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兩天改過來)
鬥更是爆發出無與倫比的破壞力,甚至危及在華夏領土上。
因為如此,漢陵空間第一次部分封閉,所有絕巔以上強者無法進入。
再說漢陵空間之外的虛空,十皇之敗傳遍虛空。但凶獸十皇並非輸不起之人,敗於神逆後,他們認可神逆對凶獸的統帥權。雖神逆在華夏,威名實際已經傳遍虛空。
百多年後,神逆蘇醒,卻不想天地間誕生始皇帝嬴政。半聖帝皇,不死之王!
嬴政神力無與倫比,強如神逆不敢與其爭鋒,不得已其繼續隱藏身形。
而焚天魔主與凶獸十皇的接觸也就在這百多年間。
始皇帝嬴政實力之強,曠絕古今,為抑製其成長,天道放開封閉,引虛空強者抑製嬴政。
其中就包括黑暗泰坦薩格拉斯,後薩格拉斯戰敗逃離,凶獸十皇遁隱。
在之後,始皇帝伐天,隕落,大秦帝國崩潰!
…………
至此有關漢陵空間的歷史已經全然被董卓所熟知,針對他接下來遇到的困境,董卓心中也做了打算。
有關半聖級別凶獸及薩格拉斯是事情,董卓自然不會隱瞞,此戰,大漢雖不盡全力,但所有半聖存在必須參與,否則結果注定是失敗。
也是在得知所有信息後,董卓即刻派遣麾下斥候前往西域傳達旨意。
其一也是調集宋昊陽麾下金烏血騎,其二要是能夠說動東皇太一參戰,這最好不過。
同時,百家雖然諸多中層封王不在參戰,可是其底蘊董卓也要講其逼出來。
事情危急,在和賈詡等謀士簡單探討後,董卓便拍出斥候。
至於他自己,依靠在小白的身上,打著盹,等待三五天后到達漢陵空間。
與此同時,距離較近的嶽飛及其麾下嶽家軍已經進入漢陵空間,替換長城護衛軍駐守一部分長城。
嶽飛的到來,給韓世忠心中下了一層保障。
而僅僅經歷過第一天的戰鬥,嶽飛便結合上幾天的戰鬥成果預測到凶獸大佬級別存在所做的預測。
和韓世忠等人少做商量,諸多統帥雖然不可置信,但韓世忠最終還是上書皇帝,敘述凶獸們的大規模行動。
正是因為董卓和韓世忠的雙重上書,加上一些漢室老古董的敘述,劉宏終於意識到此件事的嚴重性。
更大規模的召令傳遍天下,所有隱藏三修和百家強者至此開始真正對漢陵空間進行支援。
諸多半聖、絕巔強者也向著漢陵長城趕來,只要天地規則繼續擴大,不在阻止他們進入,那一場血戰就真正開始了!
因為距離原因,除卻嶽飛大軍到達,兩天后並州刺史李淵親帥十萬大軍前來支援。
同樣他帶上了自己的四個兒子,大軍的指揮權也交給了二兒子李世民。
千古一帝唐太宗,其統帥能力自然不可小覷。他的到來再一次減輕嶽、韓二人肩上重擔。
同樣,因為李淵的身份和官職,由他暫任總都督並沒有多少反對意見。
前來支援的遊俠也大多數都是並州之人,對李淵不感冒犯。李淵和董君雅是好友,最為活躍的董旻需稱呼其為世叔。
對於長輩,董旻也是暫時性的服從,沒有在傷好之後重現前幾天那種莽撞。
暫時漢陵長城這面還沒什麽打算。
幾乎在李淵到來的同一天,只是晚了三個時辰,由狄青和林衝所率領的數千騎兵也趕赴戰場。只是礙於是騎兵精銳的原因,龍城飛騎的騎兵並沒有上戰場,反而在後方修整。
林衝、狄青沒有閑著,兩人帶著數百親衛直接投入戰場。
在了解林衝的過往後,狄青勸阻他不要忙於戰鬥,不如先找到親人再說。
