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移民全球》第433章:河套之戰(17)
朱元璋的軍事天賦,在歷史上可以排進前三,但是他的局限性也能排進前三。

畢竟他沒有讀過什麽書,知識面太狹窄。

這就造成了大明王朝,與許多改朝換代的結果不同,明王朝的統一有其局限性。

首先,它的控制區域上不及漢、唐、元,下不逮清,蒙古、西域始終以獨立的面貌與明朝相始終。

其次,元朝並未被真正滅亡,而是退居漠北。

盡管為內部鬥爭和分裂所困擾,它卻始終沒有臣服於明。

而且,傳統意識中的正統標志——“大元”國號,在其退出中原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在使用。

所以說,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中國的政治格局有些類似於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在這樣一種特殊的政治背景中,明朝的邊防與對北元的關系交織在一起。

蒙古自始至終一直是困擾明朝邊境的頭等問題。

明朝的北方邊境線,自始至終就是一條主要與蒙古鬥爭的邊境線。

有明近三百年的大部分時間中,明朝一直處於守勢,而在明朝早期情況絕非如此。

至少在對北方領土,特別是河套地區的控制上。

明朝在從早期到中期,的確存在著一個逐步放棄的過程。

具體而言,以洪武二年(1369)明軍佔領陝北為起點。

中經洪武三年(1370)奪取寧夏。

到洪武四年(1371)設立東勝衛,標志著明代對河套統治的開始。

從洪武二年起,雖然河套地區的軍事建置、軍隊配備、民族戰爭諸多因素相互影響。

但是明朝對河套的控制仍維持了80年,有效地遏製了北元殘余力量的反擊。

河套平原,朱元璋在建立北邊防線時,對河套問題就不夠重視。

朱棣即位後將大寧都司和東勝衛、興和衛(內蒙古興和縣)撤向內地。

使明朝防禦蒙古的北邊防線出現兩大缺口,導致宣德年間開平衛(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撤向內地。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揮刀出鞘。

蒙古騎兵分為四路,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對大明帝國分別發動了進攻。

其中第一路攻擊遼東,第二路攻擊甘肅,第三路攻擊宣府,最後一路由也先自己統領,攻擊大同。

也先的主力能直接攻擊大同,是因為他佔據了河套地區。

這樣看來,在1449年之前,明朝已經失去對河套地區的控制。

那麽,明朝是什麽時候放棄河套地區的呢?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設立東勝衛,位置是在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五年放棄。

二十五年(一說二十六年)複設。

永樂元年(1403年)東勝衛遷到河北(同時把周圍的所有人民遷移到鳳陽安置)。

雖然後世對東勝衛的設立時間和地點看法不同。

但是不遲於永樂年間,明朝就已經主動放棄處於河套的東勝衛是沒有疑問的。

同時,由於永樂造反,借用了原屬寧王的蒙古護衛。

後來為了酬謝他們,同時也因為撤銷各王爺的軍隊。

大寧衛遷到河北保定,將原來的大寧衛的地盤作為酬謝給了朵顏三衛蒙人。

原來朱元璋設立的在北部的防衛線,是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這一線。

大寧和東勝都沒有了以後,開平衛獨木難支,終在宣德五年(1430)內遷。

從此,大明基本疆域徹底退到長城一線(不包括遼東)。

而德勝門離居庸關有多遠,明眼人都知道。

河套地區是中原朝代必爭之地,

沒有了河套,北方遊牧騎兵就可長驅直入。這點從秦始皇開始,每一個中原王朝都明白。

明朝在穩定政權後,便迅速入主河套地區,並積極設防以抵禦盤踞在蒙古高原的元廷。

至明成祖執位,由於兵力不繼等原因。

明朝在河套地區的防線開始收縮,由此河套地區直接暴露在蒙古勢力之下。

至天順元年(1457年),蒙古部族發生內亂,孛來、毛裡孩等部先後取得部族控制權。

隨後開始進入河套地區,自此蒙古諸部在河套地區落腳。

並且以河套地區為根據地,對明邊境不斷騷擾,明朝河套之患由此開始形成。

弘治十二年(1499年),蒙古部族一度進至大同、宣府,威脅明朝首都。

因此,有官員認為放棄東勝衛是永樂的一大失策。

也有官員認為,在東勝衛附近屯田難以為繼,需要從內地運糧,耗資巨大,所以放棄。

不過,雖然永樂收縮了防線,同時把首都遷到了北京。

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屬於不同時期戰略思想的不同展現。

但是,是不是也同時可以說,大明的軍事戰略已經從“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防守”了呢?

在永樂看來,他的布置也是萬無一失的:有北京這樣堅固的城池。

並且集中了全國的精銳兵力,離長城只有幾十裡路,進可攻,退可守,實在沒有失敗的道理。

可是無論多麽好的方案,都有如何執行的問題。

永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有不懂軍事的後世子孫胡亂指揮。

不帶乾糧就敢出遠門去打仗,全部精銳一朝喪盡。

河套地區在永樂年間。就已經事實上主動被明朝放棄了。

因此大同宣化一線長城變成為前線,這才有土木堡之敗。

相比起漢滅匈奴和唐滅突厥,明朝在這點上遜色太多了。

在號稱最強盛的時候,都不能佔有河套這一戰略要點,以後就更被動了。

以統一朝代的標準,從軍事能力上衡量,只能勉強排在實在太差的宋之前了。

導致土木之變後北邊險要盡失,河套問題遂凸顯出來。

關於蒙古各部進入河套的時間,諸史記載頗多不同。

其實蒙古族早在宣德年間即已進入河套,正統初年開始擾掠明邊。

到景泰,天順年間已有比較著名的部落在河套活動。

成化以後河套成為蒙古族永久的根據地,蒙古族進入河套之後。

給明朝的北邊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形成明代中葉延續百余年之久的北部邊防危機。

十五世紀中期(明景泰末年),蒙古部落首領孛來率眾進入河套駐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