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移民全球》第900章:米國的建立(19)
當然,這不是發什麽善心,而是君主要打壓貴族必須依托民眾,是一種需要罷了。

就好像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君主,同樣需要依托民眾,因此同樣會給予民眾更大的自由一樣。

法國的集權傾向,同樣影響了他在南美洲的擴張。

16世紀中和17世紀初,法國的新J徒,曾兩度嘗試過在巴西建立殖民地。

包括1555年-1565年的“南極法國”,以及1594年-1615年的“赤道法國”。

只不過,相比新J那種更傾向於自我管理的組織結構,法國對中央集權製的需要,使得其更傾向於繼續以TZ教立國。

並同時不願意看到新J徒們在海外的努力,影響到政權的穩定。

這種戰略取向,最終使得在殖民時代結束之後,後人在全球范圍內,看不到由法國後裔所建立的“法語國家”。

在英、美、加、澳、新五個,系出大英帝國的英語國家,能夠憑借彼此間緊密的歷史、地緣關系,

打造“W眼聯盟”的後世,法國所能做的,仍然只是跟大航海時代之前一樣,在歐洲大陸謀求主導權,進而擴張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人口的不足和制度上的缺陷,不僅導致法國在與英國,在爭奪北美的戰爭中落敗,更影響到了“加拿大”內部地緣Z治結構,以及與米國的邊界劃分。

在英國治下的“北美十三殖民地”謀求D立之時,並不是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英國人,都讚同這種選擇。

彼時英國剛剛通過戰爭(1763年),從法國手中,奪取了其在北美的大部分殖民地,

尤其是身為“新法蘭西”地緣核心的“聖勞倫斯河-五大湖流域”,也就是最初的“加拿大”。

在無力阻止米國D立的情況下,那些仍然忠於女王的英國殖民者,被稱之為“效忠派”,開始向已經變身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境內遷徙。

由於受人口規模所限,法國在聖勞倫斯河流域的有效殖民線,實際隻擴張到了,蒙特利爾所處的“渥太華河-聖勞倫斯河”相接河口三角洲。

這使得北上的“效忠派”們,得以迅速填滿蒙特利以南至伊利湖的區域。

為了英國人與法國遺民,能夠彼此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自我管理,大英帝國決定以渥太華河為分割線,將“聖勞斯河-五大湖流域”分為上、下兩部分。

以英國人為主的南部地區,被稱之為“上加拿大”;以法國人為主的北部地區,則為“下加拿大”。

所謂上、下加拿大地區,也就是後世加拿大“安大略省”與“魁北克省”的前身了。

在“哈德遜灣公司”將大哈德遜灣流域的土地管理權,交還給英國政權後,上、下加拿大地區,都得以將行政線,進一步擴張到了哈德遜灣。

只不過,無論是英國後裔還是法國後裔,都仍然更願意,聚落於氣候更溫暖的“聖勞倫斯河-五大湖流域”。

並由此誕生了“魁北克-溫莎走廊”,這條加拿大核心走廊。

從這個角度說,法國人如果一定要說,他們創造了“加拿大”倒也不盡然,最起碼英國人可以說,是他們開發了“上加拿大”。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蒙特利爾這個法屬殖民地的中心地帶,是圍繞著整個渥太華河口而興起的,

所以上、下加拿大的分割線,也就是安大略、魁北克的行政邊界,在這個位置上向南拐了個灣,

以確保法國後裔和魁北克省,能夠完整的保留它,最重要的地緣Z治遺產。

單純以位置和體量來說,

蒙特利爾倒是很適合,做加拿大S都的。只是鑒於上、下加拿大問題,本質是加拿大的“南北問題”。

一如米國人在南北交界之處,擇地興建“華盛頓”以充當國家S都一樣,英國政府也選擇了在上、下加拿大交界的渥太華河之側,在1826年,新建了政治中心——“渥太華”。

上、下加拿大形成的這段歷史,有助於我們,更深的理解加拿大內部地緣結構,以及魁北克問題的產生。

不過,更引人關注的,是英、美兩國,當時到底是遵循什麽樣的原則,分割五大湖的。

在對一地區進行行政切割時,依“山形水勢”而劃界是最常見,也最容易取得共識的做法。

具體來說,就是或以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或以水域中線為原則劃界。

由此來說,在大英帝國被迫同意米國D立之後,雙方在五大湖地區的劃界,可以有兩種選擇:

一是仍為英國殖民地身份的加拿大, 完整的獲得五大湖流域的所有權,將五大湖與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分水嶺,定為美、加分界線。

二是找到五大湖,也就是聖勞倫斯河流域的源頭,然後以這個源頭為起點,

伊利湖與聖勞倫斯河的連通點為終點,勾畫出五大湖水域的中間線,並以此來分割五大湖。

從英國的角度來說,肯定是想完整的,將五大湖流域留在自己的境內,但從米國的角度來說,同樣很難坐視英國獨享五大湖。

最起碼,從安全角度來說,這個巨大的淡水湖群,可以充當一個,天然的緩衝帶和屏障。

事實上,安全同樣是當時的大英帝國,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如果一定要依分水嶺原則來劃界,英國就需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在五大湖之南,守住這樣一片平坦的突出部。

既然當時的英國無力阻止,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三十殖民地D立,甚至同意米國的西部邊界為密西西比河,

那麽,再因為這個無險可守的突出部,增加自己的安全成本,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必要。

最終,在1783年,旨在結束米國D立戰爭的《巴黎和約》中,雙方議定了,以聖勞斯河源頭為起點劃定美、加邊界的方案。

然而,這個方案,並沒有馬上解決雙方的邊界問題,鑒於五大湖是聖勞倫斯河流域的一部分,

並且已經準確得知,五大湖的出水口在伊利湖北端的情況下,認定聖勞倫斯源頭的任務,

實際變成了,到底哪一條注入五大湖的河流,其源頭離這個出口最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