只是在那一刻,林衝動搖了!搖搖頭,他並沒有解釋什麽,只是拿起長矛走了出去,對準即將到來的凶獸。
他很清楚,林梅或許已經不在了。這個時候要是真得到一個令人傷心的消息,那他心中更難過。
再說即便是見面了,兩人或許也沒什麽話,倒不如先殺一個來回再說。
林衝並不知道,只要他隨便找一個長城護衛軍中士卒詢問林梅這個名字,他們就會告知林衝,林梅所在。
只是巧合的是鶴軍大將林梅目前並不在韓世忠手下,作為鶴軍大將,也是鶴軍的牌面人物。
她帶領三萬鶴軍與嶽飛一同駐守在西半個漢陵長城。
而林衝所在的地方則是韓世忠所統帥的東半個漢陵長城中。
這也預示著,如果不出意外,只有等待董卓到來,召開所有萬夫長以上級別將軍會議時,這兩兄妹才能再一次見面。
到時會發生什麽,誰也不知道。
來到的援軍自然不止嶽飛、李淵等人,其中幽州公孫瓚首當其衝,麾下三萬騎兵直接奔向長城,僅僅在李淵到達後第二天就趕赴制定地點。
只是因為其都是騎兵,暫時對於防守戰無作用,所以幽州軍算是比較清閑的。
有關幽州騎兵的清閑,雖然遭受到一些長城護衛軍的鄙視,但大敵當前他們也無什麽大動作,只是口頭上表示不屑。
針對這一舉動,公孫瓚自然氣惱,不過在其族弟兼謀士公孫策的建議下,公孫瓚抽調萬余名弓馬嫻熟的幽州健兒,專門替換長城之上弓箭手。
這群平常在馬背上都如履平地的弓箭手在平地上的表現更是驚豔,一天下去,一萬弓箭手射殺凶獸起碼三五千頭,之間雖然沒有經過配合,可是在一個時辰的戰鬥後他們都掌握了要領。
凶獸體積龐大,諸如饕餮之類更是生命力頑強,普通一箭可以射死人,可對於凶獸的傷害卻沒有多少。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箭頭之上灌輸兵元,從其眼珠、口腔之中射入。在高速運動中,這些對於普通弓箭手來說難處很大,可是對於這群馬背上的家夥來說較為簡單。
去除戰鬥驚豔,在傷亡上這群幽州戰騎也值得肯定。萬人弓箭手,一天傷亡不到十人。大多數還是因為守衛士卒被殺戮,攻上城頭凶獸所擊殺的。
這一戰中,白帝公孫述展現其超凡的實力。
雖然前有董旻、英布,後也有李元霸這樣的殺戮機器。可是在眾多士兵心中,白帝才是真正的神!
刀鋒劈砍,蘊含兵元一擊可以斬殺數十凶獸。可兵元畢竟寶貴,不能時刻動手。
這個時候,近戰的鶴軍優勢就體現出來。
對於大男子英雄主義,公孫述還是有的。當看到鶴軍戰鬥,且傷亡最大時。他怒了!
白帝法相加持幾身,白帝金刀斬落千百凶獸。
隻一天,亡於公孫述受傷凶獸多達萬余。接替大荒龍神督戰董絕巔凶獸狼王見此情形終於在黃昏時刻忍不住了!
滔天一爪轟殺白帝,公孫述提神聚氣,一刀斬落!滔天血雨揮灑大地,哀鳴之後,萬獸逃竄。
此時,距離正常凶獸攻城要早上一個時辰左右。
此一擊,結束了境界在士卒心中的禁錮。半步封王的公孫述竟然一擊斬落封王武將都難以匹敵的絕巔凶獸的利爪。
要不是狼王逃竄得快,不然此刻,絕巔隕落的異象將再一次在漢陵長城上空回蕩。
代替饕餮母皇督戰董巫妖王耐奧祖也不禁感歎公孫述實力之強大。
自此,白帝之名響徹天下,再無任何人有所疑議。不是封王,斬落絕巔,刀道至尊,唯吾白帝!
