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為吾神》第159章 兵書概要 上
  “戚帥的兵書,要求基層軍官先學《束伍篇》和《耳目篇》。

  《束伍篇》講的是如何選兵練兵,如何按士兵不同的精氣神和體魄分配相應的武器,然後按照不同戰鬥崗位分配相應的戰馬、盔甲等,軍隊的具體編制,各級部隊除作戰人員外的勤雜人員,各級官兵的腰牌,各級部隊的旗幟、鼓樂和盔甲纓旗等。

  《耳目篇》講的是軍中的各種旗幟和鼓樂代表的含義,這就是指揮信號了。畢竟古代戰場可沒有無線電,單靠傳令兵和吼聲也無法完全傳達命令,所以就有了旗鼓傳令。

  古代說某某是員猛將,就說這人斬將奪旗,一戰之中斬殺敵人多少將領,奪取敵人多少旗幟和鼓樂,就是因為旗鼓在軍中非常重要。一旦斬將奪旗,敵人就失去指揮了,很容易就會被擊潰,潰敗則會變成追殺,以有序追擊無序非常容易。

  這兩卷是對基層軍官的重視。”

  “普通士兵一開始隻學習《耳目篇》,要先學會讀懂各種指揮信號,能夠服從指揮進行訓練。”

  “掌號手、鼓手、旗手等掌管指揮信號的人,則必須將《束伍篇》和《耳目篇》全部學會,戚帥對此特別點出其重要性。”

  “將領則必須學會《束伍篇》和《耳目篇》,能夠完全背誦記憶。”

  “接下來就是《手足篇》了,這一篇講的是各種武器的使用方法,也就是作戰技能。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需要學習,即便是將領也必須學。軍官是選一門兵器專門鑽研;士兵則按照各自使用的武器進行練習,不必兼習其他武器,但有志者多學並不阻止。

  按照戚帥兵書中的規定,將領在這裡就有點慘了,這些武器將領必須都會使用。不過不必全部精通,隻精通一兩種就可以。之所以要將領學會使用全部兵器,是因為戚帥年輕的時候,軍中盛行花法。花法就是各種武器耍起來非常好看,但上了戰場屁用不管。戚帥對此深惡痛絕,所以在他的軍中,將領必須會多種戰鬥技能。

  一是為了身體力行,將領都練習作戰技能,士兵也無法推脫。

  二是為了避免軍中教師和士兵欺瞞,讓軍中的訓練更加貼近實戰。當時的軍中是由教師,也就是教頭傳授武藝的,有不少惡劣習俗在,經常傳授花法給士兵,甚至收受賄賂在校武時虛打高分;而有些士兵或是偷懶或是思想頑固,隻學花法圖個好看,在校武的時候糊弄上官。將領親自練習作戰技能後,就能辨別是否花法,避免被教師和士兵欺瞞,從而讓實戰技能流傳起來。

  所以在戚帥的軍中,你是看不到‘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只有賞罰分明、身先士卒、同甘共苦。”

  “《比較篇》,則是講軍中比武的規則,這一篇每個人都要學會,不光事關如何取得高分,也和訓練要求有關。除了按成績高低進行獎罰外,成績進步者有獎,成績退步者受罰。而且實行連坐製,軍官按照手下賞罰的數量所佔比例大小,同樣會受到賞罰。”

  “《營陣篇》、《行營篇》、《扎野營篇》、《實戰篇》需要將領、軍官、士兵全部學習,只不過因為那時的識字率問題,隻把兵書發給旗總和以上的軍官將領學習,隊長及以下的士兵則在校場訓練時背誦記憶,不發給兵書。我們契約者就沒這問題了,人手一本兵書。”

  “《營陣篇》講的是排兵布陣的方法秩序,以及安營扎寨後的方法秩序。

  排兵布陣不是古代小說演義裡那樣,

布下陣勢後,敵人一入陣就煙霧朦朧迷失方向之類的。排兵布陣是指如何派出偵騎搜查敵情,如何在發現敵人後立即行動,如何擺出令各級單位士兵攻守兼備的陣形,如何在遠戰時發揮出己方的遠程火力優勢,如何在敵人靠近後迎戰,如何在近戰時形成局部的兵力優勢,如何在敵人逃跑時進行追擊,如何在戰鬥結束後收兵。  最基本的陣形就是每隊所用的鴛鴦陣,十一個戰兵可以組成鴛鴦陣,兩伍左右對稱排列,隊總位於隊列前方的中間,也稱兩儀陣;兩儀陣可以一分為二,變為兩個五行陣,五行陣就是一伍五個戰兵為一個小陣形;兩儀陣還可以變為三才陣,正奇相合,也就是變成三個小陣形。

  三才陣所謂的‘奇正相合’,是指中間陣形有五個戰兵是正兵主力,負責和敵人剛正面;兩側的兩個陣形各有三個戰兵是兩支奇兵,負責包抄、襲擊敵人側後,或者支援救護正兵的。

  你們這是什麽表情!戚帥就是這樣寫的,兩儀陣、五行陣、三才陣就是這個樣子,是個發揮局部優勢兵力,可以互相支援的陣形,不關玄學什麽事。

  以鴛鴦陣為基礎,三個隊、四個隊或五個隊都可以組成一個旗,人數並不是死的,從而布下一個前後左右都可以防禦進攻的陣形,進攻、防守、設伏、搜伏都十分方便。數個旗組成一個局,同樣布下四面都可進攻防守的陣形。數個局再組成一個司,兵力充裕之下,四面進攻防守十分方便。再往上的部、營、師就更方便了。

