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於地質變化的原因,這段河水後來改道向東,在一片窪地中大面積蓄積,導致沼澤屬性的內尼日爾河三角洲形成。
一個典型“幾”字形的結構,會有四個較為明顯的轉折處。
尼日爾河的之字形,之所以被形容為變形的“幾”字形。
是因為它西部反Z字形的兩個轉折距離較近,東部則只有一個轉折。
“內尼日爾河三角洲”具體的位置,指向的就是西部這個反“Z”部位。
要是將後世馬裡G和國的輪廓,看成一隻展翅蝴蝶的的話,內尼日爾河三角洲的位置,就是兩翅結合的身體了。
如果還要和黃河做地理位置上的類比的話,則相當於西套(寧X)與後套(巴彥淖爾-包T)的結合。
隨著三角洲蓄水極限的突破,繼續東流的河水,與三角洲東部一條,南流入幾內亞灣的河流合流。
形成了後世的尼日爾河下遊,並最終打通了橫貫西非的尼日爾河水系。
滄海桑田,隨著自然的變遷以及人類的開發,內尼日爾河三角洲逐漸陸地化。
在這片窪地的最低點,還能找到一個叫作“法吉賓湖”的湖泊,以幫助我們,定位這片衝積平原的中心位置。
不過肥沃的土地,並不足以讓內尼日爾河三角洲,獲得比下遊尼日爾河三角洲更有先發優勢。
更為靠近撒哈拉商道的地緣位置,才是其先發的。
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最先“發現”西非的,是跨海而來的歐洲人,而不是穿越撒哈拉而來的柏柏爾人/阿拉伯人。
那麽因貿易先強大起來的,可能就是尼日爾河三角洲了。
在大家熟悉的天朝歷史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案例。
長江中遊楚國,因與中原和黃河文明更加接近的原因,決定了他能夠比下遊的吳國,在文明和Z治層面上更為先發。
在這樣的類比條件下,馬裡帝國控制下的內尼日爾河三角洲,就相當於是楚國的雲夢澤了。
馬裡人並不是加納帝國崩潰後的唯一受益者,在此之前他們為加納臣屬,同時也不是滲透內尼日爾河三角洲的唯一勢力。
除卻那些土著酋長國以外,對馬裡帝國的擴張構成威脅最大的,是進入駐薩赫勒地帶定居的柏柏爾人。
為了區別柏柏爾人這個更大的族群概念,這部分柏柏爾人一般被稱之為“圖阿雷格人”。
薩赫勒地帶的圖阿雷格人,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群體,這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他們奇特的穿著風格。
與北方那些已經趨向阿拉伯化的遠親不同的是,圖阿雷格人的衣著要鮮豔的多。
藍色的長袍和面紗,是他們特立獨行的標志。
然而更加奇特的是,圖阿雷格人中的婦女地位非常高,且並不一定要帶面紗,而成年男性則必須帶面紗。
這一女權色彩濃厚的風俗,源自於一個古老傳說。
圖阿雷格人認為,是一個叫作“卡希娜”的女王,在7世紀末率領他們抵禦阿拉伯人的入侵。
並在失敗後穿越撒哈拉,來到了這片沙漠之南的土地。
當然,從更深層次解讀的話,也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源自母系社會結構的遺風。
畢竟在外族入侵之前,馬格裡布柏柏爾人內部,也同樣會出現分化。
相比那些融入文明以沿海定居柏柏爾人,原本被擠壓到山區的遊牧者的社會結構,會更為“原生態”。
對試圖改變其習俗、生存方式的入侵者,也更不容易妥協。
不過具體情況是否如此已經不重要了。
馬裡帝國崛起之時,
在薩赫勒地區已經定居了幾百年的圖阿雷格人,已經成為沙漠以南,一直不可忽視的“土著”力量才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圖阿雷格人的南下,對打通跨撒哈拉貿易通道肯定有所幫助的。
但從Z治和組織角度來看,這一功勞還是要算到阿拉伯人頭上的。
基於撒哈拉沙漠的覆蓋范圍,小規模的穿越行為風險是非常大的。
比如,你很有可能在到達下一個綠洲補給點之前就斷水。
在這種情況下,商隊就需要派出機動力強的成員,前往補給點為大部隊帶回補給。
為了應對惡劣的環境,一支商隊規模通常會達到上千,甚至上萬峰駱駝。
凡此種種,沒有經驗和良好的組織力,是做不到的。
原本在阿拉伯半島,就擁有足夠的沙漠貿易經驗,並用J法武裝起來的阿拉伯人, 做起來要有優勢的多。
當然,既然薩赫勒地帶是連通西非產金地,與馬格裡布地區的必經之地。
已經屬地化的圖阿雷格人也不可能不嘗試,在跨撒哈拉貿易中分一杯羹的。
與那些謀求貿易利益的商人群體不同,作為一個外來族群,包括圖阿雷格人在內的,北方遊牧民族的滲透。
本質是一種移民或者說殖民行為,其對一個地區地緣結構改變的影響,也是最為深遠的。
比如,曾經強大無比的大英帝國在崩潰之後。
真正能夠與之結成緊密同盟關系的,正是當年殖民成功的那些“新大陸”國家。
將“殖民”這個概念,回歸到本質的種族擴張層面,再做進一步分析又可以發現,能夠讓英國人殖民成功的“新大陸”。
都是土著民族人口很少、文明層級較弱,且處於溫帶的區域,在印渡就沒有“殖民”成功。
為此,我們需要看看,外來入侵者在黑非洲的土地上,遇到的都是一些什麽樣的族群和環境。
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H皮膚Z族來說,簡單的用一個“H人”,或者更學術一點“尼格羅人種”的概念來涵蓋,是有失偏頗的。
總的來說,非洲屬於典型“尼格羅人種”的有兩個族系:蘇丹尼格羅人與班圖尼格羅人。
大體來說,我們在尼日爾河-乍得湖一線的中/西非地區,看到的“H人”,屬於蘇丹系。
而赤道兩側及其以南的南部非洲地區,則大部屬於班圖系。
前者的皮膚更為黝黑,後者則相對較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