白帝和幽州士卒僅用一天就獲得了所有士卒的敬重。哪怕董旻在面對公孫述的時候也帶上三分敬重。
……
董卓和其麾下大軍距離漢陵長城不過三五天路程。諸多異族不敢有所躁動,相約趕在董卓之後進入,估計最多也就五天路程。
幽州護烏桓將軍趙匡胤率領五萬士卒距離漢陵長城也不過兩三天路程。
齊王劉無神麾下二十萬靈軍目前正在度過黃河,也即日到達。
袁氏二兄弟袁紹、袁術匯合了自己的玩伴曹操帶著數萬士卒在五日之後也能趕到。
何元慶、韓擒虎與青州皇甫琳琅一同前來,預估也在五日左右到達。
最晚的一路大軍自然要數劉宏愛將來護兒與江東孫堅、汜水關守將裴仁基這一路大軍。
他們的行軍路程不是最長的,但之間的齷齪卻遠超其他路的統帥。
因為換兵之說,裴仁基對於來護兒心中有著一種怨念,他兒子裴元慶更是在每晚安營扎寨時在來護兒營帳的外面練錘。
巨大銀錘哪怕不灌輸兵元,在寒風之中舞動時,其也會出現呼呼的破空之聲。
這種無形的恐嚇讓來護兒更是心中十分的難受。
這家夥簡直就是一個死腦筋,不就是兩萬士卒嗎?至於這樣嗎!
哪怕他曾經強製裴元慶到別處練錘,可竟然被以風水不好所拒絕。
當他想要拿出自己的都督威嚴,用官職壓製裴元慶後。本來似乎有些軟弱的裴仁基竟然強硬起來,甚至和來護兒頂嘴。
旁邊謀士麻叔謀想要踢來護兒說話,可是被裴元慶瞪大雙眼,手中拳頭緊握。
甚至裴家另外一位公子也威懾著來護兒諸多將領。
自詡放過一馬的孫堅並沒有幫來護兒說話,這讓他大驚失色。孫堅的話語和顏悅色。
以孩子還小不懂事,勤學苦練是好事等一系列搪塞的語言徹底讓來護兒得知什麽才是真正的牆頭草。
可來護兒還是在意孫堅和董卓之間那層莫須有的關系,也只能放任孫堅。
兩大偏將在隱約之間結成一個同盟,來護兒的日子不好過,所以在行軍路上也十分的磨蹭,預估他們要十天以後才能到達漢陵長城。
來護兒這一路是最慢的,但他們並非是路程最遠的。比他們路程還遠之人自然是交州地區的土霸主,已經苟了數十年的朱元璋。
本來對於這一戰,朱元璋是並不打算參與的。秉承著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朱元璋苟了很長時間,截止到目前,交州地區都已經被被她統帥在手中,除卻還有兩三個郡在外族人手中沒有收回來。
目前交州第一霸主就是朱元璋,他的話甚至比皇帝劉宏還要管用。
這些年多少次戰爭,朱元璋並沒有出多少力。甚至一味的縮減自己的存在感,當初自己的女人被睡了,董卓一句話就讓他送了過來。
就是這麽一個看似低調切軟弱的人,在這些年中囤積了大量財富和三十萬士卒。
實力之強只在董卓、劉裕之下。算得上亂流出來的諸多皇帝中混的最好的。
這一次,他出戰其實很令人意外,尤其是出動兵力多達二十萬!
甚至帶足了積攢財富、錢糧的七成,這些足以供給二十萬大軍兩年。
促使朱元璋做出這樣大貢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方面是朱升希望朱元璋在這種時刻出力,不管是為了民族,還是刷存在感,便於招攬百家和各地義士。
此次朱元璋必須出來露個臉。這個建議自然不被朱元璋認可,因為攜帶了不少猛將,所以他麾下不缺什麽將領、統帥。
同時因為偏執一方,對於封王武將和封王統帥的真正實力,他並沒有見識過多少,更別說那種頂級封王了!
不能說朱元璋是夜郎自大,只能說是地盤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在此基礎上,朱升提出第二原因,皇帝!
朱元璋感覺自己是土皇帝,可是朱升卻清楚的明白,劉宏一直在注視著他們。
此次就是一個坑,聖旨召令中並沒有強製要求朱元璋出兵,但要是他真的不出兵,那結果就會變成一個大大的驚喜。
朱升趕肯定,只要朱元璋不出兵,甚至不用等到戰鬥結束,說不定就在幾天后,龍尊就會來到交州開天辟地。
事實也是如此,劉宏就是那麽想的,無意中養出董卓和劉裕兩個梟雄已經讓他難受,他是絕對不會放任朱元璋成為第三大諸侯的。
當朱升講明白厲害後,朱元璋冒出一身冷汗。他承認自己卻是因為舒適的生活產生了惰性。