  除了這個基本陣形,步兵還有三疊陣、內缺方陣、銳陣等陣形。但到了薊鎮後,戚帥常用步騎車混編,使用方陣比較多,攻擊時以鳥銃、火箭、虎蹲炮、佛郎機炮等火器,構成多層火力進行打擊。

  安營扎寨就好理解了,大軍行軍一天后得有營壘安身。有了營壘後就得有相應的秩序,軍中人士如何出入大營,如何上廁所,外來人員如何出入大營,夜間操練、戰鬥如何用燈招取代旗幟作為指揮信號,夜間如何在大營外設伏兵,夜間巡邏人員、暗號的安排,夜間燈火安排,夜間有人員前來如何處理,夜間如何隱秘建立暗營,如何安排明營暗營一真一假兩個營寨,營寨外拒馬、鐵蒺藜的安放等等。”

  “《行營篇》主要講如何行軍。

  全軍上下的物品要打包好,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主將收到敵人的情報,立即定下出發之日告知全體官兵,並鼓舞全軍士氣;出發前一天的晚上,作為偵騎的塘報、探馬、架梁馬就要安排好,在大軍出發的當天提前吃飯,然後提前出發探路。

  在十八卷《紀效新書》中,在浙江、福建等東南地區,戚帥每次要派出二十四撥偵騎,每撥偵騎大約相距一裡地。偵騎之間的距離不是死的,以肉眼可見為依據進行調整,一般是偵騎前出二十四裡地。明朝的一裡比後世的一裡長一些,約為576米,所以二十四裡約定等於後世14千米。這還是在多山林的東南沿海,到了北地與蒙古騎兵作戰時,偵騎放出去的就更遠了,可以探查百裡外的敵情。

  這些偵騎以各自攜帶的旗號傳達信息,來告知大軍前路是否安全。確認道路安全的大軍依照旗鼓號令從大營中出發,每行進十裡整隊一次,沿途按照道路的寬窄來調整隊列。

  行軍途中發現敵人,則會有隱秘傳令的方法,軍隊隱秘準備迎敵。行軍中有專人巡邏,號為“清道”。行軍中的命令傳達也有規定。行軍秩序嚴謹,擾亂行軍秩序者立即處罰,在作戰時擾亂秩序則立即斬首。禁止軍官將領偷懶歇息,違者軍法從事。

  除此之外,還有士兵在路上想要解手如何處理,路上遇到人馬病乏如何處理,撿到失物如何處理,遇到沼澤、深林、大山要一邊搜索一邊稟報主將,如何渡河以防襲擊,遇到突然襲擊如何處理,遇到怪異事件如何處理,偵騎哨探不力如何處理,探得重要情報如何稟報防止走漏消息,如何在城郭中借宿,借宿後的巡邏人員安排,如何辨別奸細,如何安排平民和軍隊的貿易,行軍途中的軍令嚴格動輒斬殺,等等。”

  “《扎野營篇》主要講行軍後,如何在野外進行扎營,以及扎營後的一些事宜。

  首先由主將尋找合適的扎營地點。首選是山水可據之地,也就是有水源、有地利的地方;其次是平原地形,進退便利之地。選好之後四面放出偵騎進行偵查,無誤後便開始扎營。如果距離敵人較遠,就隻用拒馬、鐵蒺藜建立簡易營寨。 如果距離敵人近、身處外域、身處可疑之地,就要建立木城,或者用車營的偏廂車建立營壘。

  東南沿海草木豐盛,一般是建立木城,先用旗幟立表,再讓士兵附表,然後根據士兵所站之地劃分責任點,讓士兵外出各采集四根不同規格的竹木,然後搭建木城。北地沒有這麽多草木,如果有車營隨行就用偏廂車建立營壘,如果沒有車營就只能用簡易營寨了。

  扎營之後,要安排人員把守營門並巡邏,人員出入要嚴謹,病員、傷員要仔細安排醫治,各種武器要檢查損傷進行修補,外出購買物品、取水、采集木柴、收割草料皆有規定,扎營後還要派出伏兵在營外潛伏,夜間禁製喧嘩亂走,等等。

  扎營之後的事宜,許多已經在《營陣篇》裡提到過了。《練兵實紀》和十四卷本《紀效新書》在這方面的內容相似,但兩本書所安排的篇章名目不同。”

  “《實戰篇》講的是戰鬥時的各種規定。

  作戰時連坐製的具體內容,不能貪圖馬匹要射人先射馬,嚴禁爭奪敵人首級耽誤戰鬥,嚴禁因救人而耽誤作戰而至兵敗,嚴禁臨陣損害兵器以逃避戰鬥,嚴禁公報私仇,河流、山谷地形需要設伏誘敵,丟失旗鼓旌節整隊斬首,丟失戰馬的處理,如何追擊敵人,嚴禁私分戰利品,如何處理被敵人裹挾的人員。

  不論哪國婦女,奸·淫者斬首。禁止戰後妄殺俘虜。

  戰後統計官兵的傷勢,統計陣亡人員,統計所獲首級以分功,統計俘虜,統計繳獲的兵器,統計戰馬等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