯灣之於“新法蘭西”的價值,就像哈德遜灣之於“哈德遜灣公司”一樣,只是用來對接周邊河流的中轉站。
河流是陸地的血管。
想了解有到底是哪些河流,催生了法國在這一地區的毛皮貿易,就得先看看聖勞倫斯灣周邊,到底有哪些陸地。
過濾掉那些一定會存在的零星小島,幫助生成聖勞倫斯灣的陸地,總共有三部分:拉布拉多半島、阿卡迪卡半島,以及紐芬蘭島。
你們先記住這三個地理分區的名字,它們在北美地緣Z治史中的作用,在後面的講述中,都會一一展開。
在這三個地理分區中,最容易在地圖中找到,並且已經在前多次提到的是“拉布拉多半島”。
通常情況下,提到拉布拉多這個名字,後世人們最多聯想到的是“拉布拉多犬”。
有觀點認為,拉布拉多犬的原產地,並不是拉布拉多半島,而是隔壁紐芬蘭島。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法國人並不是為了拉布拉多犬身上的毛皮,才跑到這裡來的,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的考證就不展開了。
作為北美面積第一、全球面積第四的半島形陸地,拉布拉多半島的面積為140萬平方公裡,
它生成與面積,與比它小不了多少的“哈德遜灣”,有著直接關系。
簡單點說,正是由於哈德遜灣在地質運動中的形成,才在北美大陸的東北部,切割出這麽一個面積巨大的半島。
然而, 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高緯度地區,你最不能相信的地緣因素就是面積了。
拉布拉多半島的河流當中,固然生長了不少河狸,但以人類的標準來說,整個半島,唯一還算是適合人類聚集的地區,就是能夠受到一點,北大西洋暖流關照的“聖勞倫斯灣”沿岸地區。
當然,前面我們也說了,法國人並不是為了在這一地區殖民而來的,他們更關注的是,哪些河流能夠幫助他們接觸到那些,喜歡在河流中築壩的河狸,以及能夠把它們出售給自己的原住民。
從這來說,聖勞倫斯灣的海岸線,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發現,由於半島東高西低的地勢,
使得聖勞倫斯灣水系的輻射范圍,較哈德遜灣要更小。
這種地理格局在當時,同時還造成了一個地緣Z治:盡管法國一直聲稱,自己擁有哈德遜灣的主權,並且拒絕使用這個帶英國色彩的名稱,法國人稱之為“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