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移民全球》第613章:大國崛起(13)
盡管穆拉比特王朝在加納的直接統治,僅僅維持了差不多10年時間,但對西非的地緣結構,還是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古加納帝國在塞內加爾河——尼日爾河,建立的統治秩序被徹底打破了。

如果說,相對那些酋長國性質的土著“王國”來說,以前的古加納,算得上是西非第一個“帝國”的話。

那麽柏柏爾綠教的這次入侵,則相當於結束了加納的帝國時代。

使得那些,原本臣服於加納政權的部族,重新獲得了D立。

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代表古加納王國就此消失,只是領地收縮、統治力沒辦法外延罷了。

另一個重要影響體現在了宗J層面。

一直以來,古加納王國對於綠教的態度都有些矛盾。

一方面,王國需要綠教徒帶來的商業機會,以及包括管理手段在內的文明因子,加納宮庭裡會起用很多綠教官員。

另一方面,古加納人還沒有做好,完全引入綠教的心理準備。

技術上看,“加納帝國”相對集權的統治,有利於阻止本地區的綠化。

不過在整個地區重回混亂之後,綠教在西非的擴張就在所難免了。

按照我之前的比照設定,所謂“加納帝國”,在西非文明的地緣Z治地位,相當於華夏文明中的“夏”。

那麽接下來出場的,應該就是相當於“商”代的“馬裡帝國”了。

不過,馬裡並不是“加納帝國”衰弱的始作甬者。

在穆拉比特人的控制消退之後,馬裡人並沒有能馬上,讓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地區的土著部族,重新統一起來。

部族相爭的混亂局面,一直延續了一個半世紀。

直到13世紀上半葉,馬裡人才通過一場場戰爭,擊敗了諸多競爭者,成就了繼加納之後的,第二個西非“黃金帝國”

西非文明的覺醒史,本質上也是一場黃金貿易史。

由此將加納、馬裡、桑海三個,勉強夠得上“帝國”標準的西非土著政權,統稱為“黃金帝國”倒是很貼切。

如果說古加納王國,最先能夠脫穎而出而出,是因為控制了塞內加爾河上遊,班布克地區的黃金的話。

那麽,馬裡帝國能夠在一片混亂中出頭,路徑其實也是一樣的。

簡單點說,馬裡人在自己的領地上,找到了另一個比班布克儲量更為巨大的礦脈。

我們先來看看最初的“馬裡”是在哪個位置。

與“加納”這個標簽,從塞內加爾河-尼日爾河上遊,位移到幾內亞灣的情況不同的是。

以至於我說明時,需要用“古加納”這個標簽,以避免引發認知上的混亂。

後世的“馬裡共和國”,與當年的馬裡帝國的范圍,有著很高的重合度。

如果去除掉境內薩赫勒地帶以北的沙漠部分,再加上後世塞內加爾、岡比亞兩國。

以及毛裡塔裡亞境內的薩赫勒部分,幾乎就是馬裡帝國全盛時期的版圖了。

更重要的是,後世的馬裡控制了古馬裡帝國的核心區。

因此他們在繼承這個古老標簽時,會更加的理直氣壯。

古加納人相比,馬裡人原始領地要更加南向一些,靠近富塔賈隆高原東麓,大體在後世馬裡-幾內亞兩國交界尼日爾河上遊地區。

其所發現的新金礦,位於馬裡-幾內亞邊境線以西的幾內亞境內,當時被稱之為“布雷”地區。

統治中心“尼亞尼”,則位於以東的馬裡境內,尼日爾河與支流桑卡拉尼河交匯處。

據稱布雷金礦當時的產量,能夠超出班布克金礦的8-10倍。

當然,這一比較結果,很大程度是因為,班布克金礦持續開采了數百年,已經接近枯竭。

不過當時的古加納人更願意相信,是自己得罪了神明,以至於礦脈轉移到了馬裡人的領地上。

不管認知正確與否,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馬裡人由此有了,競逐地區霸主的資本。

基於自己手上所掌握的籌碼,馬裡人能夠從綠教商人那裡,獲取更多的資源及技術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馬裡的統治者選擇了歸依綠教,並開始依照綠教教F,來建立國家秩序。

雖然在後世大環境下,試圖恢復J法時代的綠教原J旨Z義者,被視為時代的退步。

但在當時,這一選擇卻還是有其先進性的。

誠如我之前所分析的那樣,G蘭經不僅能夠讓這個國家,融入一條成熟的商業鏈。

更能夠從生活到Z治, 提供一整套的規則。

至於其在軍事擴張方面的效應,當年阿拉伯人已經證明過了。

控制產金地可以讓國家富足,但想要成為一個帝國,擴張將是必由之路。

向北部擴張,收服塞內加爾河流域,與尼日爾河上遊之間的加納故地,只是馬裡帝國的一個選項。

對於馬裡來說,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向,那就是“內尼日爾河三角洲”。

一條奔流入海的河流,在河口處有一個三角洲,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隨著開發的深入,肥沃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往往也會成為整個流域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不過依照常例,這樣的三角洲,應該就是命名為“尼日爾河三角洲”。

為什麽剛才給出的標簽前面會有個“內”呢?

難道尼日爾河有內、外兩個三角洲?

沒錯,情況的確如此。

除了下遊入海口處的“尼日爾河三角洲”(外三角洲)以外,尼日爾河中遊,還有一片富庶肥沃的內三角洲。

尼日爾河的整體走勢頗有點像黃河,只是這個尼日爾“幾”字的筆勢,看起來不那麽標準罷了。

大家要知道,黃河中遊的“幾”字形彎處,由於流速變緩,泥沙衝積而成了,包括西套、後套、前套三部分的河套平原。

所謂“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便是形容河套之水草豐美的。

尼日爾河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在數百年前的地質時期,從富塔賈隆高原及幾內亞高原匯集而下的河水,本來是接入塞內加爾河,從薩赫勒地帶的西端